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醫者(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釣魚的醫者》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釣魚的醫者
甄誠是我的外甥,我是他的舅舅。二姐說,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長大後為人要真誠,心腸要熱。
甄誠酷愛釣魚。每次去二姐家,二姐總是接着我去看外甥的臥室和客房。臥室我是不進去的,外甥已經結了婚,而且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我懂二姐的意思,拉我去臥室,是她這個當媽的已經說不聽外甥了。她一定是無數次的絮叨外甥,要注意臥室的整理和衛生。二姐的意思是讓我說說外甥。我心想,舅舅固然能說得了外甥,但也要分是什麼事情。這樣的瑣事,我是不能說的。
客房裡已經進不去人了。床上,地上,滿是外甥的釣魚的裝備。二姐打趣說:「老鼠也不會來我們家。萬一來了,要開導航,要不會迷路的。」說完,二姐笑了,我也笑了。
外甥的釣魚裝備只填不減,我曾經和他開玩笑:「外甥,你這麼多的釣魚的裝備用的了嗎?」「老舅,放心吧,這才到那呢。我還有好多沒有置辦呢。」外甥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等我弄一套上檔次的,給老舅您送去。」
話雖這麼說,可一晃幾年過去了,外甥的釣魚裝備至今我還沒有見到影子。提起來此事,外甥總也笑嘻嘻地說:「快了,快了。老舅要有耐心。」還是二姐懂自己的孩子,她說:「甭個惦記你外甥的釣魚家什了,你外甥不會捨得的。這些釣魚的東西呀,就是他的命,比我和你姐夫還金貴呢。要是釣魚的家什和我一塊掉到河裡,你外甥首先去撈的是他的魚竿。」
我理解外甥。與一般的男人相比,外甥的嗜好不是煙和酒,而是釣魚。就是釣魚,他和別人的釣法也不一樣。外甥的魚竿不長,線也不長,也不打窩。找個地方,就摔線入水,不用魚漂,只是用眼瞅着。他似乎有釣魚的天賦,單憑手感就入了魚。有釣友不服,就換了裝備來用,結果往往是鎩羽而歸。時間長了,外甥在釣圈也就小有名氣了,也因此結交了不少的好友。
每次釣魚,外甥總要捎上一個特別的東西。是一個燒氣的爐子,上面還有一個鍋子。調料也帶着,並不豐富,只有一點的鹽巴。只要上了魚,他便立即動手。洗淨,開肚,去內,刮鱗,入鍋。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順暢絲滑。等水開了,便手捏幾顆鹽巴丟進去。一會兒功夫魚就熟了,便在附近找個樹枝或者冬青條之類的折了,當做筷子。也不用碗碟,圍着鍋子便把魚吃了,一邊吃還一邊說:「好鮮,好鮮。」我想這世間,再也沒有比他做的魚更加鮮亮的了,就是一向習慣於吃鮮食的廣東人,也應當自愧不如。期間,還不忘記他的釣具,一邊吃,一邊觀察着。如果此時有第二條魚上了鈎,外甥便如法炮製,再次上演他的做魚流程。一樣的動作嫻熟,一樣如行雲流水,一樣的順暢絲滑。我甚至猜想,外甥的這套程式怕是成為了流水線一般了,不差分毫。如果有其它的釣友願意品嘗,外甥也是一向歡迎的。甚至有喜酒的釣友還專門帶了酒和調料來,幾人圍爐而坐,轉爐而食,舉杯換盞之間,倒也深厚了情誼,增添了幾分情調。
外甥是不抽煙不喝酒的。這也是外甥媳婦看中他的原因。我曾親口問過外甥的媳婦:「阿敏,你看中了甄誠的什麼?他個子不高,也不會說。」「他不抽煙,不喝酒。」阿敏脫口而出。
我也理解阿敏。他的父親五十來歲便辭了世,就是因為煙和酒。兩個孩子結婚的時候,我作為舅舅,很榮幸地坐在了首席的首座。這是老家的風俗。出於對娘家的尊重,外甥結婚,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其它尊貴的客人都不能坐他的位置。我也因此看見了讓人動容的一幕:當阿敏的父親把女兒的手放到外甥的手中時,三人相擁而泣。此時,阿敏的父親已經病篤,身體消瘦,腳步都有些不穩。我也看到了阿敏母親眼中那滂沱的淚水,悄然滑過,又趕緊偷偷地拭去。幾年過去了,我依舊忘不了那一家人的淚水,晶瑩澎湃,令人潸然。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阿敏的父親,也是最後一次見。
外甥酷愛釣魚,那是業餘的愛好,他的職業是一位醫生。
三年疫情,外甥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更多的是小區或者村子裡做核酸。因為年輕,他總是被派往最遠的地方;因為年輕,他總是被派往最累的地方。年輕的他,也因為三年核酸檢測而患病。
「三年疫情,有一件事,我感觸最深。」外甥的語調淡而緩。
「有一次,我去家裡給人做核酸。她是一位獨居的老人,丈夫已經過世,兒女都在外地。她的臉色呈現出青色。我感覺老人家可能是肝出了問題,便建議她去醫院檢查,結果被我不幸猜中,她已經是肝癌晚期。」
「你學的是醫學影像,你不是臨床,怎麼會知道呢?」我反問。
「我們拍片子的時候,是能夠有機會看到許多人的臟器的,各種各樣的臟器,有好的,也有壞的。見的多了,便有感覺。肝是排毒的,身上的毒素排不出來,便上了皮膚。」
「那次,我很自責,我是學醫的。如果早半年讓我碰到,可能就能手術,可能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可惜了。」外甥輕嘆。
「天下患病的多了,單靠你自己怎麼能行呢。」我安慰道。
「我個人的能力有限,能救一個算一個吧。」外甥說。這次交談,外甥一改往日,話頭特別地多,似乎有滿腹。
以後,外甥每每去做核酸,總要帶一點常備的藥品。治療感冒的,退燒的,咳嗽的,止痛的,止瀉的。量也不大,他剛剛工作起步,還有房貸,沒有太多的錢來買藥。
「不要錢嗎?」我問。
「不要。我送的品種不多,都是些常見的藥。也不是貴的,貴的我也買不起。送的量也不多,看情況,碰上就送,碰不上就不送。」我開始打量起外甥來,我從下看着他長大。直到今天,才發現他真的長大了。他成為了一個有仁心的醫者,心底也對他充滿了敬意。
「當醫生的,關乎着命,什麼時候也不要大意。把自己的專業練好,讓老百姓少跑醫院,少來看病,少花些錢,少受些罪,便是積了善德。」外甥點了點頭。
我們的心融在了一起,便倍感溫暖起來。
一隻小貓,給外甥的房間裡晃了出來,瘦削短小,腳步也似乎不穩。它抬頭望了我一眼,眼神有些飄,有些散。它悄然從我身邊滑過,在客廳的牆腳處,遠遠地臥着。
「是只流浪貓,甄誠撿回來了,剛幾天。」二姐說。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