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采芝齋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采芝齋是一家蘇州老字號茶食糖果店,創始於同治九年(1870年)。經營各類蘇式糖果、糕點、炒貨、蜜餞等。總店位於蘇州市觀前街91號。

目錄

由來

采芝齋創始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金蔭芝在蘇州觀前街設立。最初以設攤製作粽子糖為生,後盤下店面,增加經營糖果、蜜餞、炒貨品種,前店後坊,擴大規模。

注重食品的藥用功能,慈禧太后召蘇州名醫曹滄州問診,曹滄州即帶采芝齋貝母糖與慈禧助藥,慈禧吃後十分滿意,命為「貝母貢糖[1]。由此采芝齋名聲大作,也被稱為「半爿藥材店」,生意蒸蒸日上。

1954年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 (1954年)時,即以采芝齋糖果贈與各國人士,故采芝齋糖果也被稱為「國糖」。

1980年代後期,因冗員較多,盲目革新,產品質量下降,采芝齋一度經營困難。

1997年起,重新發展傳統工藝,注重品質,自產自銷,迅速贏回市場。

2000年,采芝齋品牌由蘇州食品廠改為蘇州采芝齋食品有限公司。

1991年,采芝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現商務部)授牌「中華老字號」,201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的第二批評選中再次被評定為「中華老字號」[2]

1998年起,采芝齋逐步在蘇州及周邊各地開出分店或經銷點,改變了「只此蘇城一家,別埠並無分出」的歷史。

1999年翻建觀前街店面,採用園林式裝潢,並在二樓開設采芝齋茶樓。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蘇州糖果(采芝圖牌)原產地標記。

2005年,蘇州各老字號企業在采芝齋等的牽頭下,成立蘇州老字號協會,采芝齋董事長儲敏慧任蘇州老字號協會會長。

2009年,采芝齋蘇式糖果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年,采芝齋獲評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獎項,並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教學資源庫中華老字號子庫」第一批名單。

2016年,采芝齋在店堂內開闢空間,現場製作蘇式糖果糕點,當場直接售賣。

現狀

采芝齋總店位於蘇州市觀前街91號。二樓設有采芝齋茶樓,可供品茶欣賞評彈表演。

現經營蘇式糖果、炒貨、蜜餞、糕點、鹹味五大類共300餘個品種。代表產品有粽子糖、松仁糖、蘇式酥糖、輕鬆糖、奶油話梅、清水陳皮、奶油瓜子、蝦籽鯗魚、棗泥麻餅等。采芝齋產品均採用傳統工藝,選用天然材料製作而成。

針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采芝齋積極研發新配方新產品,迎合市場,獲得好評。

采芝齋在蘇州各老字號中較早進入網絡電商銷售渠道,因此線上銷售發展迅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