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簪

金簪是用以固定頭髮或頂戴的髮飾,同時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單臂),雙股(雙臂)的稱為釵或髮釵,形似叉。在中國神話故事中,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

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划,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金簪有純金和鎦金之分。也比喻高貴的婦女。但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頭髮高高盤起。

比喻 高貴的婦女

定位 髮飾[1]

類型 純金、鎦金

中文名稱 金簪

目錄

1浙江金簪浙江省衢州市郊瓜園村史繩祖墓

2龍形和松竹梅金簪

3遼代金簪

4宋代耳挖簪

浙江金簪浙江省衢州市郊瓜園村史繩祖墓

出土。簪體飾有捲雲紋和纏枝花紋。[1]

龍形和松竹梅金簪

製造年代:清材料: 黃金  規格: 中間長14.8厘米,共重42.7克;左右長12.5厘米,共重17.9克  收藏地:吉林省博物館介紹 1982年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鄉公主墓出

土。從這些造型各異的簪釵中我們能夠看到當時社會的價值取向與人們對婦女的審美理想標準以及當時的工藝發展水平。龍是中國人的象徵,是中國傳說中特有的一種

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最為崇拜的神靈之一,祥瑞之物。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中國文人常用它們來比喻品質的高潔、堅

強,均為中國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即所謂的「歲寒三友」但皇帝用此作裝飾,則別有寓意。  龍形金簪共是一對,每條龍底下均有一團祥雲與金簪相連,一龍張眉

怒目,兇猛無比;一龍神態平和,風度翩翩;二龍軀、尾、須均屈曲盤繞,造型別致。松竹梅金簪也是一對,造型也大致相同,簪杆採用纍絲法製成,如竹般中空。簪

頭系松枝造型,上掛幾片松葉,另有幾瓣梅花從松枝上懸垂而下。這幾隻金簪均採用黃金製成,造型優美,色澤純正,製作精良,整體風格高雅、別致,富有生趣,同

時又寄寓了中國人民對高潔品性的讚美與偉大祖先的崇拜之情。龍形金簪除了神態各異,最明顯的區別還在於:一龍前爪抓一珍珠突出在外;一龍後爪托一珍珠藏於軀

干與龍尾之間。松竹梅金簪之枝、葉、花形也稍有不同。這幾隻金簪造型更加模仿自然,反對規範、嚴整,可以說是中國美學發展到明清時代的典範,突出地體現了清

代美學思想的精髓,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簪的收藏不是收藏界主流,它要求細膩、規範,但升值潛力不可謂不大。因為簪釵易損壞,時代湮遠、完好無損者為貴。應

儘量封閉性地保存在陰涼、乾燥的環境中。市場估價:龍形簪每支30~40萬元人民幣;松竹梅金簪100萬元左右。

遼代金簪

遼簪

這對金簪各長約16厘米,各重約100克,葫蘆形寓意「福祿」,分別鑲嵌有二顆紅寶石,上有如意雲紋,其龍鳳形制意味着皇室專用,按照當時禮儀,這種大金簪為契

丹族皇室成員,如皇后、妃子、公主等才能佩戴。 這種金簪含金量八成,原料金價就在2萬多元,其文物價值遠高於其本身金價。遼代的歷史從公元907年到1125年,

該金器距今已經有千年左右的歷史,如此精美,又如此完好,實屬罕見,物以稀為貴,最高估價可達100萬元。

宋代耳挖簪

耳挖簪一端是圓的,類似於現今的耳挖子,用於掏耳朵;另一端是尖的,主要用於綰髮髻,又具有裝飾功能。耳挖簪的材質一般是銀或銅,但這個「寶貝」是從井下淤

泥中出土,表面的鎏金還保存得很完好,如果是銀制,表面的鎏金會氧化、脫

落,因此基本可判斷是銅製,且表層的鎏金成分很好。

參考資料

  1. 金簪,搜狗, 201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