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與逆轉,也許並不是一場終將失敗的戰鬥。
在我們熟悉的認知里,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慢性病,且不可治癒,不論是患者還是照護者,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在本書中,全球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研究專家戴爾·E.布來得森教授總結其30多年研究經驗,認為用單一藥物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希望較為渺茫,並指出未來更具希望的方向是個性化治療。
書中7位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講述了自己的記憶、時間、生活是如何像掉進黑洞般慢慢消失,又是如何從絕望中尋找到希望,實現認知功能衰退的逆轉。他們中有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有企業家,有神經科退休醫生,有護理學教授,詳細揭示了遵循的檢測方法和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如何在運動、飲食、大腦訓練、醫學檢測、基因檢測等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自我管理與干預。
如果你也正在預防、目睹或經歷着自己或所愛之人逐漸遺忘整個世界,這本集結患者振奮人心的真實經歷和該領域專家觀點的先鋒之作,能為你帶來更多診療和治療上的新思路與希望,幫助你自己或所愛之人找回那丟失的記憶、時間與生活。
作者簡介
【美】戴爾•E.布來得森(Dale E. Bredesen)
國際公認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研究權威專家,巴克老齡化問題研究所創始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擁有30多項個人專利。
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利·普魯西納教授的實驗室研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擔任神經病學首席住院醫師。
1998年,創辦巴克老齡化問題研究所,這是美國早期專門研究衰老和慢性疾病關係的獨立研究機構。2013年,回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
他和他的團隊研究阿爾茨海默病問題30多年,發表了200多篇研究論文,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書評
前幾日,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讓阿爾茨海默這個詞再次提上熱搜。一提到這個詞,人們往往會隨之想到「老年痴呆」,認為這是一個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其實不然,經科學研究發現這個病「潛伏」的時間可能會比大眾想象中的還要早,約在三四十歲左右。而在這本《重生之路: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與逆轉》之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七例患者在患病之後治療而得到改善的事例,事實也在向我們證明書封上那句話或許沒有錯:也許,這並不是一場終將失敗的戰鬥。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
引用專業文獻里的定義,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型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和腦血管性痴呆(VD)兩種。阿爾茨海默病痴呆和腦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記憶力減退、人格障礙及行為障礙,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甚至出現嚴重的人格改變等。這一系列的改變都直接或間接影響着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
同時,隨着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日漸提高,該病患病率也在升高,據不完全統計,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僅次於癌症之後的導致老年人死亡的「殺手」。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不僅僅只是對患者產生困擾,對他們的家人也是如此。在這本書中出現的七名患者有人提出過要自我了斷,不想給家人帶來任何的負擔;也有人不願意就此忘記自己深愛的孩子和家人們;更有人在治療中途想過要放棄,因為治療往往伴隨着高額的消費,最後也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堅持了下來,最後也活得很瀟灑,至少晚年是挺安詳的。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是真的無藥可救嗎?或許在目前來說,確實是如此。但我們對它的研究從未放棄過,也是有了不小的進展。例如最近有一項研究表明,感染新冠肺炎之後,染上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細胞之後會誘導產生細胞衰老相關分泌表型,而衰老卻又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危險因素,而這兩者之間更加確切的關係還在研究之中,這或將成為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發生髮展的分子機制的新思路。
言歸正傳,既然目前尚未有可以治療的藥物,那麼是否能夠預防或逆轉呢?
治未病,獲新生
說到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再將布萊得森博士在文中給患者提供的ReCODE治療方案來看,筆者第一時間反應想到的一個詞便是中醫的治病理念之一:治未病。這個詞源於《黃帝內經》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而這個治未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癒防復。其中,最難的也是第一個,未病先防。
布萊得森博士的ReCODE治療方案,筆者大致總結了一下,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便是改掉所有的壞習慣,養成健康的良好作息飲食習慣。其實筆者覺得這個方案應該是可以針對大部分由於沒有恰當作息的患者,對於一些遺傳性的阿爾茨海默患者僅能提供緩和的療效,或許做不到逆轉甚至是預防,畢竟對於遺傳病,同樣也是如同深溝一般難以探尋。即便是如此,這裡也依舊有着一個很大的缺陷,這個治療方案對於家庭經濟條件尚且許可的患者能夠長期堅持下來,但對於家庭經濟負擔較大的患者而言,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何出此言呢?先脫開睡眠質量這個不談,做到早睡早起,並且保證至少七小時睡眠是強制執行二十來天以後就能堅持下來的習慣,但飲食或許就略顯艱難。在飲食上,首先得擺脫麩質食物,即含有小麥等的食物,無麩質食物在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含量上相對較少,可以有效抑制高血壓等病。但長期下來,只吃無麩質食物會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營養不均衡,在文中也提到了,需要輔以膳食補充劑且是要符合要求的,價格不菲。因此筆者在前文也說了,這個方案不適合所有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那麼,對於「貧民」級別患者真的就無可奈何了嗎?只能聽天由命了嗎?不知大夥是否還記得「治未病」這三個字。預防的方式不止一種,或許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比如每天都按時睡覺,不熬夜,不通宵;每周至少有3-5天去做半小時左右的運動;不經常吃油膩、油炸類的食物,偶爾過過癮倒還好,長期吃那就不行;在飲食上可以適當注意一下膳食搭配等。在21世紀的網絡時代,想必各位的養生方法比筆者多得多,光看是無用的,只有行動起來才是根本。
筆者認為這本書不論是對患者或患者家人本身有着重要意義,也對科研人員有着一定的幫助,更是對於形如我們的普通讀者有着莫大的幫助。希望在未來的某日,阿爾茨海默病能夠得到突破性的進展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