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宣宗機智立太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太祖

來自網絡的圖片

金宣宗機智立太子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金國開國皇帝完顏旻(阿骨打)按照之前和宋朝的盟約、代替宋軍攻克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然後將析津府交還給宋軍,領兵北返,準備回金上京(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途中經過部堵濼西行宮時,金太祖突然患病,並迅速不治,病崩於此地,時年五十六歲。[1]

皇帝駕崩,皇位空虛,自然是要更立新帝,以繼承金國軍政大權。和南方宋朝以及行將滅亡的遼國不同的是,新興的金國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儲位繼承制度,號稱「勃極烈制度」。按照這個制度,完顏旻駕崩後,繼承金國皇位的嗣君,不是他的嫡長子完顏宗峻(繩果),也不是他的庶長子完顏宗干(斡本),更不是他在後世名氣最大的第四子完顏宗弼(兀朮),而是早已確定了儲君名分、身為金國「諳班勃極烈」的完顏旻四弟完顏晟(吳乞買)。

宣和五年(1123年)九月,依照「勃極烈制度」,皇儲、諳班勃極烈完顏晟(吳乞買)得以被推舉(這裡是推舉,而不是繼承)為金國新帝,也即金太宗。太宗繼位後,在宣和七年(1125年)三月給兄長完顏旻上尊號武元皇帝,上廟號太祖。

金國至此完成了第一次皇位更替,使用的方式近似中原王朝不常用的「兄終弟及」制度,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下面將結合金國立國前後所遵循的一些政治制度詳細解說,為何金太祖在駕崩後,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子,而是由弟弟所繼承的具體原因。

金國,是由居住在粟末水(松花江北段)附近的黑水靺鞨後裔、遼國稱為「生女真」的部落所發展和建立的。當初,生女真完顏部自鴨綠江、圖們江之間遷居完達山,逐漸從漁獵原始社會向半遊牧半定居社會發展,學會了冶鐵、種植、築房、捕魚等技能。在遼聖宗統和初年,完顏部在首領完顏石魯的帶領下,遷徙到按出虎水(黑龍江哈爾濱東面阿什河)居住,石魯就是完顏旻、完顏晟兄弟的曾祖父。金國立國後,完顏石魯被追尊為金昭祖。

完顏石魯以及其子完顏烏古乃(金立國後追尊為金景祖)在位時期,完顏部開始不斷征伐四周其他生女真部落,擴充自己的實力。在殘酷的擴張作戰行動中,完顏部的首領必須要有超強的領導力和勇武雄壯的軍事指揮能力,才能在嚴峻危險的局面下帶領完顏部發展壯大。

所以,自金景祖完顏烏古乃開始,完顏部的首領傳承即改變之前的「父死子繼」制度,改成了「兄終弟及、能者居上」的選賢原則,和「國相、孛堇議事會」制度相結合,以便在協商制度下自部落內推選出最優秀的領導者,帶領大家達成軍事擴張的目標,不斷增強完顏部的勢力範圍。

在這個原則的指引下,金景祖完顏烏古乃在挑選繼承人時,越過了為人稍顯柔弱的長子完顏劾者,確立性格堅定、武力強悍的次子完顏劾里缽為繼任首領。

事實證明完顏烏古乃沒有選錯人,在完顏劾里缽的領導下,完顏部繼續壯大,消滅了有威脅的競爭對手,擊敗了最大的敵人紇石烈部,基本統一了生女真各部,形成了以完顏部為首的相對龐大的生女真軍事部落聯盟,國家的雛形已經顯現。金國建立後,完顏劾里缽被兒子金太祖追尊為金世祖。

金世祖完顏劾里缽之後,依照「孛堇議事會」推舉制度,他的弟弟完顏頗剌淑(追尊金肅宗)、完顏盈歌(追尊金穆宗)先後繼立為完顏部落聯盟首領,並得到遼國賜封的節度使官銜,以此統一女真,號令各部,繼續朝着建立政權的最終目標前進。

金穆宗完顏盈歌去世前,忠實遵從了自金景祖開始的「能者居上」傳承原則,並沒有指定自己的兒子完顏昌(撻懶)繼位,而是把首領位置傳給了自己的侄子、金世祖完顏劾里缽的長子完顏烏雅束(追尊金康宗)。

金康宗在位時,也按照能力品性原則,早早定下了二弟完顏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顏旻)為繼承人,將來承襲女真軍事聯盟首領。

所以,即使金太祖在政和五年(1115年)正式立國,建立金國政權,成為金國的開國皇帝,他的權力和地位也並不是完全由他自己一個人經過努力拚搏所獲得的,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祖父、父親、叔父、兄長們歷經多次的「推選」、「立賢」原則。

有鑑於此,金太祖也遵守祖制,在立國之初,就把原有的「孛堇議事會」制度升級為「勃極烈制度」,以二弟完顏晟(吳乞買)為諳班勃極烈(即皇儲);堂兄完顏撒改(金景祖嫡長孫、完顏劾者長子)為國論勃極烈(即國相);堂叔完顏辭不失(金昭祖完顏石魯之孫)為阿買勃極烈(即副相);四弟完顏杲(斜也)為昃勃極烈(即第二副相)。

之後,金太祖又增加了叔父完顏阿離合懣(金景祖之子)為乙室勃極烈(即外交副相)、堂兄完顏斡魯(金景祖次孫、完顏劾者次子)為迭勃極烈(副相),一共六位勃極烈,作為金國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在皇帝的指揮下,參與軍政大事。

這裡可以看出,金太祖在建立金國政權後,並沒有立即按照中原王朝和遼國的制度,在皇位傳承上採用慣常的「嫡長子繼承」制,而是繼續遵從先祖們所定下的「能者居上」原則,在宗族內部選擇有能力、有才幹的宗室,擔任皇儲以及國相等重要職務。

六位勃極烈中的完顏晟、完顏杲是金太祖的親弟弟,符合「兄終弟及」的原則。撒改、斡魯是堂兄弟,阿離合懣是叔父,辭不失更只是堂叔父,都是以「能者居上」的原則,得以成為勃極烈中的一員。

而金太祖諸子,無論是嫡長子完顏宗峻、還是庶長子完顏宗干、第四子完顏宗弼,都不在這份名單中。這體現了金國立國之初,依舊延續了之前軍事部落聯盟時期「推舉、共議」為原則的儲位傳承制度。

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駕崩,按照「勃極烈制度」,諳班勃極烈完顏晟(吳乞買)即位為金國第二代皇帝,即金太宗。在金太宗統治時期,金國先後在宣和七年(1125年)和靖康二年(1127年)滅遼、北宋,疆土擴大、國家制度也逐漸開始漢化,各種政治制度開始發展完善。

這個時候,金太宗就想按照中原王朝的成熟制度,改變已經越來越顯露出局限性、開始慢慢落伍的「勃極烈制度」,真正地集中皇權、並傳之於子孫。


首先,金太宗準備改立自己的嫡長子完顏宗磐(蒲魯虎)為皇儲,以改變「兄終弟及」的金國舊有傳承制度。

正好此時,已經升任諳班勃極烈的完顏杲(斜也)在建炎四年(1130年)突然病薨,儲位空虛,於是金太宗順水推舟,立自己的嫡長子完顏宗磐為國論忽魯勃極烈(相當於中原的尚書令),成為實際上的皇儲。

金太宗的這一決定,使得以金太祖庶長子完顏宗干、三子完顏宗輔、四子完顏宗弼為首的金太祖一系宗室大為光火,認為金太宗違背了祖制,想私自將皇位傳位於親子(這個在中原王朝天經地義的行為,居然在此時的金國被視為不合法理祖制),斷不能同意。而前國論勃極烈(國相)完顏撒改已經去世,他的兒子完顏宗翰(粘罕)就任國論右勃極烈(右相)。因為在攻遼、攻宋戰爭中戰功赫赫,以「能者居上」原則,也有成為諳班勃極烈的資格,於是也堅決反對金太宗的決定。

在宗室諸臣的反對下,尚未完全掌握皇權的金太宗只得讓步,不再提讓兒子完顏宗磐接任。但是金太宗也反對遵循「能者居上、立賢」的原則,認為這樣會造成有資格、有野心而血緣遠的人暗中謀劃,憑藉武力奪取皇位(指的就是完顏宗翰)。

在皇帝和臣子們的激烈交鋒下,哪一邊的意見都不能被採用,爭執了許久。最後,為了打破僵局,金太宗和諸勃極烈們各退一步,既不採用「嫡長子繼承制」(因為那樣意味着完顏宗磐即位)、也不採用「能者居上制」(這意味着完顏宗翰或者完顏宗干即位),而是使用了折中意見,以金太祖嫡長子完顏宗峻(已經薨逝)的長子完顏亶(合剌)為諳班勃極烈,作為皇儲,承襲日後金國皇位。這和五百年後,清初時,多爾袞和豪格為了爭奪皇位,各不相讓,最後折中選擇福臨即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紹興二年(1132年),十四歲的完顏亶被正式立為諳班勃極烈,確定為金國皇位繼承人。紹興五年(1135年),金太宗駕崩,完顏亶即位,成為金國第三代皇帝,即金熙宗

金熙宗自幼學習漢族文化和各種制度,漢化程度非常深,對於中原王朝的各種政治制度推崇備至,即位後決心改變金國原有的各種制度,加以漢化,尤其是早已不合時宜的「勃極烈制度」,雖然他本人就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

於是,金熙宗登基後,不僅沒有按照祖制遞補諳班勃極烈的空缺,還將原國論右勃極烈完顏宗翰改官職為太保、並領三省事;改國論忽魯勃極烈完顏宗磐為尚書令、太師;國論左勃極烈完顏宗干為大傅;全部採用漢化的官職制度。

紹興六年(1136年),太師完顏宗磐、太傅完顏宗干、太保完顏宗翰「並領三省事」,原「勃極烈」稱號廢去不用。至此,延續二十年的「勃極烈制度」,隨着金熙宗的改制,實際上在這一年被廢除。

此後,金熙宗在紹興七年(1137年)罷免了完顏宗翰的都元帥之職,削除其兵權,又殺其親信高慶裔等,使完顏宗翰憤郁而死。紹興九年(1139年),金熙宗依靠完顏宗弼、完顏宗干,誅殺了完顏宗磐等人,收回了金國軍政大權。此時,金國內部,擁有「勃極烈」稱號的,只剩下完顏宗干一人。而完顏宗干是金熙宗伯父,還是養父(金熙宗之父完顏宗峻薨逝後,是完顏宗干撫養金熙宗成人),所以得以倖存並善終。但完顏宗乾的「勃極烈」稱號,以後不再被提及。

紹興九年(1139年)三月,金熙宗開始按照計劃改造金國政治制度,厘定儀制,在有關宗廟、社稷、祭祀、尊號、諡法、朝參、車服、儀衛及官禁制度等方面展開了全面漢化進程,制定周密詳盡禮儀制度。這標誌着金國徹底拋棄了帶有濃厚殘餘部落聯盟色彩的落後制度,開始按照中原王朝禮儀制度重新打造政權統治基礎。

之後,金熙宗徹底廢棄了「推選、能者居上」的「勃極烈制度」,按照中原禮儀預立皇嗣,確定繼承人,將長子完顏濟安冊立為皇太子,這也是金國第一個皇太子。

不過詭異的是,自金熙宗立兒子完顏濟安為皇太子開始,歷代金國皇帝雖然都遵循了金熙宗的「立嫡立長」原則,但是幾乎所有的皇太子都沒有等到繼位那一天,甚至這期間金國的皇位更替還以暴力的方式體現過兩次「兄終弟及」。

金熙宗的皇太子完顏濟安年幼薨逝,之後金熙宗在紹興十九年十二月(1150年1月)被堂兄完顏亮(迪古乃,金太祖庶長孫、完顏宗干之子)弒殺,完顏亮隨即奪取帝位登基,成為金國第四代皇帝,即海陵王。這是第一次「兄終弟及」。

海陵王登基後,也按照新制度,立長子完顏光英為皇太子。不過在十二年後,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海陵王南侵南宋,其堂弟完顏雍(烏祿,金太祖之孫、完顏宗輔之子)趁機在遼陽起兵,自立為帝,然後下詔歷數海陵王殘暴荒淫之罪,聲言討伐。

海陵王聞報後大怒,想先渡江滅南宋後,再北返滅完顏雍。但是海陵王大軍先敗於采石磯,後受挫於瓜州渡。海陵王本人也被不堪忍受其嚴酷軍令的軍士在瓜州渡所弒殺。此後皇太子完顏光英在汴京(開封)被投誠完顏雍的大將訛里也殺死。

完顏雍在海陵王被殺後,進入中都(今北京),成為金國第五代皇帝,即金世宗。這是第二次「兄終弟及」。

金世宗登基後,立長子完顏允恭(胡士瓦)為皇太子。但是完顏允恭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就薨逝了,沒來得及登基。淳熙十六年(1189年),金世宗駕崩,遺命完顏允恭嫡子完顏璟(麻達葛)繼位,即金國第六代皇帝,金章宗。

金章宗在位二十年,兒子都早夭,沒有立皇太子。嘉定元年(1208年),金章宗駕崩,遺命由叔父衛王完顏永濟繼位,即金國第七代皇帝衛紹王。

衛紹王時期,蒙古已經興起,金國衰落。衛紹王曾在嘉定三年(1210年)立長子完顏從恪為皇太子,但是嘉定六年(1213年)衛紹王被叛臣胡沙虎弒殺,完顏從恪也被廢黜,二十年後,被蒙古軍殺死於汴京(開封)。

衛紹王被殺後,金章宗庶兄完顏珣(吾睹補)被擁立為帝,成為金國第八代皇帝,即金宣宗。金宣宗登基後,立長子完顏守忠為皇太子。嘉定七年(1214年),在蒙古大軍的進犯壓力下,金宣宗遷都汴京(開封),皇太子完顏守忠先是留守中都(今北京),後來在七月也被召到汴京。嘉定八年(1215年),完顏守忠同樣沒有來得及等到繼位,即患病薨逝。

金宣宗在完顏守忠薨逝後,改立第三子完顏守緒(寧甲速)為皇太子。嘉定十六年十二月(1224年1月),金宣宗駕崩,皇太子完顏守緒繼位為帝,成為金國第九代皇帝。這也是八十五年前,金熙宗立完顏濟安為皇太子後,六代金國皇帝里第一個以皇太子身份登基的繼立之君。

而完顏守緒即金哀宗,是金國實際上的亡國之主。他既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以皇太子名義登基的金國皇帝。十年後,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哀宗在蔡州被宋蒙聯軍圍困,自殺而死,結束了金國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自金熙宗改變金太祖立國時的「勃極烈制度」,改「推選、能者居上」的選擇皇儲制度而變為預立皇太子以來,七代皇帝中,只有亡國之君才是以皇太子身份登基的,而之前五任皇太子都沒有能夠登基為帝,這是不是冥冥中天註定,後世皇帝改變先祖們的「勃極烈制度」,從而遭受到的報復和懲罰呢[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