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
圖片來自blogspot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豐原區鐮村裡的土地祠,具有臺灣少見巴洛克建築的拜亭。

歷史沿革說明

豐原鐮子坑口有若鐮刀形狀的溪流環抱著平地,先民在其重要地理位置建土地公廟求保平安。由於當地西有旱溪[1] ,東有金崠山,北有烏牛欄溪,南與新田里相接,適合種植稻作,先民在習俗都會在水田邊蓋土地祠,最後因時代變遷,眾多小廟送神後拆除,留下大廟。

台灣日治時期1930年代,鐮村里民常與豐原街仕紳交流,受皇民化運動、經濟蓬勃影響,村民遂建造融合歐風或日式風格的土地祠。如當地的金陵祠金古祠、後山腳福德祠,皆是在該年代建物。台望山文化工作室負責人白棟樑曾說台中有不少頗具特色的福德祠,早年就有客家人以土地公當作開發領域的界線,便以這三座土地祠為例。

1932年,林祚漢、林壬癸、林慶財等為發起人捐獻土地,重修後山腳福德祠。廟址今在鐮村路107巷102弄176號附近,當地的風水稱為「象鼻脈」。建築立面採用罕見的巴洛特風格,正殿為閩南厝身卻不用剪黏,廟後為客家文化建築的化胎。2010年再次修建。鐮村社區發展協會導覽解說員林格充解說,後方保留以石頭堆成小丘的化胎,象徵信徒走過能順利求子;鐮村里長林隆源表示,化胎顯現出本庄原是客家移民,此廟也是早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參考文獻

  1. 旱溪,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