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錫安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錫安門

圖片來自istockphoto

錫安門(שער ציון, Shaar Zion),又名大衛門(باب النبي داود,Bab An-nabi Daoud;Shaar David)是耶路撒冷舊城的一座城門. 錫安門由蘇萊曼大帝興建於1540年,因為正對南面的錫安山而得名。之所以稱為大衛門,是因為大衛墓位於錫安山。[1]

介紹

錫安門位於舊城的南側,面對錫安山希伯倫,城門內是亞美尼亞區猶太區

1948年5月13日,最後一支英國軍隊撤出耶路撒冷,將錫安門的鑰匙交給猶太領袖莫迪凱·萬家頓(Mordechai Weingarten)。隨後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帕拉瑪赫在錫安門為爭奪猶太區控制權的戰鬥歸於失敗,今天仍可看見當時留下的密集彈痕。錫安門和耶路撒冷舊城處於約旦控制之下,而錫安山由以色列統治。此後錫安門一直關閉,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後才重新開放。

錫安門下路面的大衛之星,是由建築師什洛莫·阿倫森設計。

行人和車輛都可以通過錫安門,但是機動車通行困難,因為這條L形通道的寬度只能勉強通過一輛汽車。直到最近,才有通過此門的雙向車道。今天,汽車可以出門,但不可通過該門進入老城(有「不得進入」標誌)。

參考文獻

  1. 錫安門,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