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背枇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背枇杷 | |
---|---|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996737&sid=10344525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金背枇杷 漢語拼音:Jīn Bèi Pí Pá |
金背枇杷,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隴蜀杜鵑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的葉、花、果實。金背枇杷果:鎮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氣消暑;主治肺熱咳嗽,嘔吐,口渴。金背枇杷花:清肺,止咳;主治肺熱咳嗽。金背枇杷葉:清肺,止咳,化痰;主治肺熱咳喘。[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金背枇杷
拼音名:Jīn Bèi Pí Pá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鎮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氣消暑。治肺熱咳嗽,嘔吐,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加工炮製
8-9月果熟後採收,曬乾。[3]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達3m。幼枝黃色,無毛。葉簇生枝頂,革質,寬卵形或倒卵形,長5-10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光滑,葉脈凹入,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以後漸落;葉柄淡黃色,無毛,長1-2cm。傘房狀總狀花序頂生,有花10餘朵;花白色至粉紅色;花萼短,無毛,有半圓形齒;花冠鐘形,裂片5,圓形而有缺刻;雄蕊10;子房有粉狀毛。蒴果圓柱形,長約1.2cm,具8個槽,無毛,花柱宿存。花期5-6月。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多生於高山陰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