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光菊屬菊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金光菊屬

金光菊屬為草本植物。葉多互生,稀對生,全緣或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大或較大,有多數異形小花。瘦果具4棱或近圓柱形,稍壓扁,上端鈍或截形。冠毛短冠狀或無冠毛。本屬約45種,產於北美及墨西哥,其中有許多是觀賞植物。

  • 中文名金光菊屬
  • 拉丁學名Rudbeckia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向日葵族 Trib. Heliantheae
  • 分布區域產北美及墨西哥

形態特徵

二或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葉互生,稀對生,全緣或羽狀分裂。

頭狀花序大或較大,有多數異形小花,周圍有一層不結實的舌狀花,中央有多數結實的兩性花。總苞碟形或半球形;總苞片2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花托凸起,圓柱形或圓錐形,結果實時更增長;托片干膜質,對摺或呈龍骨爿狀。舌狀花黃色,橙色或紅色;舌片開展,全緣或頂端具2-3短齒;管狀花黃棕色或紫褐色,管部短,上部圓柱形,頂端有5裂片。花葯基部截形,全緣或具2小尖頭。花柱分枝頂端具鑽形附器,被銹毛。

瘦果具4棱或近圓柱形,稍壓扁,上端鈍或截形。冠毛短冠狀或無冠毛。

分布情況

本屬約45種,產於北美及墨西哥,其中有許多是觀賞植物。我國常見栽培的除黑心金光菊 R. hirta L. 和金光菊 R. laciniata L. 外,還有抱莖金光菊 R. amplexicalis Vahl. 、二色金光菊 R. bicolor Nutt., 全緣金光菊 R. fulgida Ait. 和齒葉金光菊 R. speciosa Wend. 等。

生長習性

喜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性強,耐寒又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疏鬆的沙質土中生長良好。雖說是草本植物,但又具有木本植物的特性,莖杆堅硬不易倒伏,還具有抗病、抗蟲等特性。因而,極易栽培,同時它對陽光的敏感性也不強,無論在陽光充足地帶,還是在陽光較弱的環境下栽培,都不影響花的鮮艷效果,可在春、秋進行分株,或種子繁殖。

下級分類

抱莖金光菊 Rudbeckia amplexicaulis Vahl.

二色金光菊 Rudbeckia bicolor Nutt.

全緣金光菊 Rudbeckia fulgida Ait.

黑心金光菊 Rudbeckia hirta L.

金光菊 Rudbeckia laciniata L.

齒葉金光菊 Rudbeckia speciosa Wend.

代表植物

金光菊RudbeckialaciniataL.

多年生草本,高50-200厘米。莖上部有分枝,無毛或稍有短糙毛。葉互生,無毛或被疏短毛。下部葉具葉柄,不分裂或羽狀5-7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具不等的疏鋸齒或淺裂;中部葉3-5深裂,上部葉不分裂,卵形,頂端尖,全. 緣或有少數粗齒,背面邊緣被短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具長花序梗,徑7-12厘米。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長圓形,長7-10毫米,上端尖,稍彎曲,被短毛。花托球形;托片頂端截形,被毛,與瘦果等長。舌狀花金黃色;舌片倒披針形,長約為總苞片的2倍,頂端具2短齒;管狀花黃色或黃綠色。瘦果無毛,壓扁,稍有4棱,長約5-6毫米,頂端有具4齒的小冠。花期7-10月。 [1]

繁殖方法

多採用分株及播種繁殖。

分株

春季和秋季都可進行。春天以剛萌芽,秋天於花後分株較合適。直接將萌孽苗與母株挖切後分栽,或將地下宿根挖出後分株,分株時每棵子株需要帶有3-4個頂芽。南方以秋季10-11月分株為好,北方寒地一般在春季3-4月分株。

播種

播種在春、秋季均可,種子發芽力可保持約2年。南方可露地苗床播種;北方秋季露地播種,春季在溫室或拱棚內育苗。用肥沃沙質土作播種床土,將床土裝人育苗盤內,刮平,澆底水後,種子混細沙撒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種5-6克。播後覆土,在適宜溫度下,5-7天出苗,長到2-3對真葉時,可移苗培育。終霜後可定植露地。

栽培技術

穴盤育苗

  • 階段一:胚根萌發階段。溫度為20℃至22℃之間。基質中保持較低的EC值,pH值為5.8至6.2。種子萌芽需光。播種前需噴施殺真菌劑,播種後覆上一層薄薄的蛭石以保持土壤的濕潤,但不能過於潮濕。避免陽光直射,應進行適當遮陰。
  • 階段二:子葉出現及生長階段。溫度仍保持在20℃至22℃之間。適當降低栽培介質的濕度,但仍不可太過乾燥。EC值不可高於0.75,因為根系對高濃度的栽培基質敏感。此階段可開始施肥,以50百萬分比濃度至75百萬分比濃度的完全平衡氮肥為宜。第一、二階段,需14至24天時間。
  •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此階段溫度降低到18℃至20℃。施肥濃度可增至150百萬分比濃度。
  • 階段四:煉苗階段第四階段的溫度、濕度、施肥濃度基本和第三階段相同。第三、四階段,大約需10至14天的時間。

移栽

移栽上盆萌芽後3至4周,可用6至8厘米的花盆進行移植;5至6周後可用10至17厘米的花盆或3至5升的容器移植上盆,兩次移植對植株的品質有利。切花用的植株間距以25至30厘米×30至35厘米為宜。

基質

需排水、透氣良好的栽培基質。基質中粘土含量為20%至30%,每立方米基質中施加1至1.5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以內的緩釋肥(3至6個月)。要求基質中含有鐵螯合物和微量營養元素,pH值為5.8至6.2。

光照

長日照(14至16小時)有利於花芽進行分化。保持高光照水平,有利於莖幹的粗壯和植株品質的提高。冬季和早春,盆栽和切花產品都需進行補光,夜晚可中斷補光。一段時間的短日照可控制植株生長。移植後2至5周置於短日照(10小時)的條件下7至10天,可促進株形緊湊。之後再轉變成長日照(14至16小時)。

溫度

溫度生育適溫為18℃至25℃。金光菊生長需溫暖的氣候。溫度在16℃以下將延長三周以上的栽培時間,並會導致葉片變紅。不耐霜凍。

施肥

肥料需肥量中等。每周施用100百萬分比濃度至150百萬分比濃度的氮、鉀平衡肥(N:K2O比例為1:1.5),避免高銨和高氮水平。為了防止鎂和鐵缺乏,可分別噴施濃度為0.05%的硫化鎂1至2次,及鐵螯合物1至2次。

澆水

由於金光菊植株纖細,故在生長期要適當節制澆水,抑制高生長,以免倒伏。喜低濕、通風透氣的栽培環境。避免過度澆水和過分乾燥,過於乾燥會導致葉緣壞疽。在冷室中栽培嚴禁從植株上方澆淋,且後期濕度不能過高,以防灰黴菌的孳生。

綁紮

當植株長到1米以上時,需及時設支架進行綁紮,避免植條被風吹折斷。為了促使側枝生長,延長花期,當第一次花謝後要及時剪去殘花。

主要價值

株型較大,盛花期花朵繁多,五顏六色,繁花似錦,光彩奪目,且開花觀賞期長、落葉期短,能形成長達半年之久的艷麗花海景觀,因而適合公園、機關、學校、庭院等場所布置,亦可做花壇,花境材料,也是切花、瓶插之精品,此外也可布置草坪邊緣成自然式栽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