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縣張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鄢陵縣張橋鎮,隸屬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地處鄢陵縣中南部,東接周口市扶溝縣古城鄉,南臨南塢鄉,西靠只樂鄉,北鄰馬欄鎮。區域面積84.5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72751人。[1]
明朝,分屬孝子鄉張橋北保、張橋中保、張橋新保。清朝,分屬孝子鄉張橋北保、張橋中保。民國元年(1912年),屬體仁區(即東區)。1983年,改鄉。2013年,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張橋鎮下轄35個行政村。
2018年,張橋鎮有工業企業14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7個。
中文名:張橋鎮
外文名:Zhangqiao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
地理位置:鄢陵縣中南部
面 積:84.59 km²
下轄地區:3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新東村金橋路076號
電話區號:0374
郵政區碼:461224
車牌代碼:豫K
人 口:72751人(2018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
明朝,分屬孝子鄉張橋北保、張橋中保、張橋新保。
清朝,分屬孝子鄉張橋北保、張橋中保。
民國元年(1912年),屬體仁區(即東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四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三區,轄屈莊、沙灘、張橋3聯保及胡中聯保的一部分。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張橋鄉。
1951年,屬第三區。
1958年,建張橋公社。
1962年,屬張橋區。
1965年,恢復張橋公社。
1983年,改鄉。
2013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橋鎮轄新東、和寨、河崗、後張、後廈、好漢、崗陵寺、康莊、東許、羅莊、陳樓、鄧李、東大李、潘莊、夏堂、北趙莊、小寨、屈莊、丁崗、鹼崗、王莊、裴莊、邵莊、張北、水坑、馮崗、蘇墩、閻段、西許、沙灘、大宋、張莊、南楊莊、後張中、張南3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5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張橋鎮下轄3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東村金橋路076號。
人口
2011年末,張橋鎮轄區總人口66844人。
2017年,張橋鎮常住人口48709人。
截至2018年末,張橋鎮戶籍人口7275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橋鎮財政總收入760萬元,比上年增長26%,全年一般預算收入590萬元,比上年增長2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1.9萬元,增值稅69.6萬元,企業所得稅16.2萬元,個人所得稅15.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8%、15%、32%、20%。人均財政收入114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7668元。
2018年,張橋鎮有工業企業14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7個。
農業
張橋鎮有農業耕地面積8.1萬畝,人均1.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9萬噸,人均1033千克,其中小麥3.5萬噸,玉米3.2萬噸,大豆106噸。經濟作物有花木、雜果、小尖椒、無公害蔬菜、藥材等。有以西許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優質雜果苗繁育基地,總面積7000畝,畝均效益1.5萬元;康莊芹菜種植基地,總面積500餘畝;小麥良種繁育企業7家,小麥良種繁育基地3.5萬畝;有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項目區3.4萬畝。
張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規模養殖企業42家。2011年,出欄生豬1.3萬頭,出欄肉牛2300頭,出欄羊850隻。2011年,生產肉類4950噸。畜牧業總產值2.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3%;2011年,農田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1.2萬畝,林業企業鑫達苗業有限公司,占地360畝。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40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花木、雜果苗、小尖椒、芹菜無公害蔬菜、藥材等。
工業
張橋鎮工業以傳統的起重設備製造、散熱器製造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6.9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有規模以上企業13家,5家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201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2%。
視頻
鄢陵縣張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