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圖片來自搜狐網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是一首寫送別的五言古詩。此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意和別後的悵惘之情,也抒寫了他西望京華、思君念國之感。全詩用語自然,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而構思奇特、形象鮮明,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頗具藝術感染力

原文

李白〔唐代〕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譯文

您從長安來到這裡,現在又要送您回到長安去。

狂風吹着我的心一路西去,高掛在咸陽樹上,飄落在長安巷陌的尋常草樹上。

此時此刻的心情難以訴說,此次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遇?

您西去的身影已漸漸消逝,我只望見遮掩群山的煙霧瀰漫而起!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是是李白去朝居東魯時寫下的。這年春天,李白從兗州出發,東遊齊魯,在金鄉遇友人韋八回長安,寫了這首詩。

賞析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也抒寫了作者西望京華、思君念國之意。全詩用語自然,構思奇特,形象鮮明,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此詩開頭兩句交待了被送者的行蹤。從這兩句來看,韋八可能是暫時來金鄉做客的,所以說「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這兩句詩像說家常話一樣自然、樸素,好似隨手拈來,毫不費力。

  三四兩句寫送別者,即詩人自己對長安的強烈思念之情。這兩句平空起勢,想象奇特,形象鮮明,是詩人的神來之筆,而且帶有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詩人因送友人歸京,所以想到長安,他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得神奇、別致、新穎、奇特,寫出了送別時的心潮起伏。「狂風吹我心」一定是送別時真有大風伴行,而主要是狀寫送別時心情激動,如狂飈吹心。至於「西掛咸陽樹」,把人們常說的「掛心」,用虛擬的方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咸陽」實指長安,因上兩句連用兩個長安,所以這裡用「咸陽」代替,避免了辭語的重複使用過多。這兩句詩雖然是詩人因為送別而想到長安,但也表達出詩人的心已經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別的心情。

  「此情不可道」二句,話少情多,離別時的千種風情,萬般思緒,僅用「不可道」三字帶過,猶如「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最後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目送友人歸去的情景。當友人愈去愈遠,最後連影子也消失時,詩人看到的只是連山的煙霧,在這煙霧迷濛中,寄寓着詩人與友人別後的悵惘之情。「望」字重疊,顯出佇望之久和依戀之深。

  這首詩語言平易、通俗,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其中「狂風吹我心」二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詩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詩平中見奇。正是這種「想落天外」的藝術構思,顯示出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

簡析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是一首寫送別的五言古詩。此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意和別後的悵惘之情,也抒寫了他西望京華、思君念國之感。全詩用語自然,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而構思奇特、形象鮮明,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頗具藝術感染力。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