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酹江月·驛中言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是南宋詞人文天祥所做的一首詞。

開頭三句回憶抗元鬥爭的失敗。「堂堂劍氣」兩句是懊恨自己的失敗。詞的下片回顧抗元鬥爭的艱苦經歷並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這詞在藝術上的特色除了寫情寫景較為融洽之外,還用典頗多。借歷史人物,抒發自己胸臆。各種歷史人物都已出現,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

酹江月·驛中言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①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②,鬥牛③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④,回旗走懿⑤,千古衝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作品注釋

①金人:謂魏明帝遷銅人、承露盤等漢時舊物,銅人潸然淚下之事。

②堂堂劍氣:指靈劍奇氣,上沖鬥牛,得水化龍事。

③鬥牛:二十八宿之斗、牛二宿也。斗音抖,南斗,非北斗七星之謂也。二十八宿,亦稱"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古天象家以黃道帶與赤道帶兩側繞天一周,選二十八星為觀測所用標誌,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東西南北四方及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配之,謂"四象"。二十八宿自北鬥鬥柄所指之角宿始,自西向東分列如下,東方蒼龍者,角、亢、氏、房、心、尾、箕也;北方玄武者,斗、牛、女、虛、危、室、壁也;西方白虎者,奎、婁、胃、昴、畢、觜、參也;南方朱雀者,井、鬼、柳、星、張、翼、軫也。玄武,龜蛇也。

④睨柱吞嬴:謂戰國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故事。

⑤回旗走懿:謂諸葛亮遺計嚇退司馬懿事。

作品譯文

面對水天相連的長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幫忙,竟讓元軍打敗了我們。春天來了,杜鵑鳥在哀啼,夕陽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麼忍心去看被元軍摧毀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們的婦女和珍貴文物被敵人擄掠一空,連我自己也當了俘虜,真不知道靠誰才能報仇。我是多麼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寶劍,它還以為我是個豪傑呢。

回想不久以前,為了抗擊元軍,我曾經擺脫敵人嚴密的監視坐了小船,經過海路,到南方舉起抗元的大旗。雖然後來失敗被俘,但我決心要象藺相如痛斥秦王、諸葛亮嚇退司馬懿那樣,英勇頑強地同敵人鬥爭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氣節。這樣想着,我再也難以入睡。周圍是那麼寂靜,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創作背景

這首題為"驛中言別友人"的詞,是文天祥被俘後押往大都(今北京市),途經金陵(南京),在驛館(官辦客棧)中告別朋友時寫的。朋友當是鄧剡,字中甫,這時住在金陵天慶觀里。詞牌《酹江月》是《念奴嬌》的別名。文天祥寫這首詞時,抗元鬥爭已經失敗,他自己也成了敵人的俘虜,但詞中卻洋溢着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藐視強敵的豪情壯志。

作品鑑賞

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為了把複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精煉的語言之中,文天祥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詩歌的意境。

開頭三句回憶抗元鬥爭的失敗。這裡借用了三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操船隊的典故。據說那次正好碰上東南風,仿佛老天有意幫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軍隊憑藉長江天險卻未能抵擋住元軍,又仿佛老天不肯幫忙似的。"水天空闊"寫長江水面寬闊,本來正是阻擋敵人的有利條件。"不借",不肯幫助。"英物",英雄人物,這裡指抗元將士。

"蜀鳥吳花殘照里"到"此恨憑誰雪",寫這次途經金陵時所見。"蜀鳥"指子規,也就是杜鵑鳥,相傳它是蜀國望帝死後變化成的,啼聲悽厲。"吳花"指吳地的花草,三國時金陵是吳的國都。"殘照"指夕陽的照射。"銅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兩句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赤壁之戰要不是東南風幫了周瑜的忙,那麼曹操的軍隊早就打過了長江,把喬家兩姊妹(孫策及周瑜的妻子)擄去關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銅雀台里了。杜牧的詩只是一種假設。但南宋滅亡時宮中嬪妃確實遭到元軍擄掠,所以文天祥用"銅雀春情"來指這件史實。"金人秋淚",漢武帝曾在長安的宮中用銅鑄造了一個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漢亡以後魏明帝曾派人到長安去搬取這個銅人,據說銅人不願離開故土,竟流下眼淚來。這裡借指南宋滅亡後珍貴文物被元軍劫掠一空。總之,文天祥這次經過金陵,滿眼都是金人破壞後的殘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滿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經被俘,很難再重整旗鼓,仇恨和恥辱無法被洗刷。

"堂堂劍氣"兩句是懊恨自己的失敗。古人傳說好的寶劍,有精氣上通於天。"鬥牛"指北斗星和牽牛星。"空認奇傑",白白地認我為英雄。這兩句是說自己所佩的寶劍倒是把好劍,劍氣上沖鬥牛,可惜自己已經落入敵手,辜負了這口把自己當作英傑的好劍。

詞的下片回顧抗元鬥爭的艱苦經歷並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

"那信江海餘生"以下三句,是記一二七六年他從鎮江擺脫元兵監視,經海路南逃的事。"江海餘生,南行萬里",是說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然後乘小船(扁舟)出海繼續南行。"餘生"等於說倖存的生命。"鷗盟"原指與海鷗交朋友,這裡借指抗元戰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東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濤生雲滅"指戰局的風雲變幻。這兩句說明他之所以南行萬里是為了尋找戰友共舉抗元大業。"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兩個典故。"睨柱吞嬴"用藺相如的故事。戰國時代,秦王提出用十五個城池換取趙國的美玉和氏璧,藺相如奉趙王之命送璧到秦國,看到秦王沒有用十五城來換璧的誠意,就拿着和氏璧怒髮衝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說:如要奪璧,寧可將璧在柱子上擊碎!秦王不敢強奪。"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說藺相如怒氣衝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國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死於軍中,司馬懿領軍來追,蜀軍突然回師(回旗),竟把司馬懿嚇退。文天祥用這兩個典故表示自己大義凜然,不畏強敵,就是死了也決不放過敵人。"千古衝冠發",是講千百年前,藺相如怒髮衝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後兩句回到現實,意思是說上面講的那一切都已成為過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驛館,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這個無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經金陵的一條河。這兩句表明,現實雖然是如此殘酷,但頑強的鬥爭的精神卻仍使作者激動不已。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佑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於家鄉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後得以脫逃,轉戰於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能詩,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平庸,後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存詞不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表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震撼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