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都江堰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都江堰景區

都江堰景區一般指都江堰水利風景區, 在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坐落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1]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中文名稱: 都江堰水利風景區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冬季:8:00-17:30 其它季節:8:00-18: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都江堰的氣候特點

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極端最高氣溫32℃),冬無嚴寒(極端最低氣溫-5℃,僅個別年份出現),雨量充沛,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景色秀美。年均氣溫15.2℃,1月份平均氣溫4.6℃,7月份平均氣溫24.7℃。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

4月-10月是都江堰市最佳旅遊時間。夏季七、八月最熱的時候,都江堰附近的青城山,是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都江堰的地理環境

都江堰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地處岷江出山口。介於北緯31°44′54″-31°02′9″之間,東經103°25′42″-103°47′0″之間。 東西寬54千米,南北長68千米,面積共1208平方千米。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於青城麓的岷江幹流上,瀕臨都江堰市區,距成都39公里,

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與長城比肩而立的偉大工程。

都江堰發展歷史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它一直發揮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旅遊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修建都江堰的背景

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2]

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主要水源來自山勢險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間嶺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漲落迅猛,水勢湍急。

岷江出岷山山脈,從成都平原西側向南流去,對整個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而且懸得十分厲害。成都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達273m。在古代每當岷江洪水泛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古蜀國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

都江堰的創建,又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戰國時期,刀兵峰起,戰亂紛呈,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儘快統一。適巧,經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一中國中特殊的戰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秦相司馬錯語)。

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國郡守。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當魚嘴將江水導入內江以後,奔騰的江水便準備着流向成都平原。如何駕馭岷江那不羈的野性?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無法取代的,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岩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裡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功之妙。

寶瓶口是由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玉壘山被一分為二,其間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湧向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峰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

此間飛沙堰的設計與寶瓶口相互結合,它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這就意味着當內江水位升高2.15米後,洶湧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寶瓶口入水便始終在一個幾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獲灌溉又安然無恙,此間的苦心可謂巧也。

四川人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後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交通信息

都江堰市區和成都市區經成灌高速公路連接,從成都可以很方便地去往都江堰。

都江堰沒有機場,市區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0公里,都江堰景區遊客中心旁是機場異地候機大廳,可換登機牌和乘坐機場直達車。

成都東站有到都江堰的直通車,在都江堰也可乘坐景區直通車返回成都武侯祠 /寬窄巷子、春熙路。

都江堰政府,都青管理局打造全域都江堰,全線都有直達車讓出行更便捷。都江堰、青城山、熊貓谷景區門口都可以乘坐。

視頻

實拍:都江堰,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旅遊景區印象、景區遊覽攻略,引水工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