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色的蛇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色的蛇夜

金色的蛇夜

《金色的蛇夜》是2001年7月1日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無名氏。本書主要是對20世紀自然科學思想體系重大發現的反思和回顧。

內容簡介

大陸讀者一般容易將無名氏和他的兩本暢銷書《北極風情畫》、《塔里的女人》聯繫起來,也因此很容易僅僅把他當作一個通俗作家,但實際上,無名氏的創作有嚴肅重要得多的內容,他的生命大書《無名書初稿》全六卷,包括《野獸·野獸·野獸》、《海艷》、《金色的蛇夜》(上下冊)、《死的岩層》、《開花在星雲之外》、《創世紀大菩提》,洋洋數百萬字,創作時間從40年代中期一直到60年代初期,延續有十五年時間,在20世紀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此,我想請您先談談對《無名書初稿》整體上的感受和評價。

作者簡介

無名氏,原名卜寶南,後改名卜乃夫,又名卜寧。原籍江蘇揚州,1917年1月1日生於江蘇南京。40年代,他的愛情小說《北極風情畫》、《塔里的女人》風靡一時,令萬午青年灑淚。書籍一版再版,生命力久而不衰。40年代開始創作代表作《無名書》。其他作品還有青春愛情自傳《綠色的回聲》,散文集《塔里·塔外·女人》隨想錄《淡水魚冥思》等數十種。80年代初定居台灣。

媒體評論

《無名書》總序

汪應果

1998年我曾在拙作《無名氏傳奇》一書中這樣寫道:

……《無名書稿》複雜深邃的內容和巨大的藝術探索的獨創性工作,是需要時間讓人們慢慢認識和消化的。當然,這個時間是可以預期的。  . 這個時間終於等到了——在新世紀的第一春,這部巨著由上海文藝出版社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全文出版了。

自1960年5月3日無名氏為《無名書》畫下最後一個句號,到在大陸全文出版,這期間竟然長達四十一年之久。而伴隨着這漫長等待的,是這部書的傳奇式失而復得的遭遇以及作者的傳奇式隱而復出的經歷。這裡面充滿了「左」的肆虐,意的堅守,心的追求,愛的纏綿,僅此一點就足以寫出一幕幕令人迴腸盪氣、欷噓不已的活劇來。而這一切我都在《無名氏傳奇》一書中做過介紹,這裡就不贅述了。

然而這種等待又並非毫無補償——即使在中國大陸根本無法看到《無名書》的情況下,過去大陸出版的許多文學史就已屢屢提及此書且做出很高的評價,儘管這些文學史家並不諱言自

己未能一窺全豹的事實。我想,一個評論家在未看完作品前就貿然發表意見,這在文學評論上《無名書》也可算是創下了一項「吉尼斯記錄」。至於在域外,這部書用「久已享有盛名」來形容,我想也並不以為過了。

這部書之所以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我以為至少有下列幾點原因:

第一,《無名書》是一部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不論內容與形式都十分獨特的作品。它不屬於現實主義的範疇,而是一部現代主義的力作。眾所周知,在全世界的範圍內,現代主義實際上已成為20世紀文學與藝術的普遍潮流,然而在中國,由於社會發展階段相對於世界工業文明總趨勢的滯後,以及20世紀中國低位文化對於高位文化不停地征服,現代主義文學僅僅在20世紀之初,由魯迅發軔,綿延至三四十年代,陸陸續續綻開過星星點點的絢麗的小花,以後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在被打壓的地位,直到世紀之末,才又長出一些仿現代主義的四不象一類的東西來。這樣,20世紀的中國文學與世界先進民族文學相比。就無法產生出平等的對話關係。

我這裡絕不想把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做高下優劣之分,創作方法本無優劣。問題在於,我們的現實主義文學到底為全人類的思想寶庫提供了哪些前人所沒有的思想財富?除了魯迅等那幾位數得過來的真正大師級人物外,整個20世紀的中國文學所能供人言說之處實在是少得很。或者不如說,20世紀中國文學的優勢並不在這方面,而是主要集中在提供一整套培育「宣傳文學」的經驗及範本上。也許它們對於眼下的中國政治現實是必不可少的,但這於現實主義的真正要求,似乎有點錯位。

另一方面,20世紀自然科學思想體系的重大發現,引發西方哲學思想的層出不窮的變革,對人們的觀念產生巨大的衝擊,一些過去人們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動搖。比如說「造反」吧,過去人們總習慣地認為,社會出現了不公,人們活不下去了,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造反」,搞改朝換代,認為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事實是,中國的歷史上,「革命」也好,「造反」也好,都是相當多的,然而不管怎樣「革」,也無法創造出一個公正的社會來,所謂「革命」、「造反」的結果無非是克隆一個原先的自我。

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從人性的本質高度來重新認識自己,承認人性惡與人性善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秉性,與隸屬於什麼階級根本毫無關係。為了創造公正合理的社會,人們應把智慧集中在創造科學公正的社會運作的遊戲規則上來。而對人性惡的發現與刻畫顯然是現代主義文學藝術對於世界文學寶庫所作的重大貢獻之一。這也就是說,當中國現當代文學連篇累牘、喋喋不休地探索、暴露中國社會制度的弊端時,現代主義的文學卻已經在更高的層面上解讀了這個問題。這兒出現的差距顯然並不是創作方法上的差距,而是哲學思想的差距。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對於本國的現代主義的作品才應該給以更多一點的關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