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釋經學(英語:Biblical hermeneutics)是指基督教神學中對聖經進行解釋的分支。它屬於廣義的解釋學的一部分,內容涉及對文本旨意的研究,並包括文字交流的所有形式:文字的和非文字的 儘管猶太教法典解釋學和基督教的釋經學有一些重疊和對話,它們卻有着各自不同的解釋傳統。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簡介
解經學(英語:exegesis)是對原本的語言和環境進行解讀,即神在當時當地對原來的聽眾說了什麼;而釋經學則是將聖經的教導運用在現實之中,即目的是了解神對此時此地的當事人說了什麼。
聖經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
視頻
釋經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擴張與衰亡,搜狐,2021-11-22
- ↑ 早期基督教,古羅馬藝術的遺風,搜狐,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