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鑲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漆鑲嵌 |
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向來為皇家所用。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後在漆底上運用鑲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開彩、斷紋、刻漆、金銀、罩漆等裝飾技法。清王朝滅亡後,這門原本主要為宮廷服務的漆器工藝傳向民間。
金漆鑲嵌所表現出的珠光寶氣、雍容華貴,體現了皇家的大氣,是帶有濃厚「京味兒」的工藝品。
1956年,散落在北京各處的16家手工作坊採取公私合營方式聯合成立了「北京金漆鑲嵌廠」。
基本內容
中文名:金漆鑲嵌
重要產區:北京
榮譽:燕京八絕之一
手工藝品簡介
在中國古老的手工藝品業,一個古老的門類至今還健康存在着,這就是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的金漆鑲嵌。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已有七千年歷史。歷史上北京是重要的漆器產區,如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園廠」、清代的「造辦處」,都為北京漆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雖說漆器為歷代官家所經營,但清代也有民間的漆器作坊,皇家也在民間徵集精品。
那麼,何謂「金漆鑲嵌」?漆藝最早出現和應用最廣的是漆繪,這就自然離不開漆與顏料的結合。除了顏料之外,便是漆與金的結合。如描金、貼金、搜金、掃金、灑金、戧金等等。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稱之為「金髹」,一名「金漆」。涵蓋彩繪、雕填、刻灰等工藝皆可統稱為「金漆」。「金漆」與「鑲嵌」工藝的結合稱之為「金漆鑲嵌」。
主要特徵
宮廷藝術,北京風格
中國漆器不但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而且產地眾多,遍布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僅重點產區就有十餘個省市。
全國各地的漆器同根同源,大家都是從河姆渡走來。在材料運用和工藝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說是大同小異。而在工藝品種和藝術風格方面則各具特色,各有所長。
北京金漆鑲嵌從師傳系統、工藝技法到藝術風格都直接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宮廷藝術,形成了古樸典雅、端莊華貴、富麗堂皇、品類繁多的皇家風範,北京風格,在祖國的漆器百花園中獨樹一幟。
品種繁多,千文萬華
北京金漆鑲嵌的工藝技法從大的門類劃分,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虎皮漆等。而每一門類又可細分為諸多工藝。如鑲嵌類,從材質上劃分有玉石鑲嵌、彩石鑲嵌、螺鈿鑲嵌、百寶鑲嵌。從工藝上劃分有平嵌、矯嵌和立體鑲嵌。彩繪類包括描漆、描金、搜金、掃金、灑金、平金開彩、平金開黑、堆古等。雕填類又有填金、填銀、填漆之別。刻灰類有彩地刻灰和金地刻灰兩種。斷紋類從工藝上劃分有烤斷、曬斷、撅斷、顫斷。從藝術風格上劃分有龜背斷和流水斷。而虎皮漆類還包括漆寶砂。
不同工藝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採用的技法和最後形成的藝術風格都各有不同。
同宗一門,多支傳承
自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解體前後,民間作坊由於受師傳和規模的影響,形成了四支傳承體系,並形成了大體分工。其中,韓啟龍和蘇明堂兩支以彩繪雕填類漆器為主,王俊江一支以鑲嵌類漆器為主,中和局一支以金漆牌匾楹聯為主。因而四支的各代傳承人也分別掌握着不同的工藝技法。但其中也不乏一專多能者。
在傳承關係中,雖有子承父業者,但從總體上講,屬於社會性傳承,而不屬於家族式傳承。這與金漆鑲嵌門類繁多,技藝複雜,一人一家難以獨立完成,需要分工合作,集體完成有關。
四大工藝步驟
設計(包括造型設計和紋樣設計)——製作木胎——髹飾漆胎——裝飾(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虎皮漆等工藝)
設計
要求造型美觀,結構科學,主題突出,布局合理,適應工藝,便於操作。要使藝術性與實用性、造型與紋樣、題材與工藝、材料與技法、主景與配景相互呼應、相得益彰。
製作木胎
選用上好木材經烘製定型處理後製成木胎。一般選用紅白松木。因為松木木性較為穩定,不易開裂走形。雖然松木質地較軟,花紋也不夠美觀大氣,但經多道工藝處理後不再顯露木紋,可謂揚長避短。此外,還有少量脫胎的。
髹飾漆胎
首先要在木胎上披麻或裱糊布、紙,塗刮數道灰膩子,道道打磨,以起到平整、加固、托漆的目的。再施以數道中國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道道打磨平整,出亮產品還需拋光,製成漆胎。要求漆色勻正,平整光潔。如使用天然大漆需要窨干,必須掌握好窨房的溫濕度。
裝飾
鑲嵌以各種天然軟硬質玉石、螺鈿、獸骨、牛角等為原料,以搜、磨、堆、鏟、鏤、雕等技法製成人物、花鳥、山石、樓台等浮雕,鑲嵌於漆胎之上。這類產品翻轉摺疊,層次清晰,雕刻細膩,玲瓏剔透。若施以高浮雕技法,於浮雕之中顯現立體效果,謂之「矯嵌」,乃更為精湛的技藝。
立體鑲嵌多以人物及龍、鳳、麒麟等鳥獸為題材。首先要根據設計要求製作木雕(或脫胎),再將玉石、獸骨、螺鈿等加工成的眾多形態各異的片、甲、麟、塊精心組合,粘附於木胎之上。這類產品雕琢纖細,拼嵌嚴謹,神形兼備,光彩照人。
彩繪以各色漆胎為畫面,以各種色漆及金銀粉為顏料,以特製的畫筆為工具,精心描繪。調色要準確,潤彩要豐富自然。細分之,又有描漆、描金、搜金、平金之別。這類產品猶如國畫中的工筆重彩,生動而細膩,典雅而雋秀,情景交融,燦如錦繡。搜金產品則虛實相間,層次分明,蒼勁古樸,意味深沉。而平金產品更顯現出金碧輝煌的特徵。
雕填的基礎是彩繪。彩繪之後,需按紋樣輪廓,以特製的勾刀勾勒出較為淺細的紋路,稱之為「剌」或「雕」。線條的深淺粗細要均勻一致,不崩不豁,不能「跑刀」。打金膠後,戧之以金銀粉,稱之為「填」。要填得飽滿實足,乾淨利落。這類產品具有線條流暢,錦地規整,色彩艷美,富麗堂皇的風韻。
刻灰其灰地工藝具有特殊要求,灰層略厚且剛韌相濟。髹漆後,在漆胎上以勾、剌、片、起、鏟、剔、刮、推等技法,雕刻出和諧精細的凹陷紋路,要防止斷道。最後施粉、搭彩、固色。
斷紋即在漆地之上製作均勻細密的裂紋。從工藝上劃分有曬斷、烤斷、撅斷、顫斷之別;從藝術形式上劃分有龜背斷、流水斷之別。漆紋裂而不糠,仿古舊而不髒,給人以飽經滄桑後自然形成之感。其要領是所出斷紋必須均勻,不可有多有少,有大有小。
虎皮漆先要在漆地上製作高低不平的花紋,低凹處層層塗飾各種顏色的色漆,磨平滑潤,五彩斑斕。其要領是既不能呆板,又不能雜亂,雖是人工所為,卻似天然成就。
歷史淵源
1978年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古文化遺址發掘到大量文物,其中「在第三文化層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觀,腹部瓜棱形,有圈足,內外都有朱紅色塗料,色澤鮮艷。」經科學鑑定「它的物理性能和漆相同。」距今已有七千年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漆器不斷豐富發展。從工藝上講,最早的漆器裝飾方法主要是漆繪。商代出現了玉石鑲嵌和螺鈿鑲嵌,戰國時期出現了脫胎漆器,漢代出現了雕填戧金工藝,三國時期出現了虎皮漆工藝,唐代出現了剔紅(即雕漆),宋代出現了斷紋工藝,明代出現了百寶鑲嵌,清代出現了立體鑲嵌。從品種上講,由器皿擺件、酒具、食具發展到各類家具、屏風、牌匾、壁飾,並被廣泛應用於室內外建築裝飾。
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上文人薈萃,工匠雲集。尤其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御作,為北京漆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元代設有油漆局,隸屬工部,配備副使一員,用從七品印,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種有彩繪、雕填、螺鈿鑲嵌、雕漆等。元代螺鈿漆器的特點是螺片由厚變薄,開創了「軟螺鈿」的新工藝,因而更加豐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產出現了一個新的興盛時期。永樂年間皇室在果園廠(今西什庫東)專門設立了官局製造漆器。關於果園廠的漆器,適如明代著名漆工楊明所說:「今之工法,以唐為古格,以宋元為通法,又出國朝廠工(即果園廠)之始,制者殊多,是為新式。於此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矣。」又據清代高士其《金鰲退食筆記》:「果園廠,在欞星門之西,明永樂年制漆器,以金銀錫木為胎,有剔紅、填漆二種。所制盤、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鳥,彩填稠漆,磨平如畫,久而愈新。其盒制貴小,深者五色靈芝邊,淺者回文戧金邊。古色蒼瑩,器傳絕少,故價數倍於剔紅。二種皆稱廠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內務府造辦處下設42作,其中設有「漆作」。漆器產品主要有車、轎、儀仗及皇室貴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皿。乾隆年間頒布的《工部則例》中有《漆作用料則例》、《漆作用工則例》、《泥金作用料則例》、《泥金作用工則例》。此外還有《圓明園漆作價值則例》、《圓明園漆活彩漆揚金則例》、《圓明園內工佛作則例》等,分別講述了製作灰胎、漆胎、描漆、描金等工藝的配料、操作。可以說,這是清宮漆作的操作規程。
清王朝的滅亡,使漆器這一宮廷藝術大步走向了民間。
價值體現
深厚的歷史價值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漆器卻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數千年來,她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有源有流,有繼承有創新。她也曾屢遭磨難,甚至曾面臨滅頂之災。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她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她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世界的。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金漆鑲嵌產品不僅走向了世界,走進了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國務活動場所,走進了眾多的樓堂館所,也走進了眾多的百姓家庭。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高雅的藝術價值
金漆鑲嵌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工藝種類繁多,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一件產品可以只採用一種工藝製作,也可以將多種工藝綜合運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化萬千。或穆然古樸,或典雅清新,或鮮活艷麗,或金碧輝煌。
二是題材廣泛。有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宗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水人物、龍鳳花鳥、名人字畫、民俗民風等,幾乎涵蓋了各個文化領域。同時還有現代題材和外國題材。大多有繁榮昌盛,前程錦繡、福祿壽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廣泛的實用價值
北京金漆鑲嵌產品既是工業產品,又是文化產品;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有廣泛的實用價值;既是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一種藝術,又與器皿文化、家具文化、屏風文化、牌匾文化、壁飾文化和建築裝飾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珍貴的收藏價值
應該說,每一件精美的金漆鑲嵌工藝品都具有收藏價值。尤其是歷史性作品、精品、孤品、絕品、大師作品更是具有增值潛力很大的收藏價值。
傳承關係
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興盛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幾十年間陸續開業的金漆鑲嵌作坊有十餘家。其開業緣起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原皇宮中的漆器藝人在辛亥革命後自開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間私人作坊,多是通過太監拉關係,應宮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藝人出師後自開作坊。 如「英明齋」創始人蘇明堂是清末皇宮中的漆畫匠首領。辛亥革命後,蘇明堂流落民間,在金魚池精忠廟旁開辦了「英明齋」。蘇明堂桃李滿園,收「侯永泉」為徒。「侯永泉」學成後開辦的第一家漆器工藝品店鋪就是東單三條的「瑞興齋」。「侯永泉」不忘師恩,把師傅的「蘇」字放在前面,這就是北京城著名的「蘇漆侯」的來歷。「侯永泉」的長子「侯明達」(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成後又先後開辦了自己的「瑞明齋」和「明達號」,侯明達之子侯榮恆跟隨其父學藝,目前是蘇漆侯第四代傳人。「侯永泉」的三徒弟「姚林五」學成後在燈市口開辦了自己的「升利」,而蘇明堂的另一再傳弟子陳瑞蘭又在東四頭條開辦了「瑞豐齋」。
還有一些無字號的作坊。雖無字號,卻有來歷。清代光緒年間,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東城沙井胡同開作坊,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的弟子孫其祥在橡皮坑胡同開作坊。孫其祥的弟子王興瑞又在馬圈胡同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當首推王珍。解放後,王珍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藝,為挖掘、恢復傳統產品做出了寶貴貢獻,並培養了很多新人。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漆器作坊擅做彩繪雕填類產品。此外,還有些作坊擅做鑲嵌類漆器。如清末王俊江在隆福寺街開辦「永信局」鑲嵌作,專應宮中之活。王俊江弟子魏煥豐於1914年也在隆福寺街開辦了「華豐齋」。初起為位於王府井大街大元帽胡同的「協立成」古玩鋪修復鑲嵌類舊活,由此發展到較大規模地生產鑲嵌類產品。
由於受師傳關係和作坊規模的影響,這些作坊除在工藝技法和藝術風格方面有別,在品種方面也自然地形成了大體分工。其中大部分作坊以家具、屏風和擺件類為主。但清代光緒年間,在東四六條開業的「中和局」,以及出師於「中和局」的張文彬於1914年在南箭廠胡同開辦的「興一局」,卻是以牌匾楹聯為主。
第二個時期,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蕭條時期。日本侵略者占領北京後,使北京的漆器行業面臨滅頂之災,除少數一、二家外,紛紛倒閉。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恢復時期。在國家的扶植和發展手工業政策指引下,一些過去的掌柜重操舊業,再招舊部,收納新徒,一些藝人也自開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採取公私合營方式聯合建廠,命名為「北京金漆鑲嵌廠」。從此,北京金漆鑲嵌的發展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金漆鑲嵌傳人
侯榮恆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造辦處漆繪匠首領「蘇明堂的第四代傳人。跟隨其祖父侯永泉、其父侯明達(現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藝。現年77歲的侯老先生,一直致力於鑽研將金漆鑲嵌技術與電影美術特種工藝設計相融合的創新工藝領域,以老一輩藝術家執着的精神不斷創作更多更優秀的電影美術作品。侯老的父親是京城有名的工藝老號瑞明齋(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其中關於金漆鑲嵌的工藝更是在京城數一數二,侯老就深得此項真傳。15歲那年,侯老先生邁入自家店鋪開始學習工藝製作,18歲時參軍,是當時北京義務兵役制的頭一支,這一參軍就是13年,退伍後侯明達」之子「侯榮恆」子承父業,在自家學藝有所成就後,曾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事漆器繪畫工作。1978年來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置景和特種道具製作工作,在工作期間曾多次收徒,教授電影美術工藝,但在金漆鑲嵌技藝方面至今並未收徒。
柏德元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藝人韓啟龍的第五代傳人。2003年,由柏德元組織設計、施工並監製的香山勤政殿「金漆鑲嵌寶座系列工程」,被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評審委員會評定為珍品。
過硬的工藝來自過硬的基礎,這一點從柏德元的經歷就能找到答案:北京金漆鑲嵌廠是1956年建廠的國有企業,主要生產經營項目有傳統漆藝類家具工藝品、明清式古典家具及室內裝飾業。1962年,15歲的柏德元來到金漆鑲嵌廠學徒。他聰明好學,又很懂事,師傅們都很喜歡他。領導看他有出息,就專門安排他拜老藝人王珍為師。
這位王珍師傅也很了不起,光緒年間,京城著名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沙井胡同開作坊。他的拿手好戲是彩漆描金和雕填類產品,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弟子孫其祥、再傳弟子王興瑞後來分別在橡皮坑胡同和馬圈胡同自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首推王珍。王珍為挖掘恢復烤斷、撅斷、顫斷、曬斷等「四大斷」產品和色彩斑斕的「虎皮漆」產品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王珍培養了很多新人,柏德元是他最得意的「門生」。王老藝人不僅把一身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柏德元,還帶着他共同參加了「四大斷」和「虎皮漆」的挖掘整理工作。柏德元既掌握了技術,又打破了手工業「口傳心授」的傳統。就此,金漆廠的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如電視櫃、啤酒櫃、樓梯櫃、書櫃、寫字檯、電話桌、鴛鴦桌椅等,既有明清風韻,又有時代氣息,很受市場歡迎。再如,用舊大車軲轆改制的餐桌、用舊紡車改制的咖啡桌、用古建中的雀提改制的花台、用花窗做的桌面等等。這些將古舊作品移花接木的奇妙之作令人拍案叫絕。
漆藝中的彩繪和雕填工藝,傳統風格是濃抹重彩,金碧輝煌。近年,他們大膽借鑑國畫中的滃染、皴搜、點暈等技法,形成了水墨丹青、淡雅飄香的新風格,既有工筆之風,又有寫意之法,令人耳目一新。[1]
參考文獻
- ↑ 中國最神秘的絕技之一,金漆鑲嵌,簡直太震撼了!搜狐網,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