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秀山縣職業教育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市秀山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大門)原圖鏈接來自 選校網 的圖片

重慶市秀山縣職業教育中心位於縣城郊的平凱鎮,地處梅江河畔,319線國道旁,交通便捷,學校創建於1982年,是秀山縣唯一一所集學歷教育與中短期技術培訓於一體的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先後榮獲省級重點職中,市級文明單位[1],市級職教課題研究單位等榮譽稱號。

理念先進

學校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方針,秉承「崇德尚能,向善向上」的辦學理念,實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走個性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條件一流

學校占地200餘畝,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有加工製造、信息技術、旅遊服務、農林牧漁、財經商貿、文化藝術6大類9個專業;並從事中短期技術培訓、駕駛員培訓等;各專業設施完善,儀器設備資產總價值1600餘萬元。有教職員工273人,其中外借(聘)專任教師10人;中、高級講師85人,「雙師型」教師68人,學科帶頭人25人,職業資格鑑定考評員24人。

學校建有功能齊全的專業實驗實作室,多功能廳,微機室3間等設備;有校園閉路電視網,有占地10畝的實驗基地。現開設的專業有種植、養殖、汽修、計算機及應用、電子電器、旅遊服務、服裝加工等10個專業。

管理規範

學校堅持以從嚴治校,提升學校形象為目標。在嚴格執行各類文件精神的同時注重以人為本,充分體現管理的科學合理,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激勵教職工工作積極性,形成了「全程抓管理,人人抓質量」的管理格局。被市人民政府表彰為文明單位、市教委表彰為依法治校示範校。

特色鮮明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實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強化專業技能培養,適應社會需求。注重學生素質拓展,在傳承秀山花燈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成立書法協會、文學社、舞蹈協會等社團20餘個,其中苗鼓表演《苗寨歡鼓》和《苗鼓鼓韻》分別榮獲文明風采比賽中華才藝全國一等獎;女子足球隊在市中職學生足球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男隊榮獲三等獎。被評為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園、市中職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書法藝術教育實驗學校、市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貢獻

共承擔市級、縣級實驗研究課題4個,與村組共建基地5個,實施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共10期,培訓了專業戶、示範戶共68人,師生送技術下鄉48人次,教職工撰寫的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文章70餘篇。

前景

該校正以創「省級示範職中」為目標,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方針,走「聯合辦學,優勢互補,技術培訓」相結合的路子,力爭在2008年前把學校辦成占地150畝,有60個教學班,在校生達3000人規模的中等職業學校[2]

視頻

重慶市秀山縣職業教育中心 相關視頻

重慶電視台《巴渝視窗》秀山縣職業教育中心
秀山職教中心2017招生宣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