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酸角 |
中文名稱 酸角 別稱 通血圖、通血香、木罕、曼姆、羅望子、酸餃、酸豆 二名法 Tamarindus indic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 薔薇目 Rosales 屬 酸豆屬 Tamarindus 族 豆科 Leguminosae |
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圖,亞參果。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酸角是屬於豆科的一屬。它是一個單種屬,僅1種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糕的主要原料。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着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鈎形莢果。
物種分類
雲南產酸角從口感上可分為酸角(果形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鰍狀,又稱泥鰍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臘,思茅地區的思茅,玉溪地區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3類,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愛。其品種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1] 馬蹄酸角:莢果馬蹄狀,稍扁平,味酸、高產。
泥鰍酸角:樹體高大,莢果形似泥鰍,味較甜,產量較低。
米易酸角:樹體高大,莢果半彎曲,肉質厚,味較甜,結果早,產量高。
口感分類:酸角從口感上分類可以分為,甜型,酸甜型,酸型,三種。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25)米,胸徑30-50(-90)厘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縱裂。小葉小,長圓形,長1.3-2.8厘米,寬5-9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而偏斜,無毛。
花黃色或雜以紫紅色條紋,少數;總花梗和花梗被黃綠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長約1厘米,開花前緊包着花蕾;萼管長約7毫米,檐部裂片披針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邊緣波狀,皺摺;雄蕊長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絲分離部分長約7毫米,花葯橢圓形,長2.5毫米;子房圓柱形,長約8毫米,微彎,被毛。
莢果圓柱狀長圓形,腫脹,棕褐色,長5-14厘米,直或彎拱,常不規則地縊縮;種子3-14顆,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酸角為果莢果肉,顏色為棕黑色,十年生長,十年開花,十年結果,可謂奇珍。
生長環境
酸角樹耐乾旱、喜光照,適宜炎熱氣候,為陽性樹種。生存環境按氣候類型屬熱帶和南亞熱帶,分布區的積溫在60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8-24℃,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10—15~C,極端最低氣溫為3攝氏度以上,年降水量最低為540mm(雲南元謀),高的在1200mm以上(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乾熱河谷地帶生長良好。在有間歇乾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長,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濕熱帶卻不能結實,甚至不能生長。對霜凍敏感。在貧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處也能生長。雖喜酸性土壤,但對鹼性土壤也能適應,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長更理想。酸角屬深根性樹種,根系發達,具有根瘤菌。其樹體強壯,枝條柔軟,很少受強風影響,實為抗颶風樹,較適宜在乾旱熱帶草原和排水良好的季風區生長。主幹短,樹冠開展呈傘形,空氣可暢通葉間。
分布範圍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又名羅望子、酸豆、酸餃、酸梅、九層皮果、德瑪罕姆(元江傣語)、通血香(雲南),屬於豆科(Leguminosae)羅望子屬(Tamarindus),適宜乾熱河谷種植,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常綠喬木。其原產於非洲熱帶稀樹草原,古代阿拉伯人將它引入亞洲,經印度後又傳到中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自治區)的南部及海南、台灣,生於海拔不超過1400m的旱坡草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約830hm。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
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是亞洲。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於埃及、埃塞俄比亞、南非、萊索托、肯尼亞、尼日利亞、喀麥隆、蘇丹等國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
南非、埃塞俄比亞數量相對較多。歐洲酸角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播種方法:用種子繁殖,果熟採收後,去除果肉取出種子,洗淨後稍晾乾,然後播種或貯藏。每千克種子有1500~1700粒,發芽率可達95%。隨采隨播,於2~3月播種。種子堅硬,播前用溫水浸種1~2天,待種子吸水膨脹後,條播或點播,播後5~6天開始發芽,20天以後基本出齊苗。幼苗出土後初期生長迅速,生長1個月後平均苗高15~20cm,根深達10~15cm,根幅5cm×5em,在此期間幼苗需稍加遮陽。5~6個月後,苗高達50cm左右時,即可出圃栽植。雨季栽植選用生長3個月、苗高30cm左右的幼苗。四旁栽植選用1年生大苗。也可秋播春栽。成片造林前,整好地,於雨季挖穴點播,株、行距為2m×5m,每穴播種2~3粒,造林後禁止放牧。
注意:播種時可將種子取出用60-7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至水溫自然冷卻後,再浸泡 5到6天,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待表面泛白後按 1:4的比倒與含水量為5% 的乾淨細河沙分層混堆催芽,沙床要保持濕潤。三到四天後種子胚根露白即可播種,胚根不可過長,以免播種困難 播後經常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並及時清除雜草。幼苗期避免陽光直接暴曬。5月份育苗應在苗床上搭設遮蔭網,高度1.5 以上;3月份育苗則可不搭遮蔭網.苗高 250px時可旅 20%稀薄人糞尿,15天 新梢老熟後噴 0.2%~0.4%磷酸二氫鉀,15天到二十天施一次肥。防治病害可噴50%多菌靈800~1000倍液,出現白粉病可加粉銹寧。兩個月後苗高達 以上,莖粗10px 左右時即可移人大田定植,苗期太長,根系太多,起苗易傷根,影響成活率,最好是當年7月定植,8月補苗,力求整個果園幼樹長勢整齊。
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在營養袋實生播種育苗基礎上進行。即第1年培育營養袋實生苗,第2年3月中下旬在地徑達20px以上時嫁接。嫁接採用常規劈接法,接穗采自上年甜型或甜酸型酸角秋梢中上部枝條,接穗留2—3個芽,嫁接速度要快,接後接穗連同整個嫁接部位需用薄膜纏繞包裹,並採取接前、接後灌水和遮陽網措頂棚覆蓋保濕措施嫁接15—20天,接禧芽體萌發,及時在萌芽部位破膜褥出芽體,強化肥水管理,一般嫁接成活率可達80%以上。到7月中上旬苗高達25—750px高時當年即可出圃定植。嫁接苗可保持優良品種特性。定植後第2年試花試果率達50%以上,應用推廣價值較高。但嫁接繁殖苗術前期生長樹冠相對較小。
合理密植,適時定植:羅望子根系對乾旱環境的適應性根冠比是植物抗旱的生理指標之一,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物分配的重要體現 J。在自然環境中,環境因子的脅迫作用往往限制了植物生長量分配格局,對光、養分、水分的競爭是決定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 J。從羅望子不同水分條件的根冠比結果可見,羅望子的根/冠比的大小與土壤含水量成反比,當土壤含水量為8% ~10% 時,羅望子處於嚴重乾旱脅迫中,其根/冠比達到62.41~66.88%,根系非常發達;當土壤含水。[2]
量為13% ~15%和18% 一20%時,羅望子仍處於水分脅迫狀態,其根/冠比達53.12~60.84%,根系生長仍大於地上部分;當土壤含水量為23% ~25%時,羅望子地上部分與根系生長量基本各占49.66~51.55%。
以上數據說明,當羅望子受到乾旱脅迫時,其根系生長加快,以便吸收更多的水分滿足其水分生理需要。在乾熱河谷,植物具有發達的根系,所以吸水功、能的提高是適應乾旱環境的基礎。定植密度為6m×6m或6m×8m,每公頃栽植270—225株,植穴長×寬×深為1.4m×0.7m X1.0m,每穴施農家肥100kg、(鈣、鎂、磷)共3kg,磷肥與土混合回填後並高出地表10~15cm,待水浸滲回落後定植。
栽培技術
施肥管理
幼齡期與新梢生長期以施氮肥為主,勤施薄肥以促生長。每年3月和7月施尿素0.05kg,以後逐年增加施肥量,以尿素0.2kg+鈣0.5kg為宜。成年樹開花、結實消耗大量養分,施肥量宜重。根據酸角生長發育特點,以尿素攻秋梢,配合施用適量複合肥或鈣肥壯果,於果實膨大期前的7月或8月施用,每株以尿素0.5kg+鈣1.5kg施下。施肥時間:在於熱河谷區應在雨季施用,有利於肥料的吸收,增強樹體的抗旱力。
外形修整
酸角樹體高大不利管理,因此,應矮化樹冠。修剪從幼樹開始進行,第1年或2年剪去下腳枝、密集枝和細長枝,留1個或2個主幹。酸角喜光、溫,光照充足,營養生長量大,結實率高。當主幹高0.7~1.0m時短截,留1級主枝3~5枝,2級主枝距1級主枝0.7~1.0m,以後逐級減少,促使多級分枝不斷使樹冠擴大。對成年樹修剪在采果後、春梢萌發前進行,除去枯枝、密生枝、交叉枝和纖弱枝,使樹體中心開闊,保持樹體健壯,培育優良結實母枝。
樹盤覆蓋
酸角在栽植後2年必須挖坑擴穴,引導根系向縱深擴展,這對山地和土壤瘠薄的果園尤為重要,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環節。全年除草2~3次,分別在7月和l1月進行。進入旱季11 4月中耕除草後,用雜草進行覆蓋,厚度在20cm以上,可有效地降低地表水分蒸發,抗旱保溫。
育苗造林
2~3月育苗。播種前用溫水浸種1~2天,待種子膨脹後,條播或點播,播後5天左右開始發芽,20天以後芽基本出齊。幼苗出土後最初幾天生長迅速,1個月後平均高可達15~20厘米,根深達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這期間幼苗宜稍加蔭蔽。5~6個月後苗高達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較好,春季換葉時也可定植。還可在雨季開始後進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種子,出芽率高達95%,1個月後小苗高5~13厘米,但後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長慢。由於牲畜喜歡吃它的葉子,造林後要加強管理。
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白粉病和葉斑病用15% 白粉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藍綠象、綠金龜子和食葉毛蟲用40%氧化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噴殺。酸角5年或6年初果,10~15年盛果,20~30年單株產果50~100kg,高產者可達300~500kg/株。如加強管理,運用園藝栽培技術進行嫁接、修枝,控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防治病蟲害,每公頃可產果7500~12000kg,以後可高達15~22.5t。
人物寫真
主要價值
酸角養生
東南亞的廚師們非但用羅望子(酸角)入菜提味,它也是水果的一種。外用的時候,羅望子(酸角)的多聚糖 (酶和果酸、維生素C等) 具有很好的防光作用,有點像木瓜或鳳梨,並保護免疫反應不因中波紫外線 (UVB) 和長波紫外線 (UVA) 輻射而產生免疫抑制,使其對皮膚免疫系統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進而防止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有害作用。
傳統做法:這個莢狀水果的新鮮果肉可直接用於皮膚按摩 (不用煮熟) ,並在皮膚上停留幾分鐘。或者將果肉打碎,搭配水和蜂蜜,面膜。
經濟價值
酸豆樹易種、易管理,凡溫帶地區均宜種植,第4年開始結果,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樹。酸豆樹全身是寶,果可制「酸豆汁」高級飲料,根、葉、花、皮、核仁均可配製藥品,其果肉有更大的藥用和醫療保健價值。但是,對酸豆的開發利用尚處於初步階段,對酸豆的利用也僅限於生產酸豆汁上。
與國外比較,酸豆的價值遠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酸豆的種仁含澱粉量高達63%,在工業上可用於彩色印刷、紙張上光、塑料加工和瓦片、木頭粘接,且酸豆的種子粉末代替玉米澱粉,成本可節約3成。
食用價值
酸角果肉中含有豐富的還原糖、有機酸、果酸、礦物質(以鈣、鉀和磷為主,較少為鎂和鋅)、維生素和89種芳香物質及多種色素,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等。種子占果實的30%,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灰分、單寧等物質。
果肉除直接生食外,還可加工生產營養豐富、風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級飲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凍、果糖、果醬和濃縮汁、果粉、果脯等。濃縮汁用於配製生產果汁等,果粉供生產多糖食品,而且種子胚乳加工製成的多糖產品。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