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鐎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鐎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鐎斗,是一種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流行於兩漢魏晉,至唐宋逐漸消失,關於其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 多說法。有人認為它是溫酒器,也有人認為是敲擊警眾的器皿,還有人說是煮茶的用具。

簡介

鐎斗的器身為圓口深腹,形如小盆,一側設有長柄,柄首揚起,常鑄成龍、虎、麒麟的獸頭狀。另一側有斜向上翹的流,一頭一尾遙相呼應。底部有三足,也常被塑造 成獸足的形狀,使得鐎斗的整個造型就像是一隻矯首挺胸的猛獸,有着一種雄渾威猛的氣勢。有的鐎斗兩旁還附有方便提攜的耳,或者設有穿孔,方便繫繩懸掛或隨 身攜帶。不同時期的鐎斗在形制及紋飾方面,也有不小的差異。唐代顏師古曰:"鐎謂鐎斗,溫器也,似銚而無緣。"唐代的鐎斗是沒有邊沿的,可是從今天出土的 漢魏時期的鐎斗上看,很多都有明顯的緣口,展示了不同時期的冶鑄業者的不同審美及創造力。

評價

鐎斗又名"刁斗",最早載於 司馬遷的《史記》,是一種青銅鑄造的行軍用具,每隻可容一斗,除了可作為量器向兵卒分發糧食,亦可作為飯鍋用以炊煮,至夜軍營里巡邏,兵卒還可敲擊發出聲 響,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個很貼切的俗名叫"鑼鍋"。《三國演義》的第50回:"馬上有帶着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干處埋鍋造飯,割馬肉 燒吃。"記敘了鐎斗在古時軍旅中被用於煮飯、傳警的用途。由於鐎斗的造型特殊,使用方便,其後又被演化出了更為多元的使用功能。如人們加熱羹湯、粥之類的 流食,可直接把帶足的鐎斗放到火盆里。若須溫酒而飲,也可在鐎斗下面燒火加熱,或擱置到熱水中,是軍民都廣為使用的溫食炊具。[1]

參考文獻

  1. 鐎斗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