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石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蔣琰濱紫砂作品:金石味,高雅古樸

時間:2021-08-01 14:14:15 來源:

美不止於外物

不限於器

乃是用心凝成

琰濱刀法·獨具一格

金石味·高雅古樸

4.jpg

蔣琰濱早年跟著名書法家儲雲學書法,又結緣於書法金石家陳復澄先生[1],並在陶刻上得其親授。後拜師舅父鮑仲梅(紫砂七老·任淦庭的徒弟)[2],並得到多位陶刻大師的指點。如此轉益多師,金石味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視野與心胸,最終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琰濱刀法」[3]

1.jpg

「琰濱刀法」是蔣琰濱陶刻技藝的集大成者。在題材上,廣取博收,除了運用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題材外,還提取了秦代青銅器、玉器、版畫以及年畫中的素材,突破了紫砂陶刻固有的題材和風格,使作品自然古樸、刀味濃郁並富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成為當代「文人陶刻」的典範。

在技法上,除了傳統的陶刻技法,他還將篆刻、漢畫像石、版畫的雕刻技法溶入陶刻之中。刀刀樸素自然,給人以拙味,又拙中現巧,體現了個性的張揚,張揚中不失紫砂本體之美,二者合一,給人以率真樸拙的自然之味。


00.jpg

《韻泉壺》壺體線條流暢舒展,比例協調秀美,是實用性與觀賞性兼得的佳作。采墨綠泥製成,精緻典雅。壺面書銘「茶韻清泉」,落款「琰濱」,氣韻充沛,意蘊飽滿。

蔣琰濱·韻泉壺1.jpg

6e27f29b26ff66f58881394f372fe84.jpg

《一團和氣壺》為原創設計壺型,以圓器為基本型,壺身扁圓寬闊,豐潤飽滿,從上至下呈倒梯形,壺肩曲折弧度柔和。流、把置於壺身兩側,簡潔精練,纖細苗條,線韻感極強,更襯托出壺身豐潤。把飾一截飛龍,韻律優雅。壓蓋似半橢圓形,蓋面微微拱起,圓潤柔滑。不作壺鈕,為此壺的最大特點,也是對紫砂壺基本壺型的顛覆。通過線條處理,使整器顯得格外圓潤而不顯稜角,故名一團和氣。

02.jpg

采原礦小紅泥製成,泥色亮澤瑩潤,更顯溫潤可愛。壺面銘刻「一團和氣」,落款「琰濱書」,此壺將書法的飄逸、金石的質樸注入於紫砂中,使紫砂壺成為融合多種文化元素的絕佳載體。

    金指铜器,石指石碑等。古代铜器(钟、鼎、兵器、用具等)和刻石合称金石。旧时把研究铜器和刻石上古文字及有关资料的学问,叫做金石学。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金石味是后世文人与艺术家的“美的发现";唯有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金石味”之美。
    蒋琰滨大师本身的书法功底深厚,他的作品不仅保留着毛笔书法原有的造型与韵味,并且在刀法上采取了以刀作笔直接进行刻陶书法的形式,既有毛笔书法的韵味,又有刀刻的爽利雄风。

蔣琰濱·一團和氣1.jpg

    正如蒋琰滨大师所说:光做好自己的艺术还不够,灿烂的宜兴陶瓷文化,精湛的陶瓷艺术,与宜兴悠久的陶瓷历史、众多的陶瓷门类、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分不开的,而陶刻艺术,是宜兴陶瓷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辈陶刻人,在专业上,首先要去理解紫砂,认识紫砂;在传承上,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刀法,关键要学习任老他们这代人的刻苦精神,薄视物质的追求,重视技艺的传承,这样才能推动紫砂的发展。

蔣琰濱.jpg

    作为当下紫砂文化界著名的中青年才俊,宜兴紫砂九隽之一,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宜兴陶刻行业协会会长,蒋琰滨大师为推动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不留余力。他继承传统,同时又勇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技法融于紫砂壶中,书、画、砂、壶,在他的刀笔之下是和谐一体的。

979f419c594496b06d028eea194fe63.jpg

    旭日东升兮万丈芒,万丈光芒兮耀中华!
    祝愿蒋琰滨会长艺术之路如旭日东升,万丈光芒!

視頻

《書法新知》11.金石味中的永恆感2016年10月14日發布=

參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