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奉節縣信訪辦公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重慶市奉節縣信訪辦公室,是奉節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相關資訊

重慶市奉節縣大樹鎮信訪辦林國寧:危難時刻顯本色

哀樂低徊、花圈簇擁……2014年9月15日晚上8時,奉節縣殯儀館,奉節縣大樹鎮信訪辦主任林國寧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告別儀式上,上百名幹部鄉親自發來到這裡,低頭默哀,靜靜地等待着為老林送最後一程。他們中間有縣領導、鎮領導、同事、同學和親戚,還有老寧接待過的上訪群眾和此次被轉移的群眾。

林國寧,男,1955年5月生,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過大樹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現任大樹鎮信訪辦主任。「8·31」暴雨洪災發生後,林國寧一直堅守在搶險救災第一線。9月8日,林國寧突發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右心衰,於9月14日凌晨搶救無效犧牲,年僅59歲。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獲悉後,於當日作出重要批示,「林國寧同志為抗洪救災操勞過度,不幸去世,甚感悲痛。他是廣大黨員幹部的縮影,他的事跡體現了無私奉獻、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向他學習。」市人大主任張軒批示,「林國寧同志在搶險關鍵時刻勇於擔當奉獻,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退居二線 沖在一線

林國寧在奉節縣大樹鎮先後擔任過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2004年退居二線成了副調研員。任副調研員後,林國寧依然早出晚歸。有人曾問他,為啥退居二線還那麼忙呢?不當主要領導了就該好好歇歇噻!林國寧回答說,「人家退了休還發揮餘熱呢。我還沒退休,就不能撂挑子!」

2011年,大樹鎮信訪工作在全縣倒數第一。當年11月,鎮黨委書記劉曉東剛到任,就被上訪戶圍得水泄不通。劉曉東了解到,林國寧同志在大樹鎮工作11年,情況熟、有威望,群眾基礎好,想讓他負責信訪[1]工作,但又擔心他不接受。結果,林國寧同志一口答應了。

第二天,他便深入青蓮村、花剪村了解兩村農田用水糾紛。一周後,林國寧同志帶着幾大本筆記本找到劉曉東書記,提出「上爭取政策、下梳理民怨」的措施。三個月後,蓄水池建起來了,兩村村民因水而起的積怨迎刃而解。

石堰社區六社的黃元碧夫妻倆時常因錢的事吵架,後來鬧到了林國寧同志那裡。林國寧說,大樹山地多,可以搞養殖業,石堰離場鎮近,賣點蔬菜也掙錢,吵是挖不了窮根的。現在,黃元碧夫婦養殖場辦起來了、蔬菜也賣錢了,家庭年收入近20萬元。黃元碧說,林國寧給他們找到了致富路。

「他從沒有人到碼頭車靠站,等着退休的想法。」劉曉東說,林國寧注重調查研究、收集民意,一件件難啃的信訪案件在他的帶領下給化解了。經過兩年的努力,大樹鎮的信訪工作局面逐步好轉,今年有望跨入先進行列。

「退居二線卻總是沖在一線。」劉曉東說,9月1日那天,進大樹鎮的公路多處塌方,他本打電話給林國寧,年近60了,暫時不要到鎮上,「沒想到中午就回來了,沖在搶險救災最前線。」

主動請纓 深入一線

9月1日,奉節縣繼續普降暴雨。到了中午,大樹場鎮洪水已過小腿。場鎮後山高約300米、長約600米的大樹危岩,時有滾石落下。當天,大樹鎮黨委政府決定,立即轉移場上3500多居民。因為林國寧同志在當地做信訪工作時間長,經驗多,而且人緣好,他一回到鎮裡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搶險救災[2]工作。林國寧同志與組織委員彭軍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勸群眾轉移。到下午5點多,多數居民已撤離。

當他走到7號樓老支書張積富的家時,在這個倔強的老頭兒面前吃了閉門羹:「我今年74歲了,有腰椎間盤突出,走不動!我老伴也是腦動脈硬化、慢性腎炎,也行動不便。這個房子我們住了十幾年了,覺得沒得啥問題。」面對倔強的張老頭,林國寧同志一直沒放棄,經過耐心講解利蔽,張積富終於同意下樓。林國寧與組織委員彭軍扶着兩位老人轉移到加油站壩子。擔心他們站着累,林國寧找來凳子,擦乾了雨水,讓二老坐下。通過林國寧同志的努力,終於成功轉移疏散大樹場鎮6—9號樓居民136人。

9月2日凌晨1點,所有居民安全轉移。3點過,新街1、2、3號樓出現垮塌,同時老街也相繼垮房。最後,場上183戶915間房屋垮塌,但3500多居民無一傷亡。

成功轉移群眾後,林國寧同志仍然一直堅守在大樹場鎮受災現場,協助縣級部門開展場鎮災後清理、調解矛盾糾紛、維持救災秩序,共協調矛盾糾紛6起,化解因洪災房屋垮塌要求政府補償的集訪群從3起,接待群眾107人次。

最後堅守 倒在一線

9月8日早上8點過,大樹鎮統戰委員陳徳鴻泡了一包方便麵,準備吃早餐。不遠處,林國寧同志臉色鐵青,蹲坐在一塊石頭上,一言不發,雙眼直盯着後山上的危岩和紅色警戒線。前方,便是泥石流衝垮的房屋。

「老林,來一碗?」陳徳鴻為林國寧泡了一包方便麵,但連叫三聲,對方都沒回話。只見林國寧右手捂住胸口,左手向他揮了揮手:「疼,疼得不得了……」話沒說完,林國寧同志便昏了過去。陳徳鴻隨即叫來小車,將林國寧送到鎮醫院搶救。11點,又轉院到奉節縣中醫院。9月9日,林國寧又被送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確診為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右心衰。9月14日凌晨3時40分,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林國寧同志去世後,陳德鴻回憶說:「從9月1日場鎮上出現垮房後,垮塌區域分兩個小組值守,白天、夜晚輪流轉,小組人員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累了、困了,就斜躺在椅子上打個盹兒。林國寧同志除了值班,還要現場接待上訪群眾、化解災區矛盾,連續工作超過130多小時。林國寧平時每天要做100個俯臥撐,身體好得很,他是給累垮的。」

林國寧走了,他走得那樣突然,走得讓鄉親難捨,走得讓同事牽掛,走得讓親人心痛。

林國寧同志走了,他用優秀的品格彰顯了一名信訪幹部的本色,用勤勞的雙手描繪了平凡而光輝的一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