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若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若麟
文匯報高級記者, 研究員
國籍 中國
職業 記者

鄭若麟文匯報高級記者,研究員[1]。現為文匯報國際評論專欄撰稿人。1990年至2013年任文匯報常駐巴黎和歐洲記者,常駐法國超過二十年。他的國際評論曾獲中國新聞獎等多項全國性新聞獎和上海新聞獎等地方新聞獎。他的許多作品被法新社、BBC等外國傳媒翻譯成英、法文轉載和評論。

2008年奧運聖火巴黎受阻,鄭若麟孤身在法國各大電視台發聲,舌戰群魔,為北京奧運辯護。《歐洲時報》曾做詳盡報道。2012年鄭若麟在法國出版《與你一樣的中國人》一書。國內媒體曾這樣介紹,2012年在法國出版的有關中國的書,除莫言外,……"另一本受歡迎程度頗高的則是中國上海《文匯報》常駐法國資深記者鄭若麟用法文撰寫的《平凡的中國人》,號稱是"法國出版的第一本由中國人用法文撰寫的有關中國人的書"。

鄭若麟在法國生活了近20年,經常應邀參加法國電視、電台舉辦的有關中國問題的討論和辯論,也經常在法國媒體上發表有關中國的文章,從而為關注中國的法國民眾所熟悉。出版商法國著名的出版社德諾埃爾方面認為,作者以幽默的風格和輕鬆的筆調,敘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很多對於西方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話題,作者在書中都能用西方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娓娓道來,所描述的中國也更容易為人所接受。"父親是法語翻譯家鄭永慧。

人物評價

鄭若麟還曾出版著作兩種,譯作七種。特別是用法語撰寫和出版的《Les Chinois sont d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一書在法國影響頗大。

鄭若麟的國際時事評論和報道,特別是海灣戰爭期間,在國內外引起廣泛注意,有很大的社會影響。鄭若麟撰寫的國際時事評論客觀、銳利、深刻,文筆自成一格,可讀性較強。

人物經歷

《鄭若麟:思考,成就深度--專訪旅法中國資深記者》 作者: 黃冠傑 稿源: 歐洲時報最近,一篇專訪法國新一代漢學家的文章《不要再在道德上教訓中國》在中國引起廣泛影響。各大網站相互轉載,並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記者將這一詞條打入谷歌搜索網站搜索,竟出現109萬條符合要求的查詢結果。法國新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利奧納爾·韋龍在其新著《中國的挑戰》提出的"應該將中國的崛起視為一個重新審視西方所堅信不疑的一切和西方的社會模式的機會,永遠不要再在道德上教訓中國。"的觀點驚世駭俗。而發現、發掘這位新漢學家而寫出這篇報道的,就是中國《文匯報》常駐巴黎高級記者、香港文匯報駐巴黎特約記者鄭若麟先生。

當你看到花白的頭髮、背一個雙肩包,在巴黎街頭匆匆走過的鄭若麟時,你不會想到這就是那個在中國駐外記者中影響廣泛,以其深邃的思考打動讀者的資深記者。他的履歷很簡單:1984年大學畢業後就一頭扎入新聞界。先是在《中國青年報》工作,1987年到《文匯報》。1988年被單位公派到法國巴黎新聞學院留學一年,1989年回到《文匯報》。1990年派駐巴黎,負責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新聞采寫。1997年回國後,擔任文匯報國際評論專欄撰稿人。2000年,再次被派駐巴黎至今。他和法國的不解之緣緣於他的父親,著名的文學翻譯家鄭永慧先生。讀着雨果、巴爾扎克等法國作家作品長大的這代不會忘記老先生的貢獻。而正是受了父親的影響,鄭若麟從20歲開始學習法語,讓他站在了另一個高度看世界。

鄭若麟第一次駐巴黎期間,正趕上了海灣戰爭爆發,期間鄭若麟采寫了大量的通訊報道,撰寫了許多國際時事評論,正是這些客觀、銳利、深刻的報道和評論,自成一格的文筆,在國內外引起廣泛注意,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如1991年通訊《戰火映紅巴格達夜空》獲上海新聞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並被收入《建國以來百篇優秀通訊》一書中。他的國際評論也接連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國際新聞獎、全國經濟新聞獎等多項全國性新聞獎和上海新聞獎等地方新聞獎。他的許多作品被法新社、BBC等外國傳媒翻譯成英、法文轉載和評論。他的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國國內新聞教材和優秀新聞作品集。

媒體最注重的是獨家新聞。而在新聞資源爭奪越來越激烈、信息鏈空前發達的今天,能寫出獨家文章絕不是易事。而鄭若麟卻總能找到獨特的東西。2006年鄭若麟撰寫的消息《盧浮宮否認收藏八駿圖》曾引起轟動,已獲上海新聞獎。這次及時的"糾假"新聞報道,澄清了一則以訛傳訛、"流毒"甚廣的"新聞",也及時制止了一出藝術鬧劇的開演。

鄭若麟說,他寫新聞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寫自己的東西,不做國外媒體的傳聲筒。他總要深入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與採訪對象直接交談,不做簡單的翻譯者。如對利奧納爾·韋龍的採訪,就基於他敏銳的嗅覺。這樣的例子很多。事實上他的每一篇報道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鄭若麟的國際報道和評論之所以受關注,還在於他的"觀點不新誓不休"。如現在國際上"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威脅論"等論調甚囂塵上,鄭若麟與法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埃斯布爾的對話後,寫出的《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強大》的報道,闡述了歐美世界戰略研究界的思想主流對當代中國的看法:"中國威脅"是一種"感覺","感覺"往往會演變成為一種"現實";中國是大國、強國,中國承擔着重大的國際責任,中國有其經濟、政治和戰略利益,中國的一舉一動影響巨大。所以,中國應該重視"中國威脅"的"感覺",並找到相應的解釋和說法,才能逐漸消除有關"中國威脅"的"感覺"。埃斯布爾的看法已經引起國內的重視。鄭若麟在法國大選期間為本報撰寫的分析文章,都有獨到的思考。自2004年以來,鄭若麟在文匯報頭版和國際版開闢了個人專欄"在巴黎看世界--鄭若麟專欄"。在國內大報頭版上擁有個人專欄的記者屈指可數。他新穎的觀點,獨特視角,使專欄中刊登的國際評論受到國內學術界和新聞界廣泛注意。

作為一個駐外記者,鄭若麟報道的頻率,題材的廣泛,都是別人很難企及的。僅僅給《文匯報》,他每年就有上百篇報道,另外他還為香港《文匯報》、《文匯周刊》及海外華文媒體撰稿。鄭若麟在法國新聞界也是個活躍人物。他用法語在一些報刊和網站上撰寫有關法國大選和政治的文章,受到業界的關注。他還參與撰寫了《Desir de France》一書。法國電視三台文學節目《Ce soir ou jamais》、四台的《Le Grand journal》等都採訪或邀其作為嘉賓,訪談他對法國政壇和大選的看法。國內大門戶網站搜狐網還邀其開了國際評論博客,吸引了大批網絡讀者。

不獵奇,以真實、深入的採訪寫世界;不奉承,以樸素、懷疑的眼光去看世界;不盲從,以獨特、新穎的思考去想世界,正是鄭若麟成功的地方。

視頻

鄭若麟系列第三集2017年12月5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