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醋(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01935842239b6a7f7b.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51618&sid=558707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醋

漢語拼音:Cù
別名:苦酒、酰、淳酢、米醋
性味歸經:味酸、甘,性溫;歸肝、胃經
功能:散瘀消積;止血;安蛔;解毒
主治:產後血暈;症瘕積聚;吐血;衄血;便血;蟲積腹痛;魚肉菜毒;癰腫瘡毒

,中藥名。為用高梁、米、大麥、小米、玉米等或低度白酒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亦有用食用冰醋酸加水和着色料配成,不加着色料即成白醋。[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醋

拼音名:Cù

英文名:vinegar

別名:苦酒、酰、淳酢、米醋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negar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 1.陶弘景:酢酒為用,無所不入,愈久愈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
  • 2.《唐本草》:酢有數種,此言米酢,若蜜酢、麥酢、曲酢、桃酢,葡萄、大棗、等諸雜果酢及糠糟等酢,會意者亦極酸烈,止可啖之,不可入藥用也。
  • 3.《本草拾遺》:藥中用之,當取二、三年醋良。
  • 4.《綱目》:米醋,三伏時用倉米一斗,淘淨蒸飯,攤冷意黃,曬簸,水淋淨。別以倉米二斗蒸飯,和勻入瓮,以水淹過,密封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用高梁大麥小米玉米或低度白酒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亦有用食用冰醋酸加水和着色料配成,不加着色料即成白醋。

化學成分

醋含乙酸(acetic acid),含量3%-5%;還含高級醇類,3-羥基丁酮(acetoin), 二羥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酪醇(tyrosol), 乙醛(acetaldehyde), 甲醛(formaldehyde), 乙縮醛(acetal), 琥珀酸(succin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及山梨糖(sorbose)等。

藥理作用

殺蟲作用

體外試驗,0.125%-0.25%乙酸與原頭蚴接觸後可在2-3min內出現皮層起泡,起刺,皮層分離,溶解及蟲體發暗,鈣粒減少等形態結構變化。5-10min內可達到100%殺死原頭蚴的效果。原頭蚴經藥液處理10min後,給小鼠腹腔接種,均未發育成棘球坳。

抗菌、抗病毒作用

乙酸對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有很好的抑菌和殺菌作用。

性味

酸;甘;溫

歸經

肝;胃;經

功能主治

散瘀消積;止血;安蛔;解毒。主產後血暈;症瘕積聚;吐血;衄血;便血;蟲積腹痛;魚肉菜毒;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ml;或浸漬;或拌制。外用:適量,含漱;或調藥敷;或熏蒸;或浸洗。

注意

脾胃濕重,痿痹、筋脈攣者慎服。

複方

治產後血暈

用鐵器燒紅,更選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隨息居飲食譜》)

治一切積聚,不拘遠年近日皆治之

京三棱四兩(醋煮,切片,曬乾)川葦二兩(醋煮,微軟,切片),大黃半兩(醋濕紙裹,火煨過)。上三味,同為末,水煮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病甚者一月效,輕者半月效。(《普濟方》醋煮三棱九)

治症瘕

鱉甲、訶子皮、乾薑各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自湯下。(《醫學入門》醋鱉丸)

洽過食魚腥、生冷水菜果實成積者

生薑搗爛,和米醋調食之。(《日華子本草》)

治黃汗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檗汁,脈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

黃芪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上三昧,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着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金匱要略》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治鼻血出不止

酢和胡粉半棗許服。(《千金方》)

治疝氣沖痛

青皮、小茴香各五錢,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溫和服。(《林氏家抄方》)

治霍亂轉筋入腹

酢煮青布塌之,冷復易之。(《千金方》)

治癰疽初起

生附子,以米醋磨稠計,圍四畔,一日上十餘次。(《方脈正宗》)

治諸腫毒

醋凋大黃末塗。(《隨息居飲食譜》)

治乳癰堅

以罐盛醋,燒石令熱納中,沸止,更燒如前,少熱,納乳漬之,冷更燒石納漬。(《千金方》)

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半夏(洗、被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納苦酒,着雞子殼中)。上二味納半夏着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傷寒論》苦酒湯)

治鎖喉風,脹悶不通

土牛膝搗汁半碗,加入真米醋半碗,用鵝毛翎尖挑少許入喉中,隨吐涎痰,逐挑十餘次,吐痰碗許即通。(《本草匯言》)

治牙齒疼痛

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肘後方》)

治牙疼

陳醋四兩,花椒二錢。水煎,去椒含漱。(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湯火傷

醋淋洗。(《隨息居飲食譜》)

各家論述

  • 1.《本草衍義》:醋,酒糟為之,有米醋、麥醋、棗醋。米醋比諸醋最釅,入藥多用之,谷氣全也,故勝糟醋。產婦居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醋超血也。磨雄黃塗蜂繭,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 2.《綱目》:大抵醋治諸瘡腫積塊,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殺魚肉菜及諸蟲素養氣中無非取其酸收之意,麗又有散瘀、解毒之功。
  • 3.《本草經疏》:醋惟米造者入藥,得溫熱之氣,其味酸,氣溫無毒。酸入肝,肝主血,血逆熱壅則生癰腫,酸能斂壅熱,溫能行逆血,故主消癰腫。其治產後血暈,瘕塊血積,亦此意耳。散水氣者,水性泛濫,得收斂而寧諡也。殺邪毒者,酸苦涌瀉,能吐出一切邪氣毒物也。《日華子》主下氣除煩,婦人心痛血氣,並產後及傷損,金瘡出血,迷悶,殺一切魚肉菜毒,取其酸收麗又有數瘋解毒之功也,故外科敷藥中多資用。經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凡筋攣偏痹,手足屈伸不便,皆忌之。又曰,味過於酸,肝氣以律,脾氣乃絕,多食酸則肉皺而唇揭。言能助肝賊脾,凡脾病者亦不宜過。
  • 4.《本草匯言》:醋,解熱毒,消癰腫,化一切魚腥水菜諸積之藥也。林氏曰,醋主收,醋得酸味之正也,直入厥陰肝經,散邪斂正,故藏器方治產後血脹、血暈,及一切中惡邪氣,率時昏冒者,以大炭火入燙習,內以解米臘沃之,酸氣遍室中,血行氣通痰下,而神自清矣。凡諸藥宜人肝者,須以醋拌炒制,應病如神。又仲景《金匱要略》治黃汗,有黃曹白芍桂枝苦酒湯;譚氏治風痰,有石膽散子,俱用米醋入劑,專取其斂正氣,散一切惡水血痰之妙用也。
  • 5.《本草求真》:米醋,酸主斂,故書多載散瘋解毒,下氣消食。且同木香磨服,則治心腹血氣諸病:以火淬醋入鼻,則治產後血暈;月合外科藥敷,則治瘕結痰癖、疸黃癰腫;暨口漱以治舌瘡;面塗以敬損傷積血,及殺魚肉萊蕈諧毒、至醋既酸(收),又雲能散癰腫者,以消則內散,漬則外散,收處即是散處故耳。
  • 6.《別錄》: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 7.《千金·食治》:治血運。
  • 8.《本草拾遺》:破血運,除症塊堅積,消食,殺惡毒,破結氣,心中酸水痰飲。
  • 9.《日華子本草》:治產後婦人並傷損,及金瘡血運;下氣除煩,破癥結。治婦人心痛,助諸藥力,殺一切魚肉菜毒。
  • 10.《本草衍義》:益血。
  • 11.《註解傷寒論即斂咽瘡。
  • 12.《綱目》:散瘀血。治黃疸、黃汗。
  • 13.《本草備要》: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開胃氣。
  • 14.《醫林簍妥》瀉肝,收心。治率昏,醒睡夢;補肺,發音聲;殺魚蟲諸毒,伏蛔。
  • 15.《會約醫鏡》:治腸滑瀉痢。
  • 16.《本草再新》:生用可以消諸毒,行濕氣;制用可宣陽,可平肝,斂氣鎮風,散邪發汗。
  • 17.《隨息居飲食譜》:開胃,養肝,強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氣辟邪,解魚蟹鱗諸毒。
  • 18.《現代實用中藥》:用於結核病之盜汗,為止汗藥;又傷寒症之腸出血,為止血藥。

臨床應用

  • 1.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炎:關閉門窗,取適量醋(每立方米空間用2—10ml)用1-2倍水稀釋後加熱蒸熏,次 l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3-6天。某年春冬,某部隊先後有13個連隊發生流感,其中12個連隊經用此法後第2天即抑制了流行;而另一連隊未曾應用,結果2天後有60%的人染病,於第3天應用此法後便很快控制了蔓延。此外,在流腦流行湖間,鴨對84名帶菌者行食酣熬照,每日2次,連續10天,結果帶菌者全部轉為陰性。經試驗,食醋蒸熏對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同時食醋對中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雙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等5種細菌也有殺菌作用。
  • 2.治療急、慢性傳染性肝炎:取米醋2斤,鮮豬骨1斤,紅、白糖各4兩,置鍋內共煮(不加水),至沸後30分鐘取出過濾。成人每次30—40ml,小兒(5一10歲)10一15ml,每日3次飯後服。1個月為一療程,慢性者可服2—3個療程。對有高熱者中適用。據3例觀察,服藥40-60天後均告恢復。
  • 3.治療膽道蛔蟲病:按年齡大小頓服酸醋30-50ml或更多,以後視情況可再次服用,直至不痛為止。在疼痛明顯減輕的當天或次日,按常規服用驅蟲藥物。觀察15例,服藥總量為300-500ml;結果12例於兩天內完全止痛,3例在3天溶痛亦完全解除。
  • 4.治療蟯蟲病:用食醋灌腸治療58例,經 l—3次即愈,無不良反應。方法:將食醋用涼開水(稀釋(每30ml醋加涼水至100ml),於睡眠前用消毒導尿管一根插入肛門內約20cm,然後以消毒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腸內,每次100—140ml(小兒酌減),每日1次。
  • 5.治療一般外科炎症:取食醋250ml,置搪瓷碗中加熱,沸後加入乳香、沒藥末各6g,邊攪拌邊加入澱粉(山芋粉亦可)60g,待成糊狀後即將其塗於牛皮紙上(面積應大於病變範圍,厚約1—1.5cm),候溫度降至50C左右時敷於患處,外加三、四層紗布包紮。如有傷口,按常規處理,在敷以凡士林紗布後再敷醋膏(勿直接塗於傷口,以免腐蝕擴大)。凡癤、癰、蜂窩織炎、丹毒、膿腫、腮腺炎、乳腺炎等急性炎症皆可應用,對結核性炎症及骨髓炎等則不適宜。臨床觀察50例,除5例(系寒性膿腫、喉頭結核及骨髓炎)無效外,均獲治癒。一股在兩小時後疼痛開始地輕,廣刮、時後開始消腫。治癒時間在3天內者16例,6天內看20例,9天內看7例,10天以上者2例。
  • 6.治療石灰燒傷:根據酸鹼中和的原理,試用5%食醋溶液浸洗患部,獲得良好效果。洗後患處的灼熱則病及顏面潮紅等症狀能立即解除;如形成腐蝕性潰瘍者,亦可自行結痂癒合。[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