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鐘花(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鐘花
6a5486163eda8623c76504d87d2c035b.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623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金鐘花

漢語拼音:Jīn Zhōnɡ Huā
別名:土連翹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
主治:感冒發熱,目赤腫痛,癰瘡,丹毒,瘰癧

金鐘花,中藥名。為木屬科植物金鐘花ForsythiaviridissimaLindl.的果殼、根或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目赤腫痛,癰瘡,丹毒,瘰癧。[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金鐘花

拼音名:Jīn Zhōnɡ Huā

別名:土連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金鐘花的果殼、根或葉。

採收和儲藏

果,夏、秋季採收,灑干;根,全年可挖取,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葉,春、夏、秋季均可採集,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木,高可達3m。全株除花萼裂片邊緣具睫毛外,其餘均無毛。小枝綠色或黃綠色,呈四棱形,皮孔明顯,具片狀髓。葉柄長6-12mm;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3.5-15cm,寬1-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通常上半部具不規則銳鋸齒或粗鋸齒,稀近全緣。花1-3朵着生於葉腋,先於葉開放;花梗長3-7mm;花萼長3.5-5mm,裂片綠色,卵形,具睫毛;花冠深黃色,長1.1-2.5cm,花冠管長5-6mm,裂片狹長圓形至長圓形,內面基部具橘黃色條紋,反卷;在雄蕊長3.5-5mm花中,雌蕊長5.5-7mm,在雄蕊長6-7mm的花中,雌蕊長約3mm。果卵形或寬卵形,長1-1.5mm,寬0.6-1cm,基部稍圓,先端喙狀漸尖,具皮孔;果梗長3-7mm。花期3-4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灌叢中、溪岸、林緣。

資源分布:分市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雲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

為溫帶、亞熱帶樹種,喜光耐半陰,耐旱,耐寒,忌濕澇,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地半陰坡的平緩地。

栽培技術

用種子、扦插、壓條及分株繁殖均可,但以扦插繁殖最為方便,春季可用硬枝扦插,夏季也可用做枝扦插。

田間管理

移栽時應強修剪,以減少水分、養分消耗,促使成活,乾旱時適當澆水,夏季酌施肥料。

性狀

性狀鑑別

葉片多皺縮捲曲,展平後呈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長5-14cm,寬1.5-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都有鋸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淡綠色;葉柄長0.5-1cm。氣微,味苦。果實呈卵球形,長1-1.5cm.直徑約1cm,多開裂成兩分離的果瓣,每瓣中間有殘留的膜質中隔,先端向外反卷,基部鈍圓。表面黃棕色至黃褐色,有不規則的縱橫細脈紋,中部至頂部的縱溝兩側分布多數小瘤點,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質硬脆。氣微,味苦。

顯微鑑別

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細胞,切向延長,外被角質層。瘤點處可見薄壁組織隆起,外果皮於此處斷裂消失。中果皮為多列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排列不規則;散有外韌型維管束。內果皮為多列厚壁細胞,約占果皮厚度的1/2,細胞類方形、類長圓形,切向鑲嵌排列,孔溝明顯。內表皮為1列細胞,切向延長。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0.5g,加95%乙醇5ml冷浸數小時,濾液濃縮至0.5ml,作供試液;另以齊墩果酸乙醇液為對照。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CMC-Na薄層板上,用石油醚-苯-乙酸乙酯-乙酸(10:20:6:0.5)展開13cm,取出晾乾,置碘蒸氣中熏,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化學成分

葉中含有牛蒡甙(arctiin),牛蒡甙元(arcti-genin),穗羅漢松脂酚(matairesinol),穗羅漢松脂酚甙(mata-iresinoside)[1,2],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紫雲英甙(astraga-lin)[1],洋丁香酚甙(acteoside),β-羥基洋丁香酚甙(β-hydroxy-acteoside)[3]。果實中含有牛蒡甙[4,5],牛蒡甙元,穗羅漢松脂酚,穗羅漢松脂酚甙,芸香甙,白樺脂酸(betc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5],洋丁香酚甙及β-羥基洋丁酚甙[6」。

性味

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主感冒發熱;目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克;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葉、果殼:味苦、性溫。有清熱解毒、祛濕瀉火的作用。[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金鐘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金鐘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