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部隊鍋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部隊鍋[1]、韓文:부대찌개、英文: Korean Army Stew ,又稱部隊火鍋,是類似西式雜鍋朝鮮濃湯火鍋。源於1950年代韓戰過後的議政府市,當時該處設置了許多駐韓美軍軍事設施以保護不遠的漢城(今首爾)。由於戰爭導致物資短缺,美軍基地內剩餘的香腸、罐裝火腿午餐肉起司等食材,被附近居民拿來搭配辛辣的苦椒醬(一種辣的湯)作底,以解決無肉之苦。

時至今日,部隊鍋在南韓仍很受歡迎,並加入很多現代食材(如即食麵)一起食用。部隊鍋的其他材料還有韓式泡菜洋蔥青蔥焗豆培根起士片、拉麵、打糕等。

部隊鍋的別稱詹森湯,是把美國參議員、後來任美國總統林登•詹森的姓氏和韓語的「湯」(탕)組合而成。

目錄

故事

傳說一

部隊鍋作為一種特殊的韓國料理,是韓國戰爭之後駐軍文化的產物,其主要原料是火腿和香腸。

這些曾經是美軍補充營養的副食品,在當時,一部分美軍吃剩的食品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流落到了民間。後來,就有一位韓料理的高手,利用這些材料製造出了具有韓國特色的燉制食品,味質鮮美,堪稱一絕,並開始銷售,部隊鍋由此得名。當然,沒有任何一家飯店會真的把從美軍部隊中得到的東西作為部隊鍋仔的原料使用。

傳說二

朝鮮戰爭期間,駐韓美軍的物資供給十分豐富,一些美國軍人不當回事,吃不完就隨手丟棄了。軍方還規定,作為軍需品供給的火腿、香腸等超過一定流通期限後,必須自動當作垃圾處理掉。由於可吃的東西很充分,所以即使保質期超過一天也會被扔掉。美軍吃剩下的或者丟棄的火腿和香腸被周邊居民收來,和泡菜一起煮,發現很美味,所以有了部隊湯。

傳說三

在韓國的部隊裡,韓國軍人為了飲食上的便利,就將豆腐、蔬菜、泡菜、麵餅等食物放入同一口鍋內烹煮,像是大雜燴一樣,而且一次可以準備多人份量,在快捷方便的同時,讓他們更有力量投入到戰鬥中勇猛殺敵,因此有了部隊鍋之稱。

營養價值

由於部隊鍋大部分材料都是經過醃製、加入色素防腐劑、高脂高鈉的加工食品,例如油炸的即食麵、脂肪比例分別達40的香腸和午餐肉,又因蔬菜少而缺乏食物纖維,容易造成水腫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心臟病腎臟問題,長遠也會令身體內的維他命B維他命C流失,加工肉品內含的化學物更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