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釩鈦磁鐵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釩鈦磁鐵礦
圖片來自百度

一種含釩鈦磁鐵礦岩

含釩鈦磁鐵礦岩體分為基性岩輝長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輝長岩-輝石岩輝岩)型兩大類,前者有攀枝花、白馬、太和等礦床,後者有紅格、新街等礦床。總的來說,兩種類型的地質特徵基本相同,前者相當於後者的基性岩相帶部分的特徵,後者除鐵、鈦、釩外,伴生的鉻、鈷、鎳和鉑族組分含量較高,因而綜合利用價值更大。 釩鈦磁鐵礦不僅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伴生的釩、鈦、鉻、鈷、鎳、鉑族和鈧等多種組份,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 外文名: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 已探明儲量:98.3億噸
  • 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區
  • 化學成分:Fe鐵30.55%
  • 作 用: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簡介

含釩鈦磁鐵礦岩體分為基性岩(輝長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輝長岩-輝石岩-輝岩)型兩大類,前者有攀枝花、白馬、太和等礦床,後者有紅格、新街等礦床。總的來說,兩種類型的地質特徵基本相同,前者相當於後者的基性岩相帶部分的特徵,後者除鐵、鈦、釩外,伴生的鉻、鈷、鎳和鉑族組分含量較高,因而綜合利用價值更大。 釩鈦磁鐵礦不僅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伴生的釩、鈦、鉻、鈷、鎳、鉑族和鈧等多種組份,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我國情況

我國釩鈦磁鐵礦床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儲量和開採量居全國鐵礦的第三位,已探明儲量98.3億噸,遠景儲量達300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區、河北承德地區、陝西漢中地區、湖北鄖陽、襄陽地區、山東臨沂、廣東興寧及山西代縣、遼寧朝陽等地區。其中,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區是我國釩鈦磁鐵礦的主要成礦帶,也是世界上同類礦床的重要產區之一,南北長約300km,已探明大型、特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6處。釩礦資源較多,總保有儲量V2O5 2596萬噸,居世界第3位。釩礦主要產於岩漿岩型釩鈦磁鐵礦床之中,作為伴生礦產出。釩礦作為獨立礦床主要為寒武紀的黑色頁岩型釩礦。釩礦分布較廣,在19個省(區)有探明儲量,四川釩儲量居全國之首,占總儲量的49%;湖南、安徽、廣西、湖北、山東、甘肅等省(區)次之。釩鈦磁鐵礦主要分布於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區及河北承德地區,黑色頁岩型釩礦主要分布於湘、鄂、皖、贛一帶。釩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其他地質時代也有少量釩礦產出。

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於四川攀枝花和河北承德地區。

化學成分

化學成分 含量(%)

Fe鐵30.55

TiO2二氧化鈦10.42

V2O5五氧化二釩0.30

Co鈷0.017

Ni鎳0.014

S硫(硫化物) 0.64

P磷(磷化物) 0.013

含釩鈦磁鐵礦岩體分為基性岩(輝長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輝長岩-輝石岩-輝岩)型兩大類,前者有攀枝花、白馬、太和等礦床,後者有紅格、新街等礦床。總的來說,兩種類型的地質特徵基本相同,前者相當於後者的基性岩相帶部分的特徵,後者除鐵、鈦、釩外,伴生的鉻、鈷、鎳和鉑族組分含量較高,因而綜合利用價值更大。 釩鈦磁鐵礦不僅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伴生的釩、鈦、鉻、鈷、鎳、鉑族和鈧等多種組份,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冶煉

冶煉時,釩鈦磁鐵礦在爐內的反應:

化學成分:Fe、TiO2、V2O5、Co、Ni、S、P。 原礦中鈧主要分布於鈦普通輝石、鈦鐵礦和鈦磁鐵礦中,在選礦產品中的分布隨前兩種礦物的含量而變化,鈧在其中以類質同象形式賦存。

在鈦普通輝石中

Sc3+以異價類質同象方式置換Fe2+與Mg2+,電價平衡依靠Fe3+、Al3+替代Si4+實現。

置換關係式為:

Sc3+ + Al3+ →(Fe2+,Mg2+)+ Si4+

鈦鐵礦中鈧的類質同象置換關係式為:

Sc3+ +(Fe3+ + Al3+)→(Fe2+,Mg2+)+ Ti4+。

釩鈦主要富存於鈦普通輝石中。關於輝石中鈧的回收,大致有兩種方法:

1、酸法處理——用硫酸分解,加熱攪拌4~5h,直至完全排除SO2蒸汽;或用鹽酸(HCl+NaF)分解,溫度80~100℃,處理4~5h。

2、鹼法處理——將礦物分別與NaHSO4和NaOH一起熔融1h,溫度500~600℃。將鹼熔法所得水合物過濾並沉澱除鹼,然後在鹽酸中加熱溶解。用氨從溶液中沉澱水合物,過濾並煅燒成氧化物。

釩鈦

五氧化二釩(V2O5):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伴生V2O5,1987年底探明儲量約占全國儲量的59.1%,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三位。

二氧化鈦(TiO2):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伴生的TiO2,1987年底探明儲量約占全國TiO2儲量的97.78%,名列世界第一 [1]

視頻

釩鈦磁鐵礦選鐵選鈦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