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誦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誦盤
圖片來自36O

金誦盤 金誦盤(1894~1958)著名中醫,江蘇吳江黎里人,祖父和父親都懸壺濟世。金誦盤自小接受救世濟民思想的薰陶,立志學醫,普救眾生。

基本內容

  金誦盤(1894~1958)

  著名中醫,江蘇吳江黎里人,與蔣介石、戴季陶是結拜兄弟。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出生於一中醫世家。自幼稟承父教,在中醫方面有紮實的基礎。好懸壺濟世,並以一手精妙醫術與良好醫德聞名四鄉。21歲時,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後,曾於民國5年(1916年)任浙江督軍府軍醫,不久辭職,在上海開設私人診所。由於他能將中、西醫融會貫通,醫術高超,病家紛紛前往求i台。經他醫治後,常見奇效。當時適逢禁煙法令頒布,凡吸食鴉片者一律勒令戒除,癮君子多前往求治。他用酩酊法戒除,半個月後必除惡疾,效果顯著。經滬上富商、姑蘇前輩蓆子佩等人扶助,於1918年在薩坡賽路上開辦了崇仁醫院。其中西醫結合,治病功夫了得,尤以診治無名腫毒等疑難雜症見功底。就是通過門診,金誦盤有幸結識了旅居滬上的孫中山先生等人。憎惡帝國主義列強和反動軍閥的金誦盤,對孫中山先生甚為崇敬,治病開藥從不收費,還常以醫院的收入資助革命黨人。為此,孫中山為他的醫院題寫門匾:「杏林翹楚」。

  金誦盤為人正直,慷慨豪爽,交遊廣泛。他與孫中山先生交誼很深,孫中山先生幾次病重,幸賴金誦盤妙手回春。民國13年,孫中山先生患病,經金誦盤治癒後,孫中山欣然親筆題寫「是醫國手」橫額贈金誦盤。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時曾特地為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三人的四個兒子(蔣有二子,戴、金各一)分別命名為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金定國,取其「經緯安定」之意,這四人當年來往密切如兄弟。民國14年3月,孫先生舊病復發,急電召金誦盤赴京,但為時已晚。他趕赴北京,而孫先生已於3月12日逝世。金誦盤痛哭失聲,當場昏倒,經北京醫院搶救後月余才康復。

  黃埔軍校創辦後,金誦盤應邀前往任該校衛生處處長,兼廣州軍醫補習所教務長。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衛生處處長兼總司令部侍從醫官。以後,因與蔣意見不合。又返滬私人開設靜安醫院。 抗日戰將金誦盤其人其事

  抗戰爆發後,他毅然將靜安醫院全部醫療設備及被服等捐獻給紅十字會,隻身赴南京請纓抗日,被任命為衛生勤務部野戰救護處處長,後又任衛生勤務部部長。不久南京淪陷,他因救護傷員未及撤離,避難於外國使館內。三月後,經友人設法,化裝成回鄉難民由上海轉道香港至武漢。以後,任軍醫署衛生監察委員會主任、陸海空總司令部衛生處處長、衛生部統計司司長等職,赴重慶後,任軍醫署副主任、院長。民國27年冬,他作為重慶方面的代表赴延安慰問傷病員。與毛主席、周副主席及中國共產黨其他幾位領導人晤談、合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8月18日曾收到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史料——《陷京三月記》親筆書和11位國民黨高級將領閱讀後的手記。經當事人的親屬及有關專家對這些證物的真偽進行鑑別,確認其為真跡。這部回憶錄的作者蔣公轂當年是國民政府南京守城部隊軍醫官,書中主要當事人是原國民政府高級將領、軍醫署長金誦盤。

  在民國歷史上,中醫名家出身的金誦盤因與蔣介石、戴季陶結拜過盟兄弟而有些名氣。然而,他在抗戰初期毅然留在南京參加保衛戰,以及南京城陷後的一段驚險經歷卻一直鮮為人知……

  日寇轟炸中婉拒蔣介石同撤

  1937年11月底的一天,日寇數十架戰機突襲南京,市區多處建築物中彈起火。東郊中山陵園的孝廬內,蔣介石神色陰鬱,心事重重。他知道,自從日軍一支主力部隊於金山衛登陸後,淞滬戰場上中國軍隊敗局已現,首都南京已很難守住。多虧軍事參議院院長唐生智將軍自告奮勇死守南京,才讓蔣介石鬆了口氣,並得以離開南京飛往武漢。

  當時,侍從室軍醫署中將署長金誦盤也在東郊,他剛帶幾名軍醫在中山藏書樓里救治了幾名在對日空戰中負傷的空軍飛行員。得知蔣介石剛好在孝廬,他便匆匆來見。因金誦盤兼任着蔣委員長夫婦的保健顧問和軍委會衛生部副部長,無須通報徑直進見了蔣介石。蔣令文武隨從退下,單獨和金誦盤談了時局,坦率地表示自己電調的滇軍3個精銳師還遠在貴陽,近日內無法趕來南京參戰,面對眼下二十餘萬大軍守衛南京並無把握。蔣勸金隨他去武漢,金誦盤則表示:要吸取國軍在淞滬戰場因缺醫少藥而死傷慘重的教訓,全力做好戰地救護工作。他不想被人責罵仗着是臨陣脫逃。而且,他確實想在即將到來的「首都保衛戰」中有一番作為。蔣介石遂對這位操一口軟和的蘇州官話,性格卻剛毅的「盟弟」生出幾分敬意,動情地摟住他的肩膀,緊握其手……

  臨陣誓與南京城軍民共存亡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又在上海挑起戰事,淞滬大戰異常慘烈。中國軍隊奮勇抗擊日寇長達3個多月,代價慘重。時在南京富貴山大本營的金誦盤,曾兩次奔赴淞滬戰場指揮搶救傷員。他臨陣沉着,戴着鋼盔和紅十字袖套,在敵機轟炸過的破屋裡、在地下掩體裡手術搶救重傷員。

  1937年12月1日,國民政府大撤退後的陸軍醫院僅留下金誦盤和300多名醫護人員。此前,金誦盤到下關送別他的上級同僚,回到醫院卻聞聽關於他「已去下關乘船溜腳」的流言,並已有醫護人員違抗軍令,不辭而別。金誦盤怒從中來,一反常態訓斥眾人,接着指天發誓:「我金某人願與大家共同戰鬥,與全城軍民共生死存亡!」當晚,金誦盤在幾位官佐陪同下,頂着凜冽寒風視察了陸軍總醫院、海軍醫院、憲兵醫療所,向千餘傷病官兵分發了現金和慰問品。

  為了戰時便於指揮調度,金誦盤特將總指揮部設在新街口的福昌飯店,緊急架上十幾條接連衛戍總司令部、首都警察廳、憲兵司令部等處及城郊孝陵衛、湯山、棲霞山、烏龍山江防炮台等軍事據點、要塞的專用電話線。同時,緊急成立了4所野戰臨時醫院和城郊31個臨時救護站。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