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絲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絲李(學名: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是藤黃科,藤黃屬喬木,高可達25厘米;樹皮灰黑色,葉片嫩時紫紅色,膜質,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兩面隆起,雄花的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有花,總梗極短;花梗粗壯,花雜性,同株。花萼、裂片近圓形,花瓣卵形,雌花通常單生葉腋,比雄花稍大,子房圓球形,果成熟時橢圓形或卵珠狀橢圓形,6-7月開花,11-12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部和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多生於石灰岩山較乾燥的疏林或密林中。

該種為中國季風型氣候、石灰岩地形地區的特有珍貴用材樹種,材質堅而重,結構細緻均勻,適於水工建築和樑柱等用材。

形態特徵

喬木,高3-15(-25)米;樹皮灰黑色,具白斑塊。幼枝壓扁狀四稜形,暗紫色,干後具縱槽紋。葉片嫩時紫紅色,膜質,老時近革質,橢圓形,橢圓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4厘米,寬2.5-6.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鈍頭、基部寬楔形,稀渾圓,干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或蒼白,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5-8對,兩面隆起,至邊緣處彎拱網結,第三級小脈蜿蜒平行,網脈連結,兩面稍隆起;葉柄長8-15毫米,幼葉葉柄基部兩側具托葉各1枚,托葉長約1毫米。

花雜性,同株。雄花的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有花4-10朵,總梗極短;花梗粗壯,微四稜形,長3-5毫米,基部具小苞片2;花萼裂片4枚,幾等大,近圓形,長約3毫米;花瓣卵形,長約5毫米,頂端鈍,邊緣膜質,近透明;雄蕊多數(約300-400),合生成4裂的環,花絲極短,花葯長橢圓形,2室,縱裂,退化雌蕊微四稜形,柱頭盾狀而凸起。雌花通常單生葉腋,比雄花稍大,退化雄蕊的花絲合生成4束,束柄扁,片狀,短於子房,每束具退化花葯6-8,柱頭盾形,全緣,中間隆起,光滑,子房圓球形,高約2.5毫米,無稜,基生胚珠1。

果成熟時橢圓形或卵珠狀橢圓形,長3.2-3.5厘米,直徑2.2-2.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頂端宿存柱頭半球形,果柄長5-8毫米;種子1。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近種區別

該種近似(Garcinia stipulata T. Anders.),不同點為該種葉具明顯的托葉,側脈少,雄花小而花梗短,果通常具種子1,宿存柱頭光滑而易區別。

產地生境

主要分布於中國廣西西部和西南部,雲南東南部(麻栗坡),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龍州。

金絲李耐旱性強,是石灰岩山地的特有種類,能適應乾旱的石隙生態環境,適生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適生土壤為棕色石灰岩土。要求年平均溫20-22℃,極端最低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

繁殖方法

人工培育金絲李,一般用播種法繁殖:採種去除種皮後立刻與濕沙混合貯藏,種子約有7-8個月的休眠期,因此6-7月採集的種子需沙藏至翌年3-4月播種,一般播後半月左右發芽。

金絲李種子發芽是在幼苗成長後,子葉不像其他植物那樣腐爛脫落,而是變為苗木的基部或主側根的基部。

金絲李幼苗忌日灼霜凍,需搭棚防護。它們生長緩慢,一般需要在苗圃培育兩年後,才適合出圃種植。

栽培技術

金絲李一般採用株間、行間或行帶混交造林,伴生樹種最好選用桉樹等早期生長快、庇蔭作用好的速生樹種。

造林初期大都是伴生樹種生長旺盛,林冠處於上層,金絲李生長慢,林冠雖處於下層,但生長發育正常。此後可以逐漸伐除速生樹種,這樣能以短養長,低成本培育金絲李。 另一種造林方法為次生林改造。選立地條件較好、林木較稀疏的多樹種混交林或桉樹萌芽林,通過林分改造套種金絲李形成混交林。

採用金絲李和桉樹混交林,可具有較強的抗蟲害能力。福建石路試驗區栽培金絲李曾發生鱗毛葉甲蟲危害,成蟲啃食嫩梢,使頂梢枯黃,嚴重危害金絲李生長;在同一坡面上,金絲李純林被害株數達95%,而金絲李和桉樹混交林中的金絲李被害株數僅10%。

主要價值

經濟:該種為中國季風型氣候、石灰岩地形地區的特有珍貴用材樹種,心、邊材明顯,材質堅而重,結構細緻均勻,適於水工建築和梁、柱等用材。

藥用:金絲李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枝葉、樹皮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1]

保護級別

瀕危原因:漸危種。分布區狹窄且零星生長,因過度採伐,大樹已不多見,加之天然更新不良,逐漸陷入瀕危。

保護級別:Ⅱ級

保護措施:應明確列為保護對象,並選造林樹種,大力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