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此詩當作於至德二載之春,是年正月,安慶緒殺祿山,故詩中有燃臍句,想此時賊黨稍縱降官,鄭得回京也。黃鶴疑公與虔皆被拘東都,因飲駙馬池台。

基本信息

作者;杜甫

年代;唐

詩詞原文

《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1]

不謂生戎馬,何知共酒杯。然臍郿塢敗,握節漢臣回。

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別離經死地,披寫忽登台。

重對秦簫發,俱過阮宅來。留連春夜舞,淚落強裴回。

詩詞注釋

按:公在長安,未嘗至東都,恐長安別有鄭駙馬池台,不必指河南新安之池台。又,是年九月,克復西京,十二月,詔定從偽者之罪,虔貶台州司戶。若乾元二年春,公在諫省,不應與之同飲流連矣。題曰廣文,稱舊官,表其志也。 不謂生戎馬,何知共酒杯。燃臍郿塢敗,握節漢臣回。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首敘廣文回京。

平時不謂遭亂,遇亂何知復聚,喜處含悲,二語攝起全意。燃臍握節,幸其脫賊而來。白髮丹心,明其憂在君國也。) 《道德經》:"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後漢書》:董卓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萬歲城。及呂布殺卓,屍卓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燃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唐書》:至德二載正月,嚴莊與祿山子慶緒,謀殺祿山,使帳下李豬兒以大刀研其腹,腸潰於床而死,事與卓類。當時虔陷賊中,偽授水部,詐稱風緩以密章達靈武,蓋雖身在賊庭,而志存王室,故以蘇武比之。晁以道家有宋子京手書少陵詩一卷,"握節漢臣回"乃是"禿節"。考《本傳》雲:蘇武仗漢節牧羊,臥起持旄,節盡落,留十九年而還。

楊升庵引《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為證。今按:禿節雖本《張衡傳》,然握節字卻有三據。《左傳》:襄公之難,公子邛握節以死。《晉書·王機傳》:機入廣州,郭訥眾皆散,乃握節避機,機就訥求節,訥嘆曰:"昔蘇武不失其節,前史以為美談。"祖孫登詩:"握節暮看羊。"公詩蓋兼用之。且蘇武在外多年,故節旄禿落,鄭陷賊止一年,自當從握節也。宋之問詩:"鬢髮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傅玄詩:"丹心為寸傷。" 別離經死地,披寫忽登台。

重對秦蕭發,俱過阮宅來。留連春夜舞,淚落強徘徊。 (一雲:醉連春苑夜,舞淚落徘徊。此記同飲心事。次句,點池台。三四,駙馬叔侄。未乃悲歡離合,一時交集之情,仍與章首相應,此章兩段,各六句。) 《韓信傳》:"陷之死地而後生。"桓玄書:"忝任在遠,是以披寫事實。"《晉書》:阮籍與兄子咸居道南,諸阮居道北。《齊書·謝朓傳》:"留連晤對。"《古詩為焦仲卿妻》:"淚落便如寫。"《楚辭》:"周徘徊以漢渚。"仇兆鰲《杜詩詳註》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杜甫故里景區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視頻

詩聖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謎

千秋史話:詩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