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免疫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重慶市免疫學會掛靠單位為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

2011年7月,籌備成立重慶市免疫學會,並於當年12月正式成立。學會成立後每年積極舉辦高規格的學術年會,在會員單位集中的院校、醫院舉辦多場學術交流會。為提高會員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學會針對不同層次的會員要求舉辦了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培訓班。2015 年,學會專委會逐步優化並獨立開展活動。生殖免疫[1]專委會承辦的「2015年中國生殖免疫學會年會」、2016年「生殖免疫新進展暨早期胚胎丟失的相關機制及臨床策略研討會」等,基礎免疫專委會和感染免疫專委會等都相繼承擔了領域內的專業會議,擴大了影響力。

相關資訊

「第二屆全國免疫新技術交流會暨重慶市免疫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圓滿閉幕

共謀創新之策,千里「雲」相會。2022年10月8日,由重慶市免疫學會和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免疫新技術交流會暨重慶市免疫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在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舉行。為落實國家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會議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會議線下吸引了包括重慶市內的陸軍軍醫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共計100餘名免疫工作者線下參會,線上直播的觀看量突破6000餘人次,點讚量達20000餘次。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本次大會以「免疫新技術」為主題,邀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陳志南院士、劉良院士以及10餘位生命科學前沿顛覆性技術等領域內知名專家相聚重慶,共敘學術。開幕式上重慶市免疫學會理事長吳玉章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致辭。吳教授提出免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生物科技的前沿學科和現代醫學[2]的領頭學科,每一次免疫學理論的突破都會帶來臨床和產業的巨大革命。生命科學新技術革命將為免疫學理論和產業突破提供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工程院陳志南院士作了題為「SARS-COV-2及其VOC變異株的致病機制和轉化研究」的開場報告,總結了SARS-COV-2持續變異給全球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並介紹了VOC變異株的致病機制和轉化研究。陳院士重點介紹了即將上市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美珀珠單抗(Meplazumab)對SARS-CoV-2病毒流行株和變異株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臨床數據表明可將死亡率降低83.6%,這將為新冠的治療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工程院劉良院士作了題為「基於中藥開發小分子原研藥」的報告。劉院士介紹了自主研發的抗關節炎藥物正清風痛寧系列產品的療效、藥理作用機制,並提出,整合第四次和第五次世界科技革命成果,打造以前沿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BT+IT)為核心的多學科融合創新藥物研發平台,將為基於我國豐富的中藥資源開發小分子原研藥物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陸軍軍醫大學吳玉章教授就「人類免疫力解碼」進行了主旨報告。會上,吳教授拋出了「什麼是免疫力」、「如何操控免疫來保持健康狀態、延長生命、防治疾病?」等現代生物醫學發展的瓶頸問題,並給出了「免疫力是機體應對風雨的能力」的形象比喻。最後,吳教授從工科、理科、文科和醫科交叉的角度,系統介紹了由中國免疫學會發起的人類免疫力解碼計劃(Human Immunity Atlas),並提出「免疫學的發展必將催生免疫專科醫院、免疫專科專業、免疫專科醫生」的新觀念,引起了參會者的熱烈討論。

北京大學張澤民教授從單細胞、泛腫瘤等角度,作了題為「免疫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動態變化」的學術報告,為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預測、免疫應答新亞群發現等重要科學問題提供新思路。

北京協和醫學院余佳教授從單細胞lncRNA、RNA splicing等角度,作了題為「造血細胞調控分子圖譜」的大會交流,為理解造血細胞發育和血液性疾病的診治提供了新思路。

陸軍軍醫大學萬瑛教授深度剖析了不同單細胞測序方法在軌跡分析所面臨的挑戰,並重點介紹了其自行建立的一種更為高效的單細胞RNA測序方案。

上海大學陳亮教授以「T細胞特異性免疫」為題,重點介紹了其建立的超多組學、高通量質譜技術、高通量HLA特異性APC細胞和3D組織免疫共刺激平台在發現針對病毒、腫瘤、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中的應用進展。

山西醫科大學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郜原教授,就利用單細胞技術解析眼內組織免疫微環境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為致盲性眼病的基礎轉化與臨床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易嘯教授重點介紹了其發明的活細胞定向進化技術TADR,並展望了該技術實現在試管內道法獲得性免疫系統以定製蛋白功能的潛力。

北京大學陳良怡教授作了以「稀疏解卷積突破衍射極限:實現通用熒光超分辨率成像的另外一條路」為題的精彩學術報告,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可用於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通用算法理念。該算法結合硬件實現了目前活細胞光學成像中最高空間分辨率(60nm),速度最快(564Hz)、成像時間最長(1小時以上)的超分辨成像。

華中科技大學袁菁教授聚焦完全器官高精度三維成像,詳細介紹了基於冰凍切片的熒光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技術,與多種組學測量具有較好的兼容性,為空間多組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賀玖明研究員詳細介紹了基於質譜成像技術的空間分辨代謝組學方法在全景描繪生物組織中代謝分子時空特徵的應用新進展,有望為在腫瘤組織原位研究腫瘤與免疫細胞在代謝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提供一種有力的可視化工具和新視角。

武漢大學殷昊教授綜述了CRISPR在體基因治療所面臨的挑戰,並重點介紹了其在基於CRISPR技術所開展的基因治療和核酸檢測方面的原創性貢獻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生殖免疫檢查總攻略 ,搜狐,2019-11-22
  2. 現代醫學的由來 ,搜狐,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