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柳義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柳義魂》是中國當代作家柏楊所作圖書《西窗隨筆》中的一篇雜文。

作品欣賞

聖人曰:「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有人說,在高級洋房汽車裡根本找不到芳草和忠信。高級洋房汽車裡當然也有芳草忠信,不過為數似乎不多,改之為:「億房之內,必有芳草,兆車之邑,必有忠信。」才能對勁,蓋他們如果是芳草或是忠信,根本就出不了頭。大凡官性興旺的,人性必定泯滅。故聖人所說的芳草和忠信,應在小民行列中求之。於今之社會,得二人焉,一為林添禎先生,一為黃金梅女士。

林添禎先生,野柳人也,於前天為了下海拯救國立台灣大學堂學生張國權先生,慘遭滅頂,關於他的事蹟,報上登得已經夠多,人人皆知,用不着我也插一腳。可是嚷嚷了已近一周,雖普天垂淚,有權有貴的官崽似乎仍無動於衷,大概覺得必須「恩從己出」才過癮,大家一嚷嚷便採取行動,勢將有損尊嚴。故我本來要勸大家還是不要嚷嚷啦,以便官崽們臉上磨得開之後,去自動自發。不過這年頭靠官崽辦事,還不如靠牆頭,一切都是自己來得好,我想小民至少應該做到下列幾件:

一曰:應在野柳林添禎先生跳海救人的懸崖上,為他樹立一個銅像,林先生不單純的是一個救人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在他的銅像下面,應該詳細刻上他歷次救人的經過,和最後殉難的事蹟。有一點要注意的,千萬別請那些文言文大師執筆,林先生可歌可泣的一生,被文言文一寫,就醬得一文不值矣。這個銅像不但應為全國青年所崇拜,亦應為全國老弱所崇拜,摩登男女固然可以獻上花圈,若柏楊先生老一輩的人,若出海漁民的眷屬,若海外旅人,海外旅人的妻子兒女,也可以前去焚上香箔,祈求平安。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林添禎先生乎?

二曰:關於林添禎先生家屬,應好好為之照料,一個人如果無身後之憂,去冒險犯難,固然可貴。一個人如果有身後之憂,竟同樣也去冒險犯難,就更為可貴矣。林添禎先生死後,留下一妻七子,住在可憐的陋室之中,三餐不繼,前途茫茫,如果恁她這樣下去,孩子們不淪於小乞丐者,幾希矣。嗚呼,林先生的遺屬,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照顧,簡直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一種恥辱,也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大諷刺。現在雖已有人捐助,但為數寥寥,以林添禎先生捨生赴義的千古俠情,他的遺屬有權利得到更大的保障,我們活着的人也有義務付出更大的報酬。我們至少應該做到幾點,第一、為她們蓋一座產權屬於她們的房子;第二、籌募一批基金,足供其子女完成大學堂教育。

三曰:有人提議把林添禎先生捨身救人的事蹟,寫入縣誌。此舉當然很好,但這是醬缸觀念。不要說寫入縣誌啦,縱然宣付所謂國史館,實在說來,有啥意思?柏楊先生倒是提議不必鑽那種牛角尖,而應該把他寫到國民學堂教科書里,再由電影公司拍成電影,由兒童文學家寫成童話,作家寫成小說、長詩、劇本,這才是中國青年立身的典型。說到這裡,又想起一事,教育部為啥不設立一個林添禎獎學金,以鼓勵行為上有卓異貢獻的學生乎?

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各界對林先生的紀念和對遺屬的救助,當然很熱鬧,不過怕的也就是這種一窩蜂,和官崽們那種喜歡放焰火的本性,過了幾天,感情淡啦,焰火放完啦,林先生也被人忘啦。好人身後淒涼,是社會的喪鐘,我們豈能忍住不言哉?

黃金梅女士是台北雙園國民學堂的教習,也是被林添禎先生援救過的仕女之一,當她在林先生死難前兩天,帶着學生去野柳旅行時,她班上學生蘇玉梅小妹妹不慎從仙履石上跌下大海,就在蘇小妹跌下去的一剎那,黃金梅女士一把抓住。她既然無力抓牢,本來可以鬆手了事的,可是她並未鬆手,以致噗通一聲,一齊下去。後來雖被救起來,但如果不是這位教習在駭風巨浪中把蘇小妹妹緊緊抱住,早被卷到夏威夷去矣。

對於這位教習,台北只《民族晚報》登了一段新聞,似乎還沒有聽說有啥下文,假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朋友,能動動尊腿,去學堂看看黃女士,也算差強人意。現任局長林清輝先生,官性正濃,往上看有精神,恐怕無工夫往下看也,哀哉。可是黃金梅女士是現任教習,無可奈何,我們只有盼望台灣省教育廳採取行動,至少秀才人情,傳令嘉獎,或再予實質獎勵,像保送大學啦,留學啦,發筆獎金啦;最容易辦到的是,發她五千元之款,給她兩個星期的假。

於是有人告曰:「你閣下不是已言之乎?二抓牌的特徵是恩從己出;他們本來要這麼辦的,經你一說,鼻子一哼,就不辦啦,柏老柏老,你反而壞了大事啦。」這話真是至理名言,可供有心上進之士參考。不過有一點是,不要把他們估計得過高,以為他們「本來要辦」。如果不是小民們猛嚷嚷,恐怕他們連眼皮都不會抬。

野柳之地,柏楊先生老早就宣示國人,沒啥可玩的,偏偏有人去玩,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不是林添禎先生之死,世人還不知道該地經常表演「失足落海」節目,如果能因林先生,而使野柳成為現代化的郊遊勝地,他死也瞑目矣。[1]

作者簡介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中國當代作家,出生於河南通許縣,祖籍河南輝縣常村鎮常北村 ,漢族,初名郭定生,後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台灣《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為海峽兩岸的人熟知。柏楊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他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閒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遊記》等 。代表作有《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異域》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