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定線輪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定線輪渡,原稱慶定線、上定線輪渡。為中國上海市黃浦江上的一條對江輪渡航線。航線西起楊浦區復興島共青路定海橋輪渡站,東至浦東新區金橋路輪渡站。航線始於民國初年,初為民營濟渡,浦東渡口設在慶寧寺,浦西渡口設在定海港內側。民國21年(1932年)5月16日,上海市輪渡管理處在此地開設官辦輪渡。民國23年(1934年)12月,民渡停航。1958年,因浦西定海港內淤淺,碼頭東遷至復興島共青路,新輪渡站於同年7月1日啟用。1966年1月1日,浦東慶寧寺路更名為上川路,慶定線輪渡同時更名上定線輪渡。1982年12月1日,對兩岸輪渡站進擴建。1986年2月3日,擴建工程竣工啟用。2003年3月,上川路更名為金橋路,上定線輪渡更名為金定線輪渡。

金定線輪渡浦東慶寧寺渡口為上川鐵路起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鐵路乘客與慶寧寺附近居民往來楊樹浦的重要交通工具。80年代,隨着浦東開發,航線客流也有所增加。目前輪渡為24小時通航[1]

歷史

中華民國時期

金定線航線始於民國初年,初為民營濟渡,使用手搖渡船渡客。航線浦東渡口設在慶寧寺,浦西渡口設在定海港內側。浦東渡口為上川鐵路起點,為川沙、慶寧寺居民往來楊樹浦的必經之處。民國20年(1932年)5月,上海市輪渡管理處在定海港內建碼頭設官渡。民國21年(1933年)5月16日,輪渡開航,取名慶定線[2]。開線初期與民渡同時運營,後由於民渡手搖船比起市輪渡渡船既不方便又危險,渡客數量銳減,民渡入不敷出。民國23年(1934年)12月,民渡得到上海市輪渡管理處發放的救濟費後即停航。

慶定線浦東碼頭與北高線長渡(北京東路——高橋)慶寧寺碼頭共用,以鐵柵分隔兩條航線乘客。浦西復興島定海港內為淺灘,因此在定海港渡口建造碼頭、鋼質浮橋、水泥平台各1座,工程於民國24年(1935年)4月完工。又因定海港內江面狹窄,渡輪不易調頭,所以使用兩端可行駛的渡輪載客。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航線停航。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上海市公用局接收日偽上海市輪渡公司。民國35年(1946年),修復慶寧寺碼頭,浦西定海港碼頭(楊樹浦路黎平路)新建木質碼頭。同時將日軍遺留的小登陸艇改裝成渡輪航行。1949年上海戰役前夕,慶寧寺碼頭被國民黨軍隊炸沉,市輪渡24號渡輪亦遭國民黨軍隊劫持。同年5月18日,輪渡停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上海戰役後,於1949年5月28日起,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軍代表組織工人尋回遺失船隻,打撈碼頭,並對設備進行搶修。1949年6月22日,輪渡恢復航行。同年7月1日,上海市軍管會接管慶定線輪渡。1954年,擴建浦東慶寧寺輪渡站。1958年,因浦西定海港內淤淺,航道日趨狹窄,影響輪渡正常運營。上海市輪渡公司遂決定將碼頭東遷至復興島共青路,新輪渡站於同年7月1日啟用。1962年時,由於復興島地面下沉,浦西輪渡站每遇大潮汛時就淹於水中,於是上海市輪渡公司將輪渡站進行一系列改建。1966年1月1日,浦東慶寧寺路更名為上川路,慶定線輪渡同時更名上定線輪渡。

20世紀80年代,浦東發展迅速,市區居民大量動遷至浦東,上定線輪渡客流增長迅速,原有輪渡設施已遠不能適應客流需要,必須對輪渡站設施進行擴建。1982年12月1日,擴建工程獲得批准,兩岸輪渡站同時開始施工。1986年2月3日,新輪渡站建成啟用。2003年3月,上川路更名為金橋路,同時上定線輪渡更名金定線輪渡。 自2014年2月1日起,金定線營運渡輪調整為世博空調渡輪。目前輪渡為24小時運營。

視頻

金定線輪渡 相關視頻

上海輪渡有幾條線呢?

參考文獻

  1. 黃浦江上最後通宵輪渡將取消 金定線延時運營,搜狐,2015-12-09
  2. 第六節 渡運,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200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