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廟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廟碑,碑者,悲也②。古者懸而窆用木③,後人書之④,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⑤,碑之名由是而得。

原文

碑者,悲也②。古者懸而窆用木③,後人書之④,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⑤,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漢以降⑥,生而有功德政事⑦者,亦碑之⑧; 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稱矣⑨。余之碑野廟⑩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紀(11),直悲夫氓竭其力(12),以奉(13)無名之土木而已矣!

甌、越間好事鬼(14),山椒水濱多淫祀(15)。其廟貌有雄而毅(16)、黝而碩(17)者,則曰將軍; 有溫而願(18)、皙而少(19)者,則曰某郎; 有媼而尊嚴者(20),則曰姥(21); 有婦而容艷者,則曰姑。其居處則敞之以庭堂(22),峻之以陛級(23),左右老木,攢植森拱(24),蘿蔦翳於上(25),鴟鴞室其間(26)。車馬徒隸(27),叢雜怪狀。氓作之,氓怖之。大者椎(28)牛,次者擊豕(29),小不下雞犬。魚菽之薦(30),牲(31)酒之奠,缺於家(32)可也,缺於神不可也。一日懈怠,禍亦隨作,耋孺畜牧慄慄然(33)。疾病死喪,氓不曰適丁(34)其時邪,而自惑其生(35),悉歸之於神。

雖然,若以古言之,則戾(36); 以今言之,則庶乎(37)神之不足過(38)也。何者? 豈不以生能御大災、捍大患,其死也則血食於生人(39)。無名之土木(40),不當與御災、捍患者(41)為比,是戾於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碩者(42)有之,溫而少者(43)有之; 升階級,坐堂筵,耳弦匏,口梁肉,載車馬,擁徒隸者,皆是也(44)。解民之懸(45),清民之喝(46),未嘗貯於胸中。民之當奉者,一日懈怠,則發悍吏,肆淫刑,毆之以就事(47),較神之禍福,孰為輕重哉? 平居無事,指為賢良,一旦有大夫之憂(48),當報國之日,則佪撓脆怯(49),顛躓竄踣(50),乞為囚虜之不暇(51)。此乃纓弁言語之土木(52)耳,又何責其真土木耶? 故曰: 以今言之,則庶乎神之不足過也。

既而為詩,以亂其末(53):

土木其形,竊吾民之酒牲,固無以名(54); 土木其智(55),竊吾君之祿位,宜如何可儀(56)? 祿位頎頎(57),酒牲甚微,神之饗(58)也,孰雲其非(59)?視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60)!

(《甫里先生文集》 )

注釋

①野廟碑——為野廟所寫的碑文。野廟:不知名的廟。②碑者,悲也——碑就是用來表示悲思的。碑:《說文》: 「豎石也。」陸龜蒙以悲釋碑,並說碑由此得名,於古無征。③古者懸而窆(bian)用木——古時候懸吊棺木放進墓穴安葬時裝轆轤繫繩子用的木樁。窆:埋葬。④後人書之——後人把死者的事跡寫在這木樁上。⑤去——除,這裡是拔掉的意思。⑥以降——以下。⑦功德政事——功業、德行和政績。政事:這裡指政績。⑧亦碑之——也為他立碑。⑨失其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吳訥《文章辨體·序說》: 「自秦漢以來,始謂刻石曰碑。」按:秦稱刻石,漢以後稱碑。⑩碑野廟——為野廟作碑文。碑:這裡作動詞,是作碑文的意思。(11)紀——通「記」,記載的意思。(12)直——僅僅,只是。氓(meng):農民。(13)奉——供奉。(14)甌、越間好事鬼——浙江東南一帶的人喜歡奉祀鬼神。甌、越間:今浙江省東南部、福建省東北部沿海一帶。漢初東越王劉搖在東甌(今浙江永嘉縣)建都,地瀕甌江,世稱甌越。越:古代種族名,為百越之一。(15)山椒水濱多淫祀——山頂與水邊到處可以看到祭祀鬼神的。山椒:山頂。謝莊《月賦》: 「菊散芳于山椒。」李善注: 「山椒,山頂也。」(16)雄而毅——威武而剛毅。(17)黝而碩——黝黑而高大。(18)溫而願——溫和而善良。願:樸實、善良。《書·皋陶謨》: 「愿而恭。」孔穎達疏: 「願者,愨謹良善之名。」(19)皙(xi)而少——白嫩而年輕。皙:皮膚白。(20)媼(ao)而尊嚴者——神情嚴肅的老婦人。媼:老婦人的通稱。(21)姥(mu)——老母,對老年婦人的尊稱。(22)敞之以庭堂——把廳堂蓋得很寬敞。(23)峻之以陛級——把台階石級砌得很高。峻:高。陛(bi):宮殿的台階,這裡泛指台階。(24)攢(cuan)植森拱——用繁密茂盛的樹木把神殿拱衛起來。攢:聚集。森:樹木叢生茂密的樣子。拱:環繞,拱衛。(25)蘿蔦(niao)翳(yi)於上——女蘿和蔦蘿遮掛在上面。蘿蔦:女蘿和蔦蘿,兩種攀緣植物。翳:遮蔽。(26)鴟(chi)鴞(xiao)室其間——鴟鴞在中間築巢。鴟鴞:貓頭鷹一類的鳥。(27)車馬徒隸——(兩廊)塑着車馬和鬼卒。徒隸:鬼卒供神役使,故稱徒隸。(28)椎——殺。殺牛先用椎猛擊頭部。(29)豕(shi)——豬。(30)魚菽之薦——用魚和蔬菜之類做供品。菽:豆類的總稱,這裡泛指素食。薦:進,供奉,指向鬼神進獻物品。(31)牲——牲口,指供祭祀用的家畜。《周禮·天官·包人》: 「庖人掌共六畜。」鄭玄注: 「六畜,六牲也;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32)家——指家中祭祖先。(33)耋(die)孺畜牧慄慄然——老人、兒童和飼養放牧牲畜的人都會驚恐不安。耋:年事已高的老人。《爾雅·釋言》注: 「耋,老也,八十曰耋。」又《左傳·僖公九年》杜預注: 「七十曰耋。」孺:幼兒。畜牧:指飼養放牧牲畜的人。慄慄然:害怕得發抖的樣子。(34)適丁——恰好碰上。(35)自惑其生——不懂得自已生老病死的規律和原因。(36)戾(li)——不合,荒謬。(37)庶乎——也許,差不多。(38)不足過——不值得責怪。過:責怪,動詞。(39)其死也則血食於生人——他們死後就受到人的奉祀。血食;古代祭祀時要宰殺牲口作祭品,故稱鬼神享祭為「血食」。生人:生民,百姓。(40)無名之土木——指野廟中不當祭祀的偶像。(41)御災、捍患者——指禮制規定該祭的神,他們曾為百姓出過力。(42)雄毅而碩者——指外表威武剛毅、高大粗壯的官吏。(43)溫而少者——指貌似溫和忠厚而又年輕的官吏。(44)升階級……皆是也——登上台階進入殿堂,坐在廳堂里的筵席前,聽音樂,吃美味,乘車騎馬,有僕從差役跟隨的,都是這樣的人。階級:台階,此指殿堂。耳:聽,作動詞。弦:指琴瑟之類的樂器。匏(pao):指笙、竽之類的樂器。口:吃,作動詞。載:乘坐。梁:好小米,古代以為美食。擁:簇擁跟隨。(45)懸——倒掛,比喻極大的困苦。(46)暍(ye)——中暑,這裡指病痛災禍。(47)毆之以就事——指強迫老百姓繳賦稅、服勞役等。毆:同「驅」。(48)大夫之憂——指國家遇到困難。(49)徊(hui)撓脆怯——畏懼退縮,不敢向前。佪:俳佪,往來不進的樣子。撓:紛亂的樣子。脆:懦弱。(50)顛躓(zhi)竄踣——跌跌撞撞狼狽逃命。顛躓:跌倒。竄:逃竄。踣:向前仆倒。(51)乞為囚虜之不暇——乞求做俘虜還來不及。(52)此乃纓弁言語之土木——這不過是戴着紗帽會說話的土人木偶。纓:帽上的帶子。弁(bian):古代貴族的一種帽子。纓弁是古代官吏的服飾。(53)以亂其末——把它作為結束語放在文章的後面。亂:樂曲的卒章。末:末尾。(54)固無以名——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固:本來。名:名義,命名,這裡引申為「稱道」的意思。(55)土木其智——頭腦象土人木偶一樣的人,意即毫無用處的人。(56)宜如何可儀——怎麼可以做(百姓的)榜樣呢。宜:助詞,無義。《詩·周南·螽斯》: 「宜爾子孫,振振兮。」清代王引之《經傳釋詞》五: 「宜,助語詞也。……宜爾子孫,爾子孫也。」儀:儀法,榜樣。《國語·周語》: 「示民軌儀也。」(57)頎頎(qi)——身材修長的樣子,這裡引申為「優厚」的意思。(58)饗——吃,這裡是享用祭品的意思。(59)孰雲其非——誰能說這種祭祀不對呢?孰雲:誰說。(60)孔——很,甚。 雜文《野廟碑》原文及鑑賞

賞析

這是一篇借題發揮之作。作者借給野廟寫碑文,巧妙地對作威作福、荒淫腐朽的反動統治者進行了痛快淋漓的嘲諷和鞭撻。

用野廟比朝廷,化抽象為具體,使本文氣順理暢,通俗易懂。唐末統治者荒淫腐敗,貪官污吏魚肉人民,整個社會烏煙瘴氣,廣大勞動人民苦不堪言。但人民卻「不曰適丁其時邪,而自惑其生,悉歸之於神」。這既是一種愚昧,也是一種悲哀。作者就從這裡下筆,對統治者的罪行加以揭露和抨擊。比譬愈具體貼切,說理就愈充分明白。針對統治者「升階級、坐堂筵、耳弦匏、口梁肉、載車馬、擁徒隸」,「民之當奉者,一日懈怠,則發悍吏,肆淫刑,毆之以就事」的特點,作者不遺餘力地將野廟中「土木其形」的居處、聲威作了具體的描繪和比譬。野廟的闊大神聖,正是官府衙門的寫照; 「將軍」 、「某郎」、「姥」、「姑」是野廟中各類偶像的概括,也是朝廷各色官吏的象徵; 神居敞室,官坐高堂; 神「血食於生人」,吏魚肉民眾……幾乎是一一對應寫來。官場中一切故事無不融於野廟的敘寫之中,曉暢明白,婦孺能知。

本文的比譬說理還做到了生動別致,曲折含蓄。作者寫野廟全出為靜態。寬敞的殿堂,高峻的台階,蔥蘢的古木,蓊鬱的藤蘿,鱗櫛的鳥窩,木然的車馬,兇惡的鬼判,以庭堂為聚光點向外、向里透視,層次豐富,氛圍肅殺,活脫脫一座人間森羅殿。寫「纓弁言語之土木」時,則是全方位的動態描寫,統治者貪婪奢靡,兇殘醜惡,盡現筆端。一靜一動,錯落有致。而碑的由木而石,由「悲」而「碑」;「土木之形」的由過而不足過,由神之過推及「纓弁言語土木」 之過,層層剖析,始露真諦,又極盡迂迴曲折之妙。[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