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日映紗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酒泉子·日映紗窗》 |
作品名稱: 《酒泉子·日映紗窗》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
《酒泉子·日映紗窗》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唐代後期,隨着商業經濟的發展,繁華的大城市中聚集了一大批離鄉背井、以歌舞技藝謀生的單身女性。她們的生活狀況與思想感情,引起了熟悉市井生活的詞人的注意,於是產生了此詞。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1]
詩詞正文
“ | <日映紗窗,
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 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飛。 > |
” |
— <《酒泉子·日映紗窗》>,<詩詞名句網> |
賞析
此詞寫女子春日懷鄉之情。上片描繪室內之景。起拍二句寫晨光透過窗紗,照着室內的香爐和屏風上並碧山。這是清曉時分典型的香閨景致。「碧」字用於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脈與下句「故鄉春」相連,由屏山碧翠,聯想到故鄉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懷鄉之情,自在其中。緊接着由對屏風的描摹,順勢交代女子滋生出對於自己故鄉春景的思戀;然而煙靄遠隔,歸途渺遠,只能令人徒增怨嘆。「煙藹」二句接「金鴨」而寫,蘭燈已滅,室內的香煙還瀰漫着,眼前如霧如靄,營造出一種迷茫的愁思境界,鄉思蒙上了一層愁的陰影。
下片轉寫室外,緊接上片而來,寫女主人公思鄉的焦渴心情。「宿妝」二句寫她未曾梳妝就登高眺望故鄉,而所見到的是千里雲影,「薄」是因遙遠而顯得模糊。近看則是芳草平鋪,花落燕飛的暮春景色。在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悵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後三句極寫暮春景象,又以「燕雙飛」反襯出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淒涼。這些景色,無不加深着換頭處「惆悵」二字的色彩。詞的下片將思鄉情懷引向更為廣遠的境界,而且通過雲影、芳草、落花、雙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發增添了鮮明生動、清新疏朗之氣。結尾三句又以景結情,含思悠遠,感到餘韻裊裊,餘味無窮。
譯文
曙光照射入碧紗窗里,把香爐畫屏映綠。蘭燈初滅的時候,縹緲着裊裊的煙絮,繚繞着我的思愁,撥動着我對故鄉春色的回憶。
昨日的宿妝里,還殘留着昨天的愁緒。倚着高閣眺望,幾片薄雲漂浮在天際,草綠的時候春花已凋落,成雙的燕子飛來又飛去。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參考資料
- ↑ 《酒泉子·日映紗窗》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簡介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此詩平淡深情,寫出了世上最奇特的友情,熱愛生活的人才懂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10-2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