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田鎮位於永新縣西部,東與高市鄉,禾川鎮相鄰,南與在中鄉相靠,西和沙市鎮相連,北與台嶺鄉、龍門鎮相鄰。

里田鎮全鎮8626戶,4.2萬人轄26個村委和1個居委會,194個村民小組。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不斷發展,一村一品逐步形成,支柱產業蠶桑和傳統特色產業醬製品的銷售產值都達千萬級,2009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2.6億元,財政收入近2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448元,是永新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里田鎮還是革命搖籃井岡山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

建制沿革

里田鎮的真正開市和形成,據明歷和清同治兩個版本的《永新縣誌》記載,明朝時未形成市鎮,東北面的錢市(現永新縣蓮洲鄉)和箭市(現屬本鎮弓田村)。

明末清初在里田偏北1.5公里的梳嶺里建了幾個店房(現尚存店房基腳)。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又逐漸將店房建於原一所"街悅亭"兩側,逐步形成後來的老街。據老街的一座石橋---"悅親橋"上有"道光二十五年秋立"碑刻記載。可見里田市鎮形成年代與志書記載基本相符,距今390年(2015年5月止)。

元至順初,始設澧田建制;1932年,蘇維埃政府時,是全縣105個鄉之一;1938年全縣設6區2鎮,澧田是2鎮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全縣設7區1鎮25鄉,澧田是7區之一;1956年,撤區並鄉,設1鎮38鄉,澧田為38鄉之一;1957年復澧田區;1958年設人民公社,澧田轄南城、合田公社;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澧田更名為鎮;1988年併合田鄉入澧田鎮;2001年並江畔鄉入澧田鎮。

里田人口稠密,傳說這最早有里姓和田姓先祖相繼來此立籍,故冠名為"里田",後來由於禾水河改道,靠近里田,且河道彎曲附近盛產豆子,並設有豆子集市,故將"里"改為"澧",易名為"澧田"沿用。

行政區劃

永新縣歷史名鎮和最大的農村建制鎮。里田鎮轄成都村、弓田村、西陂村、蘆溪村、草市坳村、梘田村、夏幽村、田味村、橫樓村、中居村、九西村、雙江村、平原村、南城村、里西村、合田村、江南村、龍成村、汗山村、洋溪村、田豐村、湯溪村、芰田村、華山村、下王村、里田村共26個村委和1個裡田居委會,194個村民小組。全鎮下設黨支部40個。[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里田鎮位於永新縣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8′,北緯27°1′.平均海拔145.2米。北接高市鄉、台嶺鄉、龍門鎮,西毗沙市鎮,東鄰禾川鎮、埠前兩鎮,南接三灣鄉、在中鄉。距離縣城約14公里。[3]

地形地貌

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禾水河由西向東流徑境內到里田再折向南流至雙江口與漢江河匯合直下。

氣候水文

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2] ,境內氣溫濕潤,四季分明,一月份均溫6.2℃,七月份均溫28.9℃,年均溫18℃,日平均氣溫≥5℃的積溫為6272℃,≥10℃的積溫為5546.3C,無霜期約270天(從二月下旬到十一月下旬);

水文,年降水量1441.9毫米,冰凍、寒潮現象均有,但為期極短。

自然資源

水能

1970年竣工的楓渡電站位於永新縣裡田鎮芰田村楓渡自然村,年平均發電量4044萬千瓦時,年利用時間4493小時,保證出電量1966千瓦,裝機容量9000千瓦。

植物資源

桑樹:1972年在里西村首次集體種桑60畝,1986年突破8000畝,產鮮繭18000餘擔。

荸薺:田味、弓田的荸薺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居全縣之首;

油菜:以冬季農業生產為主的湯溪、下王、田豐、成都、南城等村油菜及其它冬季物作種植頗有特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