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裕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7月11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7月11日) |
請您改寫這篇小小作品,條目正文內容有200字以上後,歡迎將此模板去除。 |
鄭裕彤 (cheng Yu-Tung) , 人稱彤叔、鯊膽彤。出生於1925年8月26日,在廣東順德倫教出生,香港商人,新世界發展第二任董事會主席兼創辦人之一,以及周大福珠寶金行創辦人周至元女婿。福布斯雜誌公布他是2016年香港第三大富豪。
簡介
鄭裕彤自小家境不是很好好,父母仍然堅持送他去學校讀書,在中學的時候為了避開戰爭,輾轉避難到澳門。1940年,被父親送到自己的好朋友周至元所開的周大福金鋪當起學徒,其實這兩家人早就指腹為婚,鄭裕彤被送到周家,也便於與周家的人聯絡感情。
雖然鄭裕彤是以準女婿的身份在店裏工作,但他也是從基層做起,最初只是做些投閑置散的工作,然鄭裕彤十分聰明好學,亦善於從旁觀察,把事情都處理妥當。岳父因為鄭裕彤為人誠懇,亦勤奮好學,後來便正式教導鄭裕彤做生意。而在過程中,他亦有創新的想法,經常到其他珠寶行觀摩別人如何經營,取長補短,不斷求進,三年之後他便晉升主管並與周志元的女兒周翠英結婚,從此之後便在各方面幫忙岳父經營珠寶生意。
1946年周至元派鄭裕彤到香港開金鋪,第一間店舖選址為皇后大道中148號,開設了香港第一家周大福金行。鄭裕彤當時擔任人事經理,善於挑選合適能幹的人,故生意做得非常好,到50年代中期,鄭裕彤已獨立負責黃金交易,並掌管了周大福金鋪的全部帳款。1956年周志元將生產全部交給鄭裕彤管理,他也正式從打工變成老闆,掌握周大福的大權。
1952年鄭裕彤開始投資房地產,直至60年代中期,許多人都擔心文革會影響香港,很多富人都將土地房地產拋售。鄭裕彤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在低潮時進行地產投資。1970年鄭裕彤與何善衡,郭得勝等人組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他是佔57%的大股東,全面向地產界進軍。 鄭裕彤投資眼光獨到,1972年,趁着香港開埠以來最大的牛市,新世界趁機上市,獲利甚豐。
1982年,建成了新世界中心,這座建築被稱為城中之城,是集多種業態的綜合性建築,包括新世界酒店、麗晶酒店、購物中心、商業單位、辦公樓以及豪華住宅,成為一時佳話。
2016年9月29日鄭裕彤因病辭世享年91歲。[1]
珠寶大亨鄭裕彤:擔心家業被敗光,花千億蓋樓,每年收租達上億元
搜狐 原創 · 2025-01-06 12:46
前言
人們常說,當父母疼愛自己的子女時,就應該為其做長遠的考慮,正如古人所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都希望將無盡的愛給予孩子,只是這種片面主觀的做法,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父母過度沉溺於偏愛孩子,為他們營造溫室的情況下,就會偏離了愛的方向。
若是孩子接受父母過度的溺愛,事事依賴父母,就永遠長不大。若想讓孩子真正的獨立,必須要不斷地擺脫父母的控制。真正有遠謀的父母,都懂得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有保障的未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珠寶大王鄭裕彤在培養孩子方面的做法,因為擔心兒子將家產敗光,他一擲千億元蓋樓房,僅通過房租就夠幾代人大量揮霍。
珠寶大王的擔憂
生於戰亂時期,有的珠寶大王稱號的鄭裕彤因為從小家庭條件並不好,時常過着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家中一共有5個兄弟姐妹,在這種極度貧困的生活中,父母整日為生計發愁。望着父母愁容滿面,鄭裕彤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那便是他要到外面打拚,以此來幫助家庭減輕負擔。
然而,在他的計劃並沒有實施的情況下,國內就發生了戰亂,之後為了逃難,他到達了澳門。也就是在那裡他開始與珠寶產生聯繫,剛剛到達澳門的時候,他到了一家金鋪工作,因為有着極強的接收能力,又十分靈活,善于思考,漸漸地他從夥計變成了一名學徒,只是沒有錢交學費,只能用自己的工資來抵。
為了能夠學到東西,他時常對師傅討好,為師傅端茶倒水,慢慢地他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再加上具備管理方面的天賦。沒過多久,他便開創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品牌——周大福。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個品牌已經成為黃金界的中流砥柱,是他也漸漸有了不小的名氣。而這個時候一位非常欣賞他的成功企業家便將女兒許配給了他,婚後兩人非常恩愛,生下兩個兒子。在成為珠寶行業顯赫有名的人物時,鄭裕彤卻隱隱有所擔憂,他一直認為「富不過三代」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孫後代落魄,他便開始了長期的規劃。
無法承擔重任的兒子
鄭裕彤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這兩個兒子很難擔任重任,特別是大兒子是一個花花公子,雖然這個兒子娶了一位千金小姐,但卻依然收不住心,在外面拈花惹草。他的妻子從來就不曾過問這些事情,索性他便與另外一位豪門千金在一起,關鍵這位豪門千金是鄭裕彤好朋友的女友,其中的關係也是十分複雜的。後來,他雖然將新世界地產交給大兒子打理,但是這個兒子卻不會經營,最終導致負債率上升到50%。在實在無奈之下,他只能處理這些棘手的攤子,最終勉強渡過難關。
相對於大兒子來說,二兒子雖然性格比較恬淡,但卻與世無爭,尤其對佛學有極其濃厚的興趣,根本就不適合經商。面對這兩個孩子,他總是擔心未來孩子會將基業敗光,但又沒有合適的繼承人。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他最終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那便是進軍房地產市場。
一擲千億蓋大樓
鄭裕彤在商業投資方面確實是特別有眼光的,投資的很多房地產都有了豐厚的回報。為了避免家業被孩子敗光,他先後在天津廣州等一線城市,投入千億元建立三四棟高達幾百米的大樓,在他看來,即便是在後代經營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可以通過收房租維持生活。
事實上,雖然他的兒子在經商過程中沒有什麼成就,但是他的孫輩卻個個有着不錯的經商頭腦,他們在各自的經商領域有着出色的表現。特別有遠見的他,不僅成功躲過了富不過三代的預言,而且家族產業越來越豐厚,能夠進行長遠謀劃的他,一直與妻子過着相敬如賓的生活,成就了商界傳奇。
總結:
鄭裕彤確實是一個富有大智慧的人,特別是在經商領域中取得非凡的成就,也說明他是一個有謀略的人。但是在面對子女教育的時候,他並沒有做到真正的成功。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幫助孩子多學習,不斷開拓視野才是關鍵。而他一生為了護孩子周全,確實做到了深謀遠慮,若能夠教會孩子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