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曉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曉海1963年生於浙江臨安,1990年畢業於中國美院。曾受教育於中國美院花鳥畫家陸抑非教授 [1] 。現為杭州蘭亭畫院院長、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院士、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2] 、浙江省詩書畫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理事、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教授。

中文名 : 金曉海

出生日期: 1963年

主要成就: 在西泠印社成功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職 業 :美術師、畫家教授

出生地 :浙江臨安

代表作品: 《雍容華貴圖》,《碩果》,《清新竹筍》,《國色天香》

畢業院校: 中國美院

目錄 1個人簡介 2創作經歷 3個人作品 4榮譽獎勵 5作品收藏 6蘭亭畫院金曉海:畫是我的世界 7詞條圖冊

個人簡介

金曉海 (1963-) 號曉嗨。男,浙江省臨安市人,杭州蘭亭畫院院長、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院士、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詩書畫之友社理事、90年畢業於中國美院、一級美

術師、教授。他的作品既法度嚴謹,又充滿靈氣,尤其所畫蘭花獨具自家風趣。

其作品被国内外各大收藏机构收藏,其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厅收藏并悬挂金晓海的《雍容华贵图》,及收藏《硕果》、《清新竹笋》、《国色天香》、《兰花》、《独悄一春》等六幅作品,全国人大会议

中心收藏《牡丹圖》、《萬古長青圖》、《松菊圖》等作品三幅,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和軍委辦收藏《高風亮節》、《國色天香》等作品四幅,毛主席紀念堂收藏《古宅春韻》作品一幅,北京天安門城樓收藏

《富貴長青》作品一幅。是全國第一位上中國政府網——新華網的著名花鳥畫家。

創作經歷

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西山樓繪製巨幅中國畫《富貴常青》後,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杭州蘭亭畫院院長金曉海又出現在杭州第13屆西湖藝術博覽會上,他展出的花鳥畫創新系列大獲成功,受到了國畫

界的肯定。來自俄羅斯、日本等國的文化團體紛紛向他發出文化交流的邀請。今年48歲的金曉海,上世紀90年代在花鳥畫界露出尖尖角在中國美協和台灣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書聖杯」國際書畫藝術大賽上名聲

大振,創作的25米國畫《百蘭圖》獲得最高獎,他由此被畫界譽為「蘭花才子」。

之後,他汲取前輩精華又潛心鑽研,花鳥畫日臻成熟。目前,他的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國務院會議中心和毛主席紀念堂等地懸掛和收藏。出生於竹鄉臨安的金曉海,從

小就和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他8歲學畫,課餘臨摹《芥子園》畫集,從伍後仍筆耕不輟。1981年,他求教於陸抑非教授,專攻花鳥畫。1989年攻讀於美院國畫系,為他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大凡有成

就的藝術家,無不是傳統審美慣性的叛逆者,金曉海不受慣常審美習慣的束縛,站立於大美尋源的基點,以大寫意的筆墨精神,隨心所欲地操弄七彩五色。他說,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載體之一,它講

究思想境界與畫面立意,講究人文的品質,講究社會和人性的結合,是生命激情的集結和疏導。沒有對傳統的繼承與把握,便割斷了「血緣」,難免會產出「怪胎」;而囿於成法、程式,則終難成為蛻殼的「金

蟬」。畫之功能與價值在於表現美、塑造美,以美的內蘊示世啟人。在金曉海筆下,心中所繪物象都用美的規律去創作,運用誇張、變形、強化等手段,予以充分的表現。金曉海擅畫墨竹,他畫竹不單是愛它的

秀美,更因它的高潔,那剛正不阿的性格。「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竹的堅強;「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是竹的清高……金曉

海畫的竹子既師古人、師造化,又不拘泥傳統;既師法度、師俗規,又求奇求變,獨辟傳統畫作技藝。畫竹時,他先用淡墨逐節畫出竹竿,以稍濃墨出節順節而出枝,後以墨筆揮就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

虛實相映,如燈取影。畫中物象,靜動變幻,交相輝映成趣。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以其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被人所愛。而金曉海把蘭花看作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

流長的文化。他筆下的蘭花,難能在清麗,可貴在清朗,這是畫家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的體現。他畫的蘭花出神入化,千姿百態,總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或兩三叢,或盆栽,或無根,或泉邊岩叢中,或竹

下,蘭葉婀娜起伏,臨風裊裊。其蘭葉圓轉、翻折不着痕跡,運筆柔中帶剛,一筆下來,正側翻轉,乾濕濃淡,陰陽相背,盡合蘭花的物理情態,且筆筆飽滿不落俗套,近前亦有芬芳留香。雖水墨為之,卻遠勝

着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蘭花青而不凡,秀而雅淡的君子風骨。王伯敏先生評價金曉海作品時說:「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藝術風格,有力地突破了傳統、保守、狹隘和僵化觀念的束縛。衝破了那種空

虛沒落消極的審美情趣……給浙派畫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藝術風景線。」 「作為一名年輕畫家,你的畫作屢屢珍藏於國家最高藝術殿堂,且名聲在外,特別是當下出現不少畫家紛紛走上了商業化之路的現狀,

你是如何看待的?」為人謙和、性格率直的金曉海笑稱,儘管近年來受到不少投資者、收藏愛好者的頻頻追蹤,但他不為所動,對追求藝術真諦的理想沒有停息,回報社會的信念沒有改變。這幾年,他積極參與

社會活動,主動加入四川汶川、玉樹地震的捐畫、捐款和省見義勇為基金捐贈、扶貧濟困等活動。

個人作品

作品分別編入《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跨世紀翰墨藝術家書畫庫》、《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大觀》、《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庫》、《中國書畫家精選》、《中亨杯全國書畫大賽精品

選》、《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等十餘部畫集中。

榮譽獎勵

  1990年作品「秋夜」被中國美術學院收藏;在西泠印社成功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1992年參加中國文化部赴馬來西亞舉辦的中國畫展;在西泠印社舉辦《百木來花長卷及花鳥畫畫展》。

  1993年任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中國書畫藝術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員。

  1995年作品「百叢墨蘭長卷」獲《書聖杯》國際銀獎,被海內外譽為當代蘭花才子。

  1998年作品《秋艷》入選「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

  2001年5月28日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參加了《中國報導》開播十周年大型活動;25米長卷《百蘭圖》被收藏。

  2002年作品《古宅清韻》入選「西部輝煌」全國書畫大展。

  2002年、2003年、2005年參加中國文聯、中過美協、中國書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秦皇島之夏」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03年《美術報》報導了金曉海及藝術作品。

  2004年策劃了由杭州蘭亭畫院主辦的「浙、津、湘、魯」中國名家書畫聯展在秦皇島舉辦。

  2004年在北戴河美術館成功地舉辦了「金曉海花鳥畫個展」。

  2005年《中國書畫報》報導了金曉海國畫作品。

  出版有《金曉海墨蘭集》、《金曉海花鳥畫選集》、《金曉海畫集》。

  作品編入《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跨世紀翰墨藝術大賽精品選》、《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大觀》 、《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庫》、《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共和國建設檔案》等十餘部畫集中。

  2003年10月16日楊汝岱副主席親臨杭州蘭亭畫院視察。

  2003年11月24日中宣部瞿泰副部長親臨杭州蘭亭畫院,觀看作品後,欣然揮毫寫下「蘭花才子」四個大字。

  ==作品收藏==

  2003年 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五幅(933號)。

  2003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收藏一幅(2326號)。

  2003年 中央電視台收藏25米《百蘭圖》一幅。

  2004年 中央軍委辦公廳八一大樓管理處收藏二幅。

  2005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收藏一幅。

  2005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會議中心收藏三幅。

  2006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二幅(1097號)。

蘭亭畫院金曉海:畫是我的世界

国庆假期,笔者巧遇金晓海,金兄刚从北京归来。这次,他是受国务院机关事务局的邀请,为 西山会议中心绘制巨幅中国画《富贵常青》,这是金兄继多幅作品被 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中央军委八一大厦、 天安门城楼和 毛主席纪念堂悬挂和珍藏后的又一力作。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在珍藏书中,称赞作者"对国家文化事业的支持和贡献。"

48歲的金曉海,出生在浙江臨安。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美協和台灣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書聖杯"國際書畫藝術大賽上名聲大振,創作的20米國畫《百蘭圖》獲得最高獎,他本人也被海內外畫界譽為"蘭花才子"。在20多年不懈探索中,金兄佳作迭出,受到國畫界的關注。他的代表作《世界和平》,被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集《人民大會堂珍藏書畫》收錄。這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來,從人民大會堂歷年收藏的中國近當代書畫名家作品中精選而來,畫集收錄的作者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黃賓虹、李可染、啟功等大家。他的諸多作品被編入《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集》、《跨世紀翰墨藝術家書畫庫》等畫集。

  多年不見,話語濤濤。來到金兄位於杭州河坊街的蘭亭畫院,令我感慨不已。想不到他已名聲在外: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院士、杭州蘭亭畫院院長、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詩書畫之友社理事、新華網(書畫)藝術顧問等職。

金兄從小就愛上了繪畫,對連環畫和古書上的畫作愛不釋手。他8歲學畫,課餘就臨摹《芥子園》畫集,古今人物、山水、花鳥臨摹過多遍。為給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金兄於1981年求教於中國美術學院花鳥畫大師陸抑非教授,專攻花鳥畫。1989年攻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系統地研習了國畫基礎知識,接觸到大量的全國和省內實力派畫家,豐富了繪畫知識和技巧,這為金曉海的藝術創作之路廣辟了空間。

"畫是我的世界,在畫布上揮灑美好。"金兄傳承着吳冠中等大家的畫格畫品,在畫之美的背後,是他對自然、人生獨特而透徹的領悟。金兄所畫蘭竹、花卉自成風貌,並力求創新,並通過其對藝術的悟性和勤奮,集傳統各家之長和采現代藝術之精華,將個人的審美理念、藝術追求和時代需求和諧統一。"四君子"梅蘭竹菊,自北宋文同開創純水墨畫竹以來,它們吞食了大量藝術家的墨寶。儘管"四君子"看似簡單,實作不易,作好更難。金兄靠稟賦與勤奮,既師古人、師造化,又不拘泥傳統;既師法度、師俗規,又求奇求變,獨辟傳統畫作技藝,使竹子在他的筆墨中煥發新的生機。他畫的竹法度嚴謹,疏密有致。他先用淡墨逐節畫出竹竿,以稍濃墨出節順節而出枝,後以墨筆揮就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虛實相映,如燈取影。他筆下的青竹,粗中有細,竹竹精到。畫中物象,靜動變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交相輝映。破土的春筍夾帶着泥土的芳香和晨露升騰,勢不可擋,盡顯君子氣度。不論是莖葉繁枝,運筆均粗細有致,染墨濃淡相宜,明暗凹凸分明,層次豐富,節奏和諧,充分表現了青竹的俊逸之態。金兄畫竹達到了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之境界。

金兄的蘭花,更是出神入化,千姿百態。畫蘭花,難能在清麗,可貴在清朗,清麗和清朗不是後天苦學所能達到的,而是畫家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的體現。他畫蘭花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或兩三叢,或盆栽,或無根,或泉邊岩叢中,或竹下,蘭葉婀娜起伏,臨風裊裊。其蘭葉圓轉、翻折不着痕跡,運筆柔中帶剛,一筆下來,正側翻轉,乾濕濃淡,陰陽相背,盡合蘭花的物理情態。蘭花突出,墨色亦變化含蓄,且筆筆飽滿不落俗套,近前亦有芬芳留香。雖水墨為之,卻遠勝着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蘭花青而不凡,秀而雅淡的君子風骨,"蘭花才子"名不虛傳。

近幾年金兄南上北下,可謂馬不停蹄,連休息日也難有保證。如最近受國務院事務局邀請,專為新落成的西山樓創作的巨幅國畫《富貴常青》,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這幅高7.6米,寬2.5米的作品,既要構思縝密、氣勢宏大,又不能有半點拙筆。金兄告知,當時心裡既喜又憂。喜的是,國務院機關事務局能將這麼重要的創作任務交予他,這是給他的充分信任;憂的是,在國家政治、文化最高層會議中心創作巨作還是首次。這幾天,金兄連吃飯、睡覺也在打腹稿,精心構思。有了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等地作畫的經驗,他對《富貴常青》所繪物象已成竹於胸,確定松、竹、蘭、牡丹、凌霄、紫滕6種植物作為巨畫的主體,使整幅畫意含祖國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全國民眾團結在中央周圍、創造更加美好和諧生活的意境,展示中華民族這條東方巨龍騰飛的輝煌景象。整幅作品寓意深刻,所繪景色鬱勃新奇,構圖新穎自然,筆墨縱情瀟灑,充分展示金兄紮實的基本功。

進入國家會議中心的作品,程序是非常嚴格的,既要選擇知名畫家,有較高的藝術收藏價值和政治、文化意境,而且所選畫家須德藝雙馨,還須當場作畫。是什麼法寶讓您能夠屢屢受邀前往國家最高政治和藝術殿堂創作?金兄告知,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由於作者多次在國內外書畫大賽、展覽中獲大獎,他的作品、名聲有了知名度,特別是他的作品法度嚴謹又充滿靈氣,且不時爆出新奇的光亮,受到國家文化部和國畫界大師們的賞識。2003年10月,他的國畫《萬古長青》等5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其中3幅懸掛於人民大會堂第一宴會廳。此後,金兄的佳作頻頻呈現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心、中央軍委八一大廈、天安門城樓等地。金兄不無驕傲地告訴我,目前他已有28幅作品懸掛或收藏於國家政治、文化最高殿堂。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潮流中,不少畫家走上了商業化之路,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為人謙和的金兄笑稱,儘管這幾年他的作品的潤格、收藏價已達每平方尺3.8萬元,但他仍稟承潘天壽的教誨:"畫家為人要老實,而畫畫不可以太老實,畫畫的時候應當出奇制勝,所思非夷。"

7詞條圖冊 1 / 2

參考資料: 1. 網易新聞 詞條標籤: 畫家 金氏人物 臨安 人物

視頻

中國書畫名家系列展播——著名畫家金曉海2017年5月30日發布=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