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檢視原始碼
鄂托克前旗,清時屬鄂爾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1980年8月析鄂托克旗南部地置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北靠鄂托克旗,南隔長城與陝西省搭界,西隔黃河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相望,東與烏審旗為鄰。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境內主要由毛烏素沙地和鄂爾多斯梁地兩大地貌構成,土地總面積1.218萬平方千米。全旗轄4個鎮,68個嘎查村,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目錄
[隱藏]歷史沿革
早在舊石器時期,鄂前旗就有人類活動。史料記載,鄂托克前旗地在夏朝,曾為北羌、熏、鬻、鬼方、獫狁、義渠、朐衍、匈奴、鮮卑、烏桓、羌等部族的遊牧或駐牧地;自秦始,隸屬北地郡、上郡、朔方郡、大夏幽州、靈武郡、靈州、宥州、研綏路、寧夏衛;明朝成化以後,蒙古族鄂爾多斯各部陸續進駐,鄂托克前旗為扣克特·錫巴固沁和烏拉特·唐古特部落的駐地;清初,將上屬右翼諸部劃為一旗,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民國時期改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為鄂旗南境。
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爾多斯,弘治一三年(公元1500年)巴圖孟克達延汗恢復萬戶組織,鄂托克旗屬右翼三萬戶濟農巴爾斯博羅特所轄鄂爾多斯萬戶之地,後一直屬巴爾斯博羅特之孫拜桑忽爾及其後裔的領地。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後清廷冊孛兒只斤·額磷臣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後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扎薩克,晉多羅郡王爵,兼伊克昭盟盟長。至此,鄂爾多斯始建盟旗制。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蒙古鄂爾多斯萬戶分為: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今准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後旗(今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今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後旗(今杭錦旗)等6個札薩克旗,置伊克昭盟,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後與郡王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下設15哈喇(參領區)83個蘇木(佐領)。今鄂托克前旗時為該旗扎薩克南部屬地。民國年間仍實行盟旗制度,仍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鄂托克前旗境內薩拉烏素河畔的大溝灣、迭哨畔等處,以「河套人」的故鄉文明於世界,考古工作者曾在這裡發現過珍貴的古人類化石以及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為研究「河套人」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證據。旗內文物古蹟頗多,古遺址有96處。其中城川鎮境內有唐代長澤縣治所(也就是元和15年以後的宥州城)遺址;二道川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瑪拉迪境內有其巴嘎圖磚窯梁遺址;城川章格什里村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986年6月,在三段地發現一處漢墓群;上海廟境內有明長城遺址。另外,城川鎮黃海子村有1944年王震將軍指揮八路軍在黑梁頭種地,為解決飲水困難打下的水井,即「王震井」;三段地有「三段地工委舊址」;昂素鎮有馬良成、顧壽山革命烈士的紀念碑。
鄂托克前旗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內蒙古創建的老解放區之一,是陝甘寧邊區通往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和共產國際的交通要道。早在1936年5月,中央西征紅軍根據毛澤東發表《對內蒙古人民宣言》精神,在定邊成立蒙古工作委員會,建立蒙漢游擊隊,解放了三段地、二道川。10月,三段地工委成立,下旬發展地下黨員,成立三段地、二道川蘇維埃政府,組建地方武裝。1941年11月城川解放,成立了蒙古委員會。
1980年8月12日,國發208號文件批准析鄂托克旗南部地分設鄂托克前旗,同時增設敖勒召其鎮。同年11月1日與鄂托克旗分開辦公。1983年7月15日搬遷至敖勒召其鎮。同年體制改革時,將牧區公社改為蘇木,大隊改為嘎查;農區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
行政區劃
鄂托克前旗轄4個鎮:敖勒召其鎮、上海廟鎮、昂素鎮、城川鎮,以及68個嘎查村、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人口
2012年末戶籍人口為76279人,其中:男性38688人,占總人口的50.7%,女性37591人,占總人口49.3%;非農業人口為21467人,占總人口的28.1%。2012年出生人口1121人,口出生率為14.7‰,死亡人口為507人,死亡率為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1‰。出生人口性別比為52.2:45.8。18歲以下人口為14764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9.4%;18-35歲人口為22703人,占總人口的29.8%;35-60歲人口為30708人,占總人口的40.2%;60歲以上人口為8104人,占總人口的10.6%。
語言
蒙古語
鄂托克前旗的官方語言是漢語普通話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元音,有陽性元音;在語音上,表現在複合元音、前化元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範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詞彙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詞彙意義的變化等方面。
漢語
鄂托克前旗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於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陝北晉語、冀西晉語有着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東勝區、康巴什區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藉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即北緯37°44′~38°44′,東經106°26′~108°32′交匯點附近。北靠鄂托克旗,南隔長城與陝西省搭界,東隔黃河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相望,西與烏審旗為鄰。鄂托克前旗總面積1.218萬平方千米。
地勢地貌
地勢從布拉格到三段地呈南北脊型,分別向東南西北傾斜,海拔最高點在布拉格與三段地交接處為1564米,最低點在寧與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交界處為1160米,境內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之間,地貌類型分梁、灘、沙3種。梁地占全旗總面積的31.64%,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下水埋藏較深,多數地區在50米以下,個別地區超過70米;灘地、沙地分別占全旗總面積的7.94%和60.53%,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毛烏素沙地腹部,地下水位2~3米。東難流沙呈西北—東南條帶狀的與灘相間分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廟鎮境內,與寧夏寧東煤田屬同一煤系,石炭二疊紀和侏羅紀兩種含煤地層同處一地,分布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已探明儲量142億噸,遠景儲量500億噸以上。世界級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60%以上分布在鄂前旗境內,已探明儲量7000億立方米。
鹽、芒硝、石膏、方沸石、優質紫砂陶土等儲量豐富,湖鹽、芒硝主要分布在二道川鄉北大池村,兩種礦產為共生組合。湖鹽儲量為77萬噸,品味為62%—94%之間,年產清浪鹽3萬噸;芒硝儲量為108萬噸,礦床面積約28平方公里,品位為24%—64%,年產芒硝3萬噸。
生物資源
紫花苜蓿資源豐富,種植面積達35.7萬畝,年產乾草5425公斤。藥材資源非常豐富,素有「藥材之鄉」的美稱。
編織類植物有:烏柳、沙柳、紅柳、芨芨、沙竹等。野生動物有:草兔、沙狐、沙雞、黃鼠狼、馬艾虎、刺蝟等。
林業資源
鄂托克前旗林業用地面積912.77萬畝,占總面積的48.8%;非林業用地961.48萬畝,占總面積的51.2%。2010年鄂托克前旗的森林覆蓋率為16.28%。
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66.92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灌木林地93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0%;疏林地26.7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未成林造林地84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2%;宜林荒山(沙)荒地542.1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8.8%;其它用地面積0.11萬畝。鄂托克前旗林業資源中,國有林12.56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1%;集體林154.36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0.9%。有林地中,防風固沙林面積64.26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38.5%;農防林面積27.54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16.5%;經濟林面積13.85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8.3%。在樹種分布上,喬木主要以柳樹、楊樹為主;灌木以沙柳、楊柴、花棒、檸條為主,還伴有旱生、沙生和鹽生灌木、小灌木,主要有:錦雞兒、藏錦雞兒、紅沙、白刺、鹽爪爪、珍珠米等。
經濟
綜述
2012年鄂托克前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2.8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24.9%,增速仍排全市第一。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27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52.72億元,增長36.2%;其中:工業增加值39.37億元,增長38.5%;建築業增加值13.34億元,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29.86億元,增長21.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11.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56.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32.1%。2012年人均生產總值實現134849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6.1%。
第一產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62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698公頃,比上年增長1.2%。2012年糧食總產量166337噸;油料產量2840噸,增長57.8%;蔬菜產量47200噸,增長14.5%;水果(含果用瓜)產量111650噸,增長236%。經濟作物比例逐步加大,種植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產值平穩增長。
2012年鄂托克前旗牲畜總頭數達219.8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長13.6%;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大牲畜和羊總頭數205.9萬頭(只),比重為96.3%。2012年肉類總產量18380噸,比上年下降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分別達到3961噸、3065噸和11298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4%、20.5%和下降9.8%。牛奶產量7195噸,下降13.3%;山羊絨產量230噸,增長15%。
第二產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完成工業總產值142.97億元,同比增長2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57億元,同比增長29.6%;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66.4億元,同比增長18.4%。2012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39.37億元,同比增長38.5%。其中,規模以上完成工業增加值30.05億元,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9.32億元,工業經濟呈現出較快增長態勢。
第三產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8億元,同比增長17.4%。按所在地分,城鎮的消費品零售額為8.58億元,同比增長15%;鄉村的消費品零售額5.5億元,同比增長21.15%。按營業額分,限額以上完成消費品零售總額2.31億元,同比增長35.88%,限額以下完成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77億元,同比增長14.27%。
2012年末鄂托克前旗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28202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22609萬元,同比增加8.7%。其中,單位存款107570萬元,個人存款171429萬元,財政存款2852萬元,委託存款161萬元,其他存款14萬元。年末鄂托克前旗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268009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27081萬元,增長90.2%。其中,短期貸款120504萬元,比上年末增加26344萬元,增長27.9%;中長期貸款餘額147505萬元,增長224.8%;在短期和中長期貸款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6089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0659萬元,增長69.1%。
2012年鄂托克前旗共有保險公司4家,人壽險1家,財險3家。保險機構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418萬元,同比增長21.3%。其中: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657萬元,同比增長26.8%;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1761萬元,增長35.5%;4家保險公司累計賠款916萬元,增長46%。其中:財產險賠款760萬元,增長46.9%;人壽賠款156萬元,增長41.6%。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擁有各類學校9所(不含學前和幼兒教育),其中完全中學2所,在校學生3263人(高中994人、初中2269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160人;九年一貫制1所,在校學生453人(初中165人、小學514人);小學5所,在校學生3824人;。公辦幼兒園7所、1所民辦幼園,在園幼兒2457人。
科技事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共爭取立項19個項目,有資項目15項,共獲得無償資金1557萬元。其中,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上2項;市科技局應用技術研發項目6項,其中工業領域4項,農牧業領域2項;旗級應用技術研發項目10項,其中農牧業領域9項,醫療衛生領域1項。2012年推廣科技成果5項,推廣適用技術20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
文化事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5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物管理所1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2000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2000戶。年末廣播綜合覆蓋人口為6.55萬人,覆蓋率為86.3%,電視節目綜合人口6.18萬元人,覆蓋率為81.4%。
醫療事業
2012年鄂托克前旗共有衛生機構110個。醫院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個、鄉鎮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64個、門診部2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59張。其中醫院有床位21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床位129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有床位20張。衛生技術人員達374人,執業(助理)醫師191人、註冊護士70人、藥師(士)34人、技師(士)14人、其他65人。
旅遊景點
宥州古城
宥州古城宥州城城址位於鄂托克前旗旗城川鎮城川嘎查北1公里處。古城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以「夯土」之術建成的城牆而今仍兀立於地上。東、南、西三面分別有城門,是為瓮城,城牆之上有角樓和馬面(凸面)等防禦設施數座。大約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棄。
王震井
在城川蘇木黃海則村李有義門前50米處。從井口到井底深13.2米,井底直徑1.5米,水深30厘米,(原來水源很旺,後被沙埋所致)。1942年,解放區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王震將軍的指導下,掀起了大生產運動1944年,八路軍在黑梁頭種地,為解決飲水困難,開鑿出這眼井。
1987年8月1日,鄂前旗人民政府為教育後代,保存革命遺蹟,立了碑。是鄂爾多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之一。
榆樹壕
榆樹壕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5公里,東西兩側是綿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圓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長滿了古榆樹,在「壕」的北端坐落着「六十棵榆樹廟」,廟周圍的數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臥,千姿百態、蒼勁古樸。被譽為「八大榆神」的樹體上,開有大、小、高、低各異的樹洞,每逢農曆五月初三的「神榆節廟會」,洞中便會溢出清純的「榆泉」,供人們品嘗。[1]
塞外明珠大溝灣
大溝灣是大自然的傑作,它位於鄂托克前旗城川鎮東南18公里處,因發源於陝西省白宇山北麓的無定河注入城川大溝灣村而得名。
明長城
明長城位於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西部,西起黃河東岸向東綿延數百公里,在鄂托克前旗境內長達53.3公里。它雖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但整體依舊完好,由黃土夯築,夯層為8至12厘米,牆體和墩台(敵台)構成主體,墩台排列整齊,每墩相距150米。
城市榮譽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鄂托克前旗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視頻
鄂托克前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