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爾弗雷德·金賽
出生 1894年6月23日
國籍 美國
別名 Alfred Charles Kinsey
職業 生物學家、性學家

人物簡介

中文名; 阿爾弗雷德·金賽

外文名: Alfred Charles Kinsey

國   籍:美國

出生地:新澤西

出生日期: 1894年6月23日

逝世日期: 1956年8月25日

職 業: 生物學家、性學家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阿爾弗雷德·金賽 (Alfred Kinsey),美國生物學家及性學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出生於美國哈德遜河畔的霍布肯(Hoboken),因心臟病逝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布魯明托(Bloomington)。

人物生涯

阿爾弗雷德·C.金賽(Alfred C.Kinsey)是美國著名性學專家,同時也是印第安納大學的生物學家。他根據調查研究成果出版了《男性性行為》,被人稱為《金賽報告》(國內原譯作《金西報告》),五年以後,他又出版了《女性性行為》,這兩個報告,合稱為《金賽性學報告》。

在本書中,金賽和同事們一共搜集了近18,000個與人類性行為及性傾向有關的訪談案例,積累了大量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用大量的訪談資料和分析圖表,向世人第一次揭示了男性性行為與女性性行為實況。金賽的報告開創了現代性學研究的先河,為後來的相關研究和人們的思維觀念打開了新的大門。他的許多方面研究也對後來的相關理論和思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奠定了他一代性學大師的地位。

《金賽性學報告》是世界性研究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對性研究或者性問題需要了解的人,都不能不讀。任何一個關心當代性問題的人,都可以從金賽的成果中汲取有益的知識[1]

據《世界網絡日報》報道,1948年,美國著名性學專家、印第安那大學教授阿爾弗萊德·金賽發表了他的性學研究報告《男人的性行為》,一位評論家將這份報告引發的轟動效應與原子彈相提並論。50年後的今天,一部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利亞姆·尼森主演的電影《性學大師:金賽博士》再度引起人們對金賽的注意。

就在電影即將公映之前,《揭發者(Whistleblower)》雜志卻披露:金賽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巨騙、性精神病患者,是上世紀最壞的人物之一,他對美國造成的傷害可能超過薩達姆賓拉登

金賽的研究成果把美國拖入了「性放蕩時代」

11月份出版的《揭發者》雜志的一篇調查報告稱,在世界被冠以「性革命之父」的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金賽事實上是個性精神病患者,他依靠戀童癖者對數百名嬰兒和兒童的性折磨,為他的革命性「研究」提供數據。

這份值得關注的調查報告的題目是《沉湎於性:金賽欺詐性科學如何在美國引起災難性『革命』》,它探究了美國日益專注於性的現象以及這種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揭發者》雜志的報告以大量事實論述了美國如何在50年內從50年代的性保守時代變成如今的性放蕩時代。

1948年1月5日,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動物學家阿爾佛雷德·金賽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男性性行為》。經過數千次調查,金賽「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最偉大一代」的男性雖然外表對妻子忠誠,而且也支持一夫一妻制,但事實上,按照1948年的美國法律,其中95%的男性都可以歸於「性犯罪者」。

  金賽宣稱:調查對象中85%的美國男性在結婚前就有過性經歷,近70%曾經與妓女發生關系,30%至45%曾經背著妻子與別的女人私通。此外,據金賽統計,10%至37%的男性有過同性戀行為。實際上,宣稱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同性戀的論調便是直接來自於金賽的調查報道,這也成為「同性戀權利」運動的基石。

  金賽把美國人描繪成尋求持續歡愉的沒有道德觀念的「性動物」。在金賽這份「突破性」研究報告的鼓舞下,一名叫休·海夫納的美國大學生創立了《花花公子》雜志,開辦多家俱樂部,並提出了影響美國文化數十年的享樂主義者哲學。金賽的另一位崇拜者哈裡·海則發起了現代「同性戀權利」運動。

  今天,從對私通和同性戀的看法到國家性教育課程,從醫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方法到處理性的司法制度,美國所有與性搭上邊的事情事實上都源於金賽的性「數據」。金賽的「研究」還在美國引起了一場性革命,同時也是目前「性潮流」的理論基礎。

「性革命」帶來災難性後果

首先,目前出現了一個數十億美元的色情業。而色情業正通過因特網不可思議地傳播到以前根本無法企及的市場領域,即數百萬個中產階級家庭。現在共有420萬個色情網站,其黃色網頁總數達到3.72億個。每天通過搜索引擎尋找黃色網站的次數達到6800萬次。

  其次,美國年輕人中間如今涌動著一股黃色思潮:他們經常舉行性派對,有時還出現群交場面。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白宮秘書莫尼卡·萊溫斯基的性丑聞對這股「黃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初中和高中的學生經常在學校浴池、體育場後面以及校車後面體驗性的神秘。他們說:「既然總統都可以這樣做,我們為什麼不能?」許多年齡很小的兒童早早就接觸到這些。

  數十年前,同性戀被廣泛看作是不道德甚至病態的行為。然而,今天同性戀卻被視作憲法賦予的權利以及「受保護階層」的特點。美國全國的學校甚至會向隻有5歲的兒童灌輸「同性戀很正常」的思想,一旦你不認同這種觀點,你會被看作是偏執的「仇恨者」。從國家的法律體繫到新聞媒體,再從學校到教堂,美國各種基礎機構正在迅速顛覆對同性戀數千年來的傳統價值。

  性奴隸的來源不僅僅再像以前一樣局限於遠東、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其它地區。雖然統計數據變化很大,但每年有2萬至5萬名婦女和兒童被從其它國家販賣到美國,這令美國的賣淫活動和「色情產業」更加泛濫。被販賣到美國的婦女和兒童主要來自拉丁美洲、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以及東南亞。

  甚至兒童性虐待、強奸和亂倫(亂倫辯護者現在委婉地稱亂倫為「成年人與兒童之間發生的性關系」和「兩代間的性關系」)正在逐漸贏得人們的認可。目前,全球有1萬個網站提供非法兒童色情圖片和錄像,全世界兒童色情產業每年創造出的收入高達30億美元。

文章稱性學專家的調查數據多數是偽造出來的

美國究竟如何「淪落」到這種地步?美國人為什麼會如此沉湎於性?文章指出,被冠以「英雄科學家」稱號的金賽其實是個騙子。他的調查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

  據披露,金賽把對數百名犯人和性精神病患者的調查說成是對普遍人的調查。另外,他還拋出大量與此前結論不相符的數據。金賽甚至慫恿自己的妻子和其他「科學家」進行群交,並在家中將群交鏡頭拍成電影。金賽有關美國人都是沒有道德觀念的性動物的理論也具有欺騙性,甚至遠遠比他慫恿戀童癖罪犯對數百名兒童進行的可怕的性實驗更為惡劣。

金賽有關兒童性特徵方面的「科學數據」便是從對數百名兒童實施性虐待的戀童癖者那裡收集而來。受戀童癖者虐待的兒童小的隻有幾個月,大的也不過15歲。金賽甚至為了讓這些戀童癖者免受法律處罰還故意隱瞞他們的身份。

  《世界網絡日報》的編輯約瑟夫·法拉赫表示:「好萊塢正在為上世紀最壞的人歌功頌德,他造成的傷害甚至超過薩達姆和賓拉登。」而該報主編戴維·庫佩利亞也表示:「《揭發者》雜志提出的這個問題是關於我們有史以來做過的最棘手的事情。性是一個容易利用的話題,但卻難以走到正確的軌道。我們必須經過長期、辛苦工作,才能創作出最耐人尋味、最具洞察力和最強有力的作品。」

  《揭發者》雜志公布的調查報告《沉湎於性》揭開了性解放運動長達數十年的「科學」面具。直到今天,性自由運動仍舊影響著美國。

  《沉湎於性》對學者、國際專家、哲學博士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揭發者」朱迪思·雷斯曼進行了描寫。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揭發者》雜志還清晰深刻地對正常的性愛和真正的快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2]

相關影片

Almanac: Sex researcher Alfred Kinsey
"Kinsey's German Connection and the Origins of Thinking about Transsexuality in the US"
Documental Alfred Kinsey, El científico del Sexo (1/6)
Alfred Charles Kinsey - Biography and Contributions

參考資料

  1. 金賽性學報告. 豆瓣讀書. [2019-04-25]. 
  2. 金賽被疑為科學騙子 破壞美國勝過拉登. 2004-11-24 [2019-04-25]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