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韻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韻梅(Dr.Yamei Kin,1864~1934),又譯名金雅梅、金雅妹,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醫學家、教育家、營養師,天津北洋女醫學堂創辦人。

金韻梅生於浙江寧波一個長老會牧師家庭,畢業於美國紐約醫學院附屬女子醫科大學,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天津北洋女醫學堂。金韻梅也是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學生,第一位女大學畢業生。

金韻梅開中國女性海外留學之先河,學成之後對我國醫學和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1908年8月,由直隸總督袁世凱撥銀2萬兩,金韻梅在天津東門外水閣大街創辦了一所公立護士學校,親任校長,始稱天津公立女醫局附設女醫學堂,(亦稱北洋女醫學堂、長蘆女醫學堂),開近代中國公立護理教育之先河。

紐約時報》曾贊其為「一位典型的中國進步女性」、「當世最古老帝國中的新女性」和「當今世界最傑出的女性之一」。[1]

基本經歷

1864年,金韻梅出生於浙江寧波,在她兩歲時,父母死於霍亂,美國傳教士麥嘉諦夫婦收養了她。

1872年,隨養父母赴日本旅居,不久至美國紐約定居,並在那裡讀了中學。16歲那年,她進入紐約女子醫學院就學。

1885年,金韻梅以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成為最早畢業於美國的中國女學生。畢業後,她先後在數家美國醫院工作,並在紐約《醫學周刊》雜誌發表學術報告《顯微照相技術的研究》,獲得同行的稱讚。

1894年,她和一位葡萄牙裔音樂家結婚,婚後兩人在夏威夷生活了一段時間,育有一子。

1907年,金韻梅在天津北洋女子醫院任院長,並親自為學生講授治療學和藥理學等多種醫學課程。次年,在直隸總督袁世凱的資助下,金韻梅在天津創辦了護士學校。

1914年,金韻梅在美國農業部負責研究大豆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1917年,金韻梅專門回到中國,研究豆製品的製作工藝。

1934年3月,金韻梅因患肺炎在北京協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0歲。

身世之爭

浙江通史》記載,1864年(清同治三年),金韻梅出生於鄞縣梅墟寶橋金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另外有一說法是,金韻梅出生於東錢湖韓嶺后街小沙井東邊的「金氏紹家」的一個殷實家庭。

金雅妹(韻梅)幼年父母雙亡,年少時就漂泊海外,自己也不知道出生地,涉及出生地點時,她只提到是浙江鄞縣。父親金定元是長老會的牧師。1866年,金定元和妻子二人感染上一場瘟疫,不久雙雙離開人間。兩歲半的金雅妹成為孤兒。父親的好友,1845年來寧波傳教的傳教士麥嘉締博士(D.B.McCarrtee)收留了金雅妹作義女。

反對戰爭

1915年,金韻梅在旅美期間,曾在舊金山發表演講揭露日本對華侵略政策,並受到了日方警告,要求其保持中立。

11月27日,金韻梅在紐約發表演說《中國與戰爭》,她指出,日本的意圖是占領擁有肥沃土地與眾多人口的中國,以便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國家,可以與西方列強相抗衡。

金韻梅還稱,中國在與鴉片進行鬥爭,而日本卻把嗎啡帶到朝鮮,把毒品注射器運進中國,把社會毒瘤帶到中國。金韻梅在日本生活了14年時間,她承認日本的進步。但在她看來,中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不需要日本的干預。

心系教育

金韻梅在北京繼續從事醫療衛生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工作。金韻梅經常帶領醫護人員去北平孤兒院做義工,進行保健教育試點;金韻梅關心燕京大學主辦的清河村實驗中心,幫助其開展保健防病工作;金韻梅還捐助北平國立第一助產學校,建立了清河實習基地。

因病逝世

1934年3月4日,金韻梅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70歲。遵照她的遺囑,把她全部的積蓄和財產捐贈給國家醫療事業。

金韻梅在病榻上聯繫有關部門,把所有的財產捐獻給了燕京大學,並將150餘卷外文書籍贈予天津木齋學校。金韻梅病逝後,胡適、梅貽琦、司徒雷登以及美國駐華大使出席了葬禮。當時教育部授予她捐資興學一等獎狀,這一獎狀被刻在她墓碑的背面。

金韻梅的墓碑上沒有英文,只寫着「金韻梅大夫之墓」幾個大字,以及一份當時政府頒發的「捐資興學一等獎狀」。金韻梅的墓碑並不矗立在墳頭前,而是被收藏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即「民國金韻梅墓碑」。

歷史評價

儘管和袁世凱有着深厚的淵源,政治上趨於「保守」,但金韻梅一直沒有加入美國籍,是一名為中國搖旗吶喊的愛國者。

視頻

金韻梅 相關視頻

金韻梅創造中國五個第一,功績堪比鍾南山,名字卻逐漸被人忘卻
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美國日本曾稱她為傳奇,卻有很多國人不知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