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酬崔十五見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酬崔十五見招》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酬崔十五見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律詩。該詩是李白回復好友崔十五的五言律詩,全詩體現了作者對朋友字跡的珍重和才華的喜愛,表現李白對崔殷勤相邀的謝忱和對友情的珍重。

作於天寶十四載(755)。崔十五,名不詳。李白其時在宣城等地盤游。琴溪,在安徽涇縣境內。此詩是李白獲得崔十五招飲書信後寫的回覆,以詩作答。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酬崔十五見招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酬崔十五見招[1]

爾有鳥跡書,相招琴溪飲。

手跡尺素中,如天落雲錦。

讀罷向空笑,疑君在我前。

長吟字不滅,懷袖且三年。

詞句注釋

①《水經注》:倉頡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義焉。

②《一統志》,琴溪,在寧國府涇縣東北二里,溪側有石台,相傳琴高控鯉之所。

③《古詩》:"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④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張銑注:"雲錦,朝霞也。"

⑤《古詩》:"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3]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走進詩人李白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