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湯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湯橋
圖片來自flickr.com

金湯橋中國天津市連接南開區河北區的一座橋樑建築,橫架於河北區建國路海河西端與南開區水閣大街之間的海河上,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長76.4米,寬10.5米,面積為8022平方米,目前為中國唯一的鋼製平轉式開啟橋,也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1]

該建築於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金湯橋的前身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當時由長蘆運司天津分司的孟衍周捐薪俸修橋並詳請鹽院鄭禪寶營造,原為下由十三條木船聯綴,上鋪活動木板的浮梁舟橋。

該浮橋初名"鹽關浮橋",後稱"東浮橋"或"孟公橋"。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2年),東浮橋橋東被劃分為天津奧租界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津海關道、天津奧租界領事署、天津意租界領事署和比利時世昌電車電燈公司耗銀二十萬兩合資在東浮橋橋南新建一座長76.4米、寬10米電力啟動的永久性鋼橋。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六日(1906年11月21日),該鋼橋建成並舉行通車典禮並取"固若金湯"之意取名"金湯橋"。比利時世昌電車電燈公司此後又修建了連接天津老城天津東站有軌電車紅牌線路,該線路穿過金湯橋,因此當時橋面上鋪設有4米寬的單軌電車道。

1934年,金湯橋出現傾斜,橋樑工程師蔡君簡承擔整修金湯橋的事宜。由於原金湯橋的鋼材含硫磷量均遠高於規定標準,因此,橋體的可焊性很差,所以蔡君簡改用鉚焊結合的方法。 [2]

1949年1月14日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34萬軍隊從各個方向進攻天津,至1月15日淩晨1時,,東西兩路主力在金湯橋會師,標誌著對天津的佔領。

197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對金湯橋進行第二次大修時,對金湯橋進行全面頂升1.2米,拆除開啟設備並對橋樑鏽蝕部分進行了一些修補加固。

1984年5月1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金湯橋橋畔建立了佔地面積約60平方米的解放天津會師紀念碑,由此該橋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6月,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把金湯橋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

2003年,作為天津市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天津市人民政府對金湯橋在恢復設計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固整容並恢復了原有的開啟功能。

其中,金湯橋的東岸裝有電動系統控制裝置,在啟動時,橋體以靠近東岸的橋墩為軸逆時針水準旋轉,十分鐘後金湯橋橋體可轉動90度。此外,金湯橋的整修工程兩側還包括鋼結構的玻璃引橋、左岸登橋樓梯、右岸觀光平臺和過街天橋,總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全部採用玻璃鋪裝。。[4]

此外,還在金湯橋的東西兩岸建設了一座會師公園,園內建有"會師金湯"雕塑、坦克和火炮等。在每年公休日期間,向天津市民展示金湯橋開啟的景象。

整修後的金湯橋成為供人們使用和遊玩的步行橋,不能通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為增強其觀賞性和娛樂性,設計者們在金湯橋修復後,又在橋梁周邊及水面安裝了噴泉和燈飾,用現代化的手段賦予了這座老橋新的生機與活力。。[5]

參考文獻

  1. 天津的橋:金湯橋 tech.enorth.com.cn 2012.03.21
  2. 百年金湯橋重放異彩 tjhbq.gov.cn 2018年1月
  3. 記憶中的金湯橋戰後四年首提"金湯橋會師" news.enorth.com.cn 2016.03.04
  4. 金湯橋不是玻璃橋只有引橋用玻璃建造 news.enorth.com.cn 2007.05.09
  5. 新金湯橋平日為啥不「轉」 news.sohu.com 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