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陵望漢江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陵望漢江
圖片來自大眾網

金陵望漢江是一首五言古詩,主要描繪出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最後詩中反用「任公子東海釣巨魚」的典故,來表達詩人「喻言江漢寧靜,地無巨寇,則王者之徵伐可除也」的理想。

原文

李白〔唐代〕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譯文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

江水四溢,泛濫於中國,波濤洶湧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後,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

我朝聖明之君統一天下,垂拱之治之後天下太平。

如今任公子已無需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

賞析

  這首詩以金陵為中心,寫眺望長江遠去的感想。全詩情景合一,寓比興之意於寫景之中。詩的前兩句「漢水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都寫出了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寫出了遠去的長江氣勢浩大,切中題旨,鋪墊出一派雄壯氣象。接着用江水泛濫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來寫近古的國運不興,為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但詩的後四句「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並不是單純而熱烈地歌頌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寧之中,也透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詩的感情深沉而表達穩妥,比喻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貼切得體,從而自然又蘊含豐富地表達出盛世才子的惆悵。

  在此詩中李白已對萬里長江的風光作了一個全面的描繪:上游之秀麗,三峽之急險,中游之宏闊,下游之浩瀚,都有極生動之描寫,可以說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筆,為讀者繪製了一幅極其宏偉的萬里長江風光圖卷。這是其它任何詩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詩人,由於局於經歷所限,對長江的描繪也只能是一時一處、一鱗一爪的個別描寫,雖然他們可能寫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對萬里長江繪出全圖。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樣有游萬里長江的經歷,但也未必像李白對長江那樣的鐘情,或雖鍾情而不善於詩。

  李白漫遊揚州時賦《秋日登揚州西靈塔》,稱譽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漢江》更值得關注,嘲笑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割據者依恃金陵鐘山之險而稱帝終歸復亡的歷史命運,同時盛讚李唐一統天下之偉績。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詳,或謂作於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謂作於天寶十五載至至德二載(756—757)之間。漢江,此指長江。此詩用意較為深曲,詩旨眾說不一,其要當是表達懷抱未伸的怨望之情。

簡析

  《金陵望漢江》是一首五言古詩,主要描繪出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最後詩中反用「任公子東海釣巨魚」的典故,來表達詩人「喻言江漢寧靜,地無巨寇,則王者之徵伐可除也」的理想。全詩用典自然、文辭大氣、氣勢磅礴,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貼切得體,從而自然又蘊含豐富地流露出盛世才子的惆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