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觀應(1842年-1922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
鄭觀應 | |
---|---|
出生 |
廣東香山縣三鄉鎮雍陌村 | 1842年1月1日
逝世 | 1922年1月1日 | (80歲)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官應 |
職業 | 啟蒙思想家、實業家、教育家 |
簡介
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咸豐八年(1858年)到上海學商,先後在英商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任買辦。歷任上海電報局總辦,輪船招商局幫辦、總辦。中法戰爭時,曾往暹羅、西貢、新加坡等地調查了解敵情,逐一繪圖貼說。光緒十一年(1885年)初,途經香港,被太古輪船公司藉故控追"賠款"而遭拘禁,經年始得解脫。後隱居澳門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書。光緒十八年(1892年)後,與盛宣懷集團關係密切。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冬,鄭觀應辭去招商局會辦。宣統元年(1909年),乘袁世凱被迫返籍"養疴"之機,協助盛宣懷發起組織輪船招商局商辦,遂第三次入輪船招商局任會辦。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1842年7月24日)生於廣東香 鄭觀應 鄭觀應 山(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鄭觀應的家境並不富裕,祖父鄭鳴岐是一位「不屑以尋章摘句為能」的普通文人 [1] ,父親鄭文瑞終身未獲科名,長期作鄉村塾師。鴉片戰爭以後,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買辦成了時髦的職業,成為發財致富的捷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鄭觀應的叔父鄭廷江、同宗兄鄭濟東都作了上海外國洋行的買辦。咸豐八年(1858年),鄭觀應應童子試未中,即奉父命遠遊上海,棄學從商,在任上海新德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供走奔之勞。 初至上海,鄭觀應先寄居在任新德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邊聽差,邊習英文。咸豐九年(1859年),由親友介紹進入上海一流的英商寶順洋行任職。同年冬,被派赴天津考察商務。在公餘之暇,他與廣東鄉友梁綸卿入英國傳教士傅蘭雅開辦的英華書館夜課學習英文。在寶順期間,他為洋行開闢了江西、福州等處攬載行,還投資加入中外商人合辦的公正輪船公司。咸豐十年(1860年)返回上海後掌管洋行的絲樓,併兼管輪船攬載事項。同時進入英國人傅蘭雅所辦的英華書館夜校學習英語,並對西方政治、經濟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2] 同治七年(1868年),寶順洋行停業,鄭觀應轉任生祥茶棧的通事,並出資合夥經營公正輪船公司。同治八年(1869年),他在皖營報捐員外郎,次年捐升郎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和生祥茶棧停業後,他又當上揚州寶記鹽務總理。這時的鄭觀應不僅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富商,而且是一位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企業經營家了。 同治十二年(1873年),鄭觀應參與創辦太古輪船公司。並且同年中國大型近代企業輪船招商局成立,鄭觀應投資入股。 [3] 同治十三年(1874年),鄭觀應受聘為太古輪船公司總理之職併兼管帳房、棧房等事,鄭觀應着手在長江各主要口岸開設了商務機構和金融機構,太古船運生意頗為紅火。鄭觀應同時還投資於實業,先後參股於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並納資捐得郎中、道員銜,與李鴻章等洋務派大員也交納日深。
改良思想
自光緒初年始,鄭觀應投資於清廷所辦的洋務企業,在上海機器織布局、津滬電報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局、山東登、萊、青、莒四府和東北錦州的五金礦等企業中都有他的投資或股份。此外,他還聯絡同人集股開辦造紙公司和開墾公司。 [4]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5] 光緒三年(1877年),鄭觀應與經元善、謝家福、嚴作霖等創辦籌賑公所,賑濟山西災荒。光緒四年(1878年),鄭觀應又與徐潤、盛宣懷等人辦義賑公所,捐資賑濟河南、直隸、陝西等省災荒,獲得侯補道銜。同年,開平礦務局設立,他投資入股。又在當年設立的上海機器織布局任襄辦,投資1萬兩,兩年後,再認股5萬兩。 [6] 光緒六年(1880年),正式委派鄭觀應為織布局總辦,旋又委鄭觀應為上海電報局總辦。同年,鄭觀應編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義思想的《易言》一書,書中提出了一系列以國富為中心的內政改革措施,主張向西方學習,組織人員將西方國富強兵的書籍翻譯過來,廣泛傳播於天下,使人人得而學之。並主張採用機器生產,加快工商業發展,鼓勵商民投資實業,鼓勵民辦開礦、造船、鐵路。對華洋商稅賦不平等的關稅政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主張「我國所有者輕稅以廣去路,我國所無者重稅以遏來源」的保護性關稅政策。鄭觀應在《易言》中還大力宣揚了西方議會制度,力主中國應實行政治制度的變革,實行君主立憲制。 光緒七年(1881年)任上海電報局總辦。光緒八年(1882年),鄭觀應與太古洋行聘期屆滿以後,正式脫離太古,接受李鴻章之聘,出任當時幾至不能維持的輪船招商局幫辦。上任伊始,即擬救弊大綱十六條上呈李鴻章,從得人用人、職責相符、賞罰分明、增加盈利、降低消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並付諸實施。對外為制止太古、怡和洋行的削價競爭,鄭觀應親與二洋行交涉簽訂了齊價合同。由於他的內外治理,輪船招商局的營業額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 [7] 光緒九年(1883年)十月,李鴻章擢升鄭觀應為輪船招商局總辦。 [8]
相關視頻
鄭觀應內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