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鑑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鑑湖鎮隸屬於紹興市越城區,地處浙江省紹興市區南部。東鄰會稽山旅遊風景區,南接柯橋區平水鎮,西連柯橋區蘭亭鎮和印山越國王陵保護區,蘭亭國家森林公園,北與市區城南街道接壤。鎮中心位於北緯29°56′1″,東經120°34′15″。

截至2016年,全鎮地域面積50.3平方公里,全鎮下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2.628萬人。2016年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1.194億元,完成稅收1.8518億元。[1]

歷史沿革

鑑湖鎮1992年由南池、坡塘、城南三鄉合併而成,2000年7月由紹興縣劃入越城區。2001年8月越城區進行區劃調整,原鑑湖鎮劃分為城南街道和新鑑湖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鑑湖鎮轄11個行政村:謝墅村、秦望村、坡塘村、駱家葑村、南池村、上謝墅村、芳泉村、棲鳧村、豐樂村、王家葑村、玉屏村。鎮政府駐解放南路延伸段。[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鑑湖鎮位於市區南部,東臨會稽山旅遊度假區,南屏秦望山脈,西連蘭亭書法聖地及印山越國王陵保護區,北接紹興市區,腹地廣闊。全鎮地域面積50.3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北緯29°56′1″ ,東經120°34′15″。

鑒地形

鑑湖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鎮內河渠港汊眾多,縱橫交錯呈網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6年,鑑湖鎮有山塘28座,水庫24座。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鑑湖全鎮耕地1952.7公頃,山林35000公頃。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鑑湖鎮總人口2.56萬人。 全鎮以漢族為主。

經濟

2016年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1.194億元,完成稅收1.8518億元,完成工業性投入546萬元,第三產業投入10.79億元,其中服務業投入0.814億元,房地產投入7.7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17∶41∶42調整到2016年的18∶37∶45,"三二一"產業結構更趨明顯。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1218億元,進出口總額5.02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萬元,同比增長3%。

社會事業

基建

印山路三環線、軌道交通站點及車輛基地、汽車南站及公交樞紐等市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也將在這一區塊逐步建成。

教育

截至2014年,鑑湖鎮有鑑湖中學、幼山小學、鑑湖鎮中心幼兒園等公共學校。紹興中專、市警察學校、軍分區民兵訓練基地等市級單位在此落戶。

醫療

鑑湖鎮衛生院成立於2003年12月,是鑑湖鎮的非營利性醫院,在2012年被評為省規範化衛生院。醫院於2009年易地新建,新址位於解放南路延伸段路邊、鎮政府北首,建築面積2881平方米,下設坡塘、棲鳧、謝墅、駱家葑、秦望等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坡塘社區衛生服務站已成功創建5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

全院現有職工55人,其中具有中級職稱6人(3名西醫主治醫師,1名婦產科主治醫師,1名中醫主治醫師,1名主管護師),有14名執業範圍為全科醫學專業的執業醫師,有16名執業護士。

交通

紹興市主幹道解放南路、中興南路、紹諸高速,以及即將動工建設的32省道、杭紹台高速交叉貫穿鑑湖鎮。

風景名勝

十里筠溪

溪流十餘里長,村莊十餘里長,大大小小的民居有百餘座,30多處明、清建築群,基本保持完好,但也有20餘座老式房子出現倒塌、毀壞的情況。由於在山區,村里只有唯一一條人行小路,這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僑捐資修的。

秦望山

秦望山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會稽山秦望、法華、蘭渚、香爐、雲門、委宛等眾山的最高峰。作為越地的標誌,秦望山一定意義上就是會稽山的代表和特謂李斯在秦望山巔留下的289字的小篆《秦會稽山刻石銘》(俗稱《李斯碑》),更是極為難得的瑰寶。

陳洪綬墓

陳洪綬墓在墅官山岙橫棚嶺,它和周圍的小山組成青翠的山谷。在山谷和平原相交接的階梯形台地上,有一座用青色塊石砌成的墳墓,明末清初的畫家陳洪綬,就長眠在這裡。陳洪綬的墳墓,坐南朝北,正面暴露部分呈方形,用加工粗糙的青色塊石,橫直相間,錯縫砌成,長3.94米,高1.32米。

人文歷史

鑑湖鎮山塘水庫眾多,湖山相映,農田野趣,景色盎然。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因2200多年前秦始皇南巡時登臨此山遠望南海(今杭州灣)而得名;始建於1600多年前的天衣寺及妃子廟、老岳廟、龍王塘廟、筆架尖寺廟坐落在秦望山脈;佛教的宗派之一--三輪宗的發祥地嘉祥寺曾處於秦望山腳下;相傳春秋戰國末期的范蠡曾在斷塘水庫養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