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線蘭

中文名 金線蓮

拉丁學名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別稱 金線蘭、金草、鳥人參、少年紅、金線虎頭蕉

界 植物界

亞綱 百合亞綱

目 百合目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藥性 味甘、性平

歸經 肺、肝、腎、膀胱經

金線蘭屬多年生珍稀中草藥,植株高8—18厘米。根狀莖匍匐,伸長,肉質,具節,節上生根。莖直立,肉質,圓柱形;葉片卵圓形或卵形,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紅色帶有絹絲光澤的美麗網脈,背面淡紫紅色;總狀花序,花白色或淡紅色,花瓣粘合呈兜狀;花期8-9,11-12月。金線蘭的全草可入藥,能夠清熱涼血,除濕解毒。[1]

目錄

信息

種中文名:金線蘭

種拉丁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國內分布:浙, 贛, 湘, 川, 閩, 粵, 桂, 滇, 藏, 瓊

海 拔:50-1600

中國植物志:17:220

屬中文名:開唇蘭屬

屬拉丁名:Anoectochilus

亞族中文名:斑葉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Goodyednae Klotz.

族中文名:鳥巢蘭族

族拉丁名:Trib.Neottieae Lindl.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2]

形態特徵

陸生植物,高10-18cm。根莖匍匐,伸長。葉互生,莖下部具2-4葉;葉柄長4-10mm,基部擴展抱莖;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橢圓形,長1.5-3.5cm,寬1-3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上面黑紫色有金黃色脈網,下面帶淡紫紅色,弧形脈5-7條。總狀花序,疏生2-6朵花,花序軸被柔毛;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淡紫色,長6-8mm,約為子房長的2/3,先端尾尖;花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中萼片卵形,向內凹陷,長6mm,先端鈍;側萼片長圓狀橢圓形,稍偏斜,較長而稍狹,先端稍尖,花瓣近鐮刀形,短於萼片並和中萼片靠合成兜;唇瓣2裂,呈「丫」字形,裂片舌狀條形,先端鈍,長約6mm,寬1.5mm,爪長5mm,兩側各具6條流蘇狀細條,基部具距,距長6-7mm,末端指向唇瓣,中部生有胼胝體。花期9-10月。金線蘭:陸生植物,高4-10cm。根莖匍匐,長達4-5cm。葉互生,具柄,基部擴展抱莖;葉片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上面有細小鱗片狀脈網,有光澤,下面暗紅色。弧形脈5-7條,幼葉葉脈為金黃色,老葉葉脈呈橙紅色。總狀花序,具2-3朵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cm;花淡紅色,中萼片圓形,先端急尖,外面被長硬毛,內面無毛,極凹,與花瓣粘合成盔,長7mm;側萼片卵狀長圓形,極偏斜,長8mm,先端急尖,外面被長硬毛,內面無毛;花瓣半卵圓形,極偏斜,長9mm,先端急尖;唇瓣深2裂,呈「丫」字形,裂片狹長圓形,先端鈍,長約5mm,寬0.3mm,爪長5-6mm,兩側具流蘇狀細條,距長約4mm,基部前方生有2個胼胝體。花期8-9月,果期9-10月。[3]

分布區域

花葉開唇蘭:分布於西南及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金線蘭:分布於福建、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花葉開唇蘭:生於闊葉林下陰濕處。金線蘭:生於海拔200-1400m的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枯枝落葉陰濕處。

藥用價值

拼音Jīn Xiàn Lán

別名金線蓮、金蠶、金石松、樹草蓮、鳥人參、金線虎頭蕉,金線入骨消

來源蘭科開唇蘭屬植物金線蘭Anectochilus roxburhii (Wall.) Lindl.,以全草入藥。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濕解毒。用於肺結核咯血,糖尿病,腎炎,膀胱炎,重症肌無力,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註(1)本品在浙江平陽一帶為治風寒濕痹的著名草藥,服者一般1~2劑即可見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4]

參考資料

  1. 金線蘭圖片,浴花谷
  2. 金線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植物通
  3. 金線蘭,中國醫藥信息唇平台
  4. 金線蘭,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