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採風紅色古村興隆鎮(尹燕忠)

《採風紅色古村興隆鎮》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採風紅色古村興隆鎮

我深深熱愛着興隆鎮村,因為那裡大山聳峙,文物薈萃,古宅保留完好,有民國二十四年修建的紀念碑亭,又有平陰縣最早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有濃烈的紅色元素,又有古典意味的老松、古碑記、廟宇等,特別是如今又成了新時代農村建設的先進村。

興隆鎮位於鄉境東北,北與長清交界,東南與肥城接壤,屬原欒灣鄉東部山區,二00五年劃歸安城鎮。這個村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全村有耕地一百零三公頃,人口九五九人。 平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谷擴如同志就出生在這個村,他後來任職浙江省組織部副部長,因工作勞累患病逝世,年僅四十六歲。他住的家就在興隆鎮村中間的東西胡同里的中間北院,胡同足有三百米長,兩間儘是石屋,他的院子不大,石屋也不寬闊,進入石徑胡同,邁上起伏蜿蜒曲折的石階,石頭光滑晶瑩,石縫中鑽出了青草,點綴着胡同的寂寞,蓬勃着怒放的生命力,我仿佛看到了谷擴如、劉太東、熊善隆、江傳潔等革命者匆匆而過的身影,他們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立下了功勞,秘密在山洞裡開會,組織群眾打擊日本侵略者,他們從胡同西處走向東坡,步步攀高,直至東大山,集合先進青年,突襲敵人。

興隆鎮村東也緊鄰東山,高達三百四十餘米,怪石嶙峋,狀知虎如牛如羊似馬,有零星土地百餘畝,向南乃南山頂,往東南延伸便是皂火村,至此便是一個土山峪,山脈便斷了。向北是饅頭山和磨落峪,也就到了龍泉官莊了,山東面便是洞壑縱橫的紅光化工廠,六七十年代是個戰備廠子,那裡山徑通幽,三面環山,給人一種神秘感,向北去到了盡頭,有一方清冽的平塘水,四周楊柳依依,綠草茵茵,綿若地毯,稍向東便是山東省老幹部局建成的革命先烈紀念館,資料豐富,事跡感人肺腑。 整個山在興隆鎮村蔓延四五里地,山上蒼松翠柏,有楸樹,有荊條棵,山峪里有桃杏樹和柿子樹春天山上繁花似錦,熱烈紅火,秋天,萬花紛謝柿猶紅,金黃的燈籠在閃爍着,站在山巔向西瞭望,能看到黃河水流滾滾去,威武雄壯。 上南去里許便是東山峪,山下二里許便是修路碑亭亭所在地,碑亭呈八棱狀,除碑座外碑帽外,其餘兩三米的石料均是從東山峪中的料石,據原村委會主任張立金講,東山峪就僅這麼一垛子料石,不長不短,不多不少,正好夠修路碑亭上用的,也是天作之巧,成人之美了。

這些巧料全用木頭做墊子,撬動鐵鍬慢慢的滾滑過來的,當時的石匠藝人是張傳芹先生,他是北欒灣村人,住村東路南南北路東側,民國十八年,他召集了十幾名石匠,喊着石匠號子: 咳依號,又依號, 再來一號,又一號, 好,好,好,公子哥們來玩鳥, 唉嗨嗨,哧楞楞,哧楞楞, 鳥飛嘮,鳥飛了,鳥飛了, 飛了好,飛了好,哪有閒心來玩鳥! 喊聲震天動地,山峪震顫,嚇得鳥獸飛竄而去。這座碑亭是為了紀念全體村民集資二萬四千緡修通道路而修建的。僅往下運送石科就用了一天時間,夕陽西下,村民燃起鞭炮,歡呼聲一片,宋莊高道遠親自手書了翰林朱名炤撰寫的碑文和楹聯,每天,張傳芹等藝人精雕細刻,用細鏨子鑿字,叮叮噹噹,脆響悅耳,碎石飛濺,清屑鋪地,經過兩個多月的辛勤勞作,一座傑出的藝術精品赫然屹立在興隆鎮村的村西南方向,經過鄉鎮文化站長尹燕忠、井慶梅、尹英和村兩委會的精心保護下,被上級有關部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幾屆興隆鎮村主要負責人谷元禎、谷立榮、張立金、楊學武、谷立元、王士棟、谷昌江、楊立民、郭瑞東、陳明、楊峰、谷立剛等同志的努力下,全村文物保護良好,特別在特殊的年代裡,為了使碑亭不被破壞,老書記谷元禎同志就用紅字刷上偉人語錄,以此很好的將碑亭保護下來。

據記載,碑亭竣工之時,四外八鄉全來慶賀,知縣和朱名炤來了,張傳芹和高道遠等匠人來了,他們被人擁戴着,歡呼着,歌詠道路的寬闊,慶賀碑亭的聳立完工。 歲月逝去,如今舊貌換新顏,路更寬闊了,村子裡更美了,碑文上的紅字依稀可辨,但畢竟恢復了舊日風彩,念想着過去人物的業績。 到村里任何地方看一看,像屏在村南屹立,現代版的標語繪畫在粉白的牆上生動着,呼之欲出。 山上鳥語花香,樹木蔥籠,山下有的院外柿子樹抽出嫩芽,喻示着事事(杮柿)如意,走進戶家,清淨明亮,全村有幾十處幾百年前古宅,古器古玩,古色古香,老翟家院落多麼厚重大氣,異香撲鼻。走進老夏姑的院落,看到的是古代擱溜、古門窗和奇石,進屋看是古家俱及先人的老照片,這些都給人以親切感,感到了歷史文化的淵源流長,血脈相傳,興隆鎮村後勁十足,大有可為。

我從心底流淌出一種聲音:興隆鎮村我愛你![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