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酥油,中藥名。為牛乳或羊乳經提煉而成的酥油。具有生濕生熱,養身肥體,潤肺止咳,消炎退腫軟筋松肌,潤膚防腐,化膿愈傷,潤腸通便,止瀉止痢,催吐解毒的功效。主治干寒性或黑膽質性各種疾病,如形瘦體差,胸燥乾咳,各種炎胂,筋肌抽緊,皮膚乾燥,各種皮膚病,創口不合,大便乾燥,腹瀉痢疾,誤服毒藥。[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酥油
漢語拼音:Sū Yóu
別名:賽門、熱維改尼、再爾德、奶油、氂牛油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生濕生熱,養身肥體,潤肺止咳,消炎退腫軟筋松肌,潤膚防腐,化膿愈傷,潤腸通便,止瀉止痢,催吐解毒
主治:干寒性或黑膽質性各種疾病,如形瘦體差,胸燥乾咳,各種炎胂,筋肌抽緊,皮膚乾燥,各種皮膚病,創口不合,大便乾燥,腹瀉痢疾,誤服毒藥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酥油
拼音名:Sū Yóu
別名: 奶油、氂牛油
來源
偶蹄目牛科氂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乳中煉出的脂肪入藥。
生境分布
性味
甘,微寒。
功能主治
補五臟,益氣血。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縮小便及澤肌膚。
用法用量
內服0.2~1兩,作湯劑、丸劑均可;外用作塗擦劑。[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功能
生濕生熱,養身肥體,潤肺止咳,消炎退腫軟筋松肌,潤膚防腐,化膿愈傷,潤腸通便,止瀉止痢,催吐解毒。
主治
干寒性或黑膽質性各種疾病,如形瘦體差,胸燥乾咳,各種炎胂,筋肌抽緊,皮膚乾燥,各種皮膚病,創口不合,大便乾燥,腹瀉痢疾,誤服毒藥。
用法用量
內服:30-60ml。外用:適量。可入甜糊劑、散劑、油劑、軟膏、肛門栓灌腸劑等製劑。
化學成分
- 1、牛酥:棕櫚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也含有少量低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如丁酸、己酸、辛酸等還含有少量的卵磷脂等。
- 2、羊酥:含飽和脂肪的脂肪酸以棕櫚酸為最多,同時也有肉豆蔻酸、癸酸,不飽和脂肪酸多以油酸為主,也含少量的十二碳烯酸、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等。
相關論述
- 1、《注醫典》:「成熟物質,軟堅退腫,潤肺清音等。治腮腺炎腫,胸肺不適,解各種中毒等。」
- 2、《白色宮殿》:「成熟、散發、軟化致病物質等。」
- 3、《拜地依藥書》:「潤膚愈傷,預防炎腫,解密陀僧之毒等。」
- 4、《藥物之秘》:「補腦增智,增強體外五力,增強性慾等。治腦虛智弱,視力、聽力下降,性慾減退等。」
藥材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半流體的油脂。味香,無異味。
動物屬種
牛科動物牛及羊。
人工製造
土法加工者系將新鮮乳汁裝在皮口袋內或其他容器內,不斷搖動,使油和乳分開,取其油脂而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