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屬的塑性變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沐風網金屬的塑性變形

金屬的塑性變形: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屬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力學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塑性:金屬在外力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各類鋼和大多數有色金屬及其合金都具有一定塑性,可以在熱態或冷態下進行塑性成形。[1]

主要方式

軋制擠壓拉拔鍛造衝壓

金屬變形過程

a)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

b)當外力超過一定值後產生塑性變形

c)外力繼續加大,發生斷裂

金屬塑性變形的實質

晶粒內部滑移和孿生

來自文檔網 孿生面

晶體的一部分相對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滑移面)和這個晶面上的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產生相對移動的現象。

晶粒內部滑移

1)坯料在拉伸時受力分析:

正應力——晶粒彈性伸長——拉斷

切應力——晶粒扭曲——滑移

2)一般規律:

滑移面:原子排列最緊密的面

滑移方向:原子排列最緊密的方向

理論上,整體剛性滑移——滑移困難

實際上,位錯移動——滑移容易[2]

孿生

晶體在外體作用下,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孿生面)產生一定角度的切變。

當滑移困難時(位錯塞積),出現孿生變形

塑性變形過程:滑移 ——孿生——滑移——孿生…….

多晶體的塑性變形

工業中實際使用的金屬大多是多晶體。

1、多晶體的特徵:

a)晶體形狀和大小不等

b)相鄰晶粒的位向不同

c)多晶體內存在大量晶界

2、實際塑性變形:

a)各個晶粒內部滑移和孿生的總和,構成整體塑性變形。

b)各個晶粒間的變形,是產生內應力和開裂的原因。

塑性變形後金屬的組織和性能

來自文檔網 再結晶

加工硬化

金屬經過塑性變形後,強度硬度上升,而塑性韌性下降的現象

a)晶格扭曲

b)晶粒破碎

回復

隨着溫度的上升,原子熱運動加劇,晶格扭曲被消除,內應力明顯下降的現象。

a)晶格扭曲消除

b)內應力明顯下降

回復只能部分消除加工硬化

再結晶

溫度上升到金屬熔化溫度的0.4-0.5倍時,開始以某些碎晶或雜質為核心生長成新的晶粒,加工硬化完全消除。

(1)再結晶過程

a)原子熱振動加劇

b)以某些質點為核心重結晶

c)加工硬化全部消除

(2)再結晶溫度

是金屬經大量塑性變形後開始再結晶的最低溫度。 T再=(0.4-0.5)T熔

(3)影響再結晶後晶粒大小的因素

a)變形程度

很小時不發生再結晶2-8%晶粒特別粗大——臨界變形程度大於臨界變形程度,隨變形程度增加,晶粒顯著細化

b)再結晶後狀態

金屬在高溫下停留,晶粒長大,力學性能變差. [3]

視頻

11-金屬的塑性變形

金屬的塑性變形與可鍛性--熱軋 冷墩 熱鍛 冷拉 冷沖.mp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