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稱作「工商業本位」,它的主要內容是「重商」、「重工」與「國家干預」 ,發展目標是「國家富強」 ,產生並流行於15世紀至17世紀中葉的西歐,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後的16至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該名稱最初是由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來的(但亞當斯密提倡的是自由放任)。
時代背景
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於封建制度瓦解和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最初的理論考察。
15 世紀末,西歐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瓦解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和成長;地理大發現擴大了世界市場,給工商業、航海業以極大刺激;工商業資本發揮着突出的作用,促進各國國內市場的統一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工商業資本加強的同時,西歐一些國家建立起開明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運用國家力量支持工商業資本的發展。隨着工商業資本的發展和國家支持工商業資本的政策的實施,產生了從理論上闡述這些經濟政策的要求,逐漸形成了重商主義的理論。[1]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種經濟哲學。
產生原因
15世紀初,正當文藝復興進入初期發展階段之時,重商主義興起,當時社會上追求商品生產更快發展,追求工商業資本的迅速增加,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這是重商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重商主義的產生和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在追求商品生產更快發展、追求工商業資本的迅速增加這股強大潮流衝擊下,所引起的西歐經濟形式和社會階級關係的變化。新經濟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變化,舊式貴族變成了真正的商人,商人們開設工廠商行,創辦銀行,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重商主義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產生的。[2]
發展時期
重商主義促進了商品貨幣關係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成長與確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重商主義的政策、理論在歷史上曾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與發展。秉承重商主義的國家如英美甚至包括中國這樣的國家實行重商主義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號經濟大國,重農主義國家如法意西等拉丁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國家如德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